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59节

  与汉营的士气高昂相比,界休关城上的魏军,则是军心低落,士气消沉。

  夏侯惇看着扬长而去的汉兵,看着呼厨泉那高挂的首级,除了咬牙切齿的无能狂怒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匈奴四万铁骑被灭,我们最后的外援已断,并州之形势急转直下,十万汉军攻城在即!”

  “大将军,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王凌声音颤栗,慌张无措的巴巴看向了夏侯惇。

  “怎么办?我怎么知道怎么办?”

  夏侯惇被刺激到方寸大乱,面对王凌的质问,除了无能狂怒之下毫无办法。

  郭淮一声叹息,犹豫良久后,一咬牙,拱手道:

  “大将军,匈奴军团覆没,我军士气遭受重创,这界休关是万万守不住了。”

  “莫说界休关,只怕整个并州也难保。”

  “大势已去,淮以为现下该是面对现实,放弃并州,为天子保住八万宝贵将士的时候了。”

  狂怒中的夏侯惇身形一震,突然间安静了下来。

  这一次,他破天荒的竟没有对郭淮狂怒。

  若是在呼厨泉被杀之前,郭淮胆敢劝他放弃界休关,乃至于放弃并州,他必会怒斥郭淮动摇军心。

  可现在,原本狂怒中的他,却突然间冷静了下来。

  四万匈奴都被刘备,轻轻松松的给灭了,最后的希望就此破灭!

  就凭他这点人马,怎么可能守得住界休关?

  守住并州的希望,也随着匈奴人的覆灭,再次化为渺茫。

  夏侯惇很清楚,郭淮的提议才是最理智,对大魏最有利的选择。

  可现在的他,却偏偏不能选择理智。

  独断专行,不向曹操请奏,就向匈奴人割地借兵的是他。

  将仅剩的两个儿子,送去匈奴做人质,亲手将自己断子绝孙的也是他。

  将并州这个魏国存亡的希望之州,拱手葬送于汉国之手,亦是他。

  做出了这么多,为后世不耻,为天下人嘲笑,为魏人怨恨无能…

  若真如郭淮所说,就算带着八万魏军逃回了关中,他又有何面目面对魏国父老?

  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曹操?

  念及于种种,夏侯惇是既想弃并州而逃,又纠结着自尊颜面,一时间难做决断。

  “大将军,形势已到了如此地步,怎么还能容得下大将军犹豫不决?”

  “保住这八万兵马,说难听点,至少我大魏还能苟延残喘几日。”

  “若是没了这八万兵马,再失了并州,你让天子拿什么来守住仅剩的雍凉二州啊?”

  “到了那般地步,我大魏真就完了啊!”

  “大将军啊,淮请大将军为了大魏存亡计,弃并州西撤吧~~”

  郭淮再也顾虑不到夏侯惇颜面,直接跪伏在地,慷慨悲忿的怒请。

  夏侯惇身形一凛,有那么一瞬间,几乎就要被郭淮说动。

  甚至,那下令八万大军,弃守并州各处关隘,向蔺县撤退,西渡黄河的命令,眼看已到冲到了嗓子眼。

  最后一刻,却再次被夏侯惇给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犹豫良久,权衡良久后。

  夏侯惇却一声叹息,拂手道:

  “并州关乎到大魏得失,那八万大军的存亡,同样关乎到我大魏得失。”

  “兹事体大,本将一时片刻间,岂能轻易做决断。”

  “守还是弃,吾还需要仔细斟酌斟酌。”

  郭淮大失所望。

  他是万万没料到,这位大魏大将军,到了这等国家存亡时刻,竟然会如此没有担当,如此的拖泥带水,优柔寡断。

  郭淮一跃而起,急是再劝道:

  “大将军啊,现下匈奴主力已覆灭,西河郡已兵力空虚,刘备随时可能派兵入西河。”

  “一旦西河为汉军所攻占,则我们想要撤往关中也没有机会了。”

  “形势瞬息万变,大将军啊,现在不是拖泥…”

  夏侯惇却摆手打断了郭淮的劝说,不悦的喝道:

  “本将已说过,兹事体大,关乎国家存亡,焉能擅作决断。”

  “你休得再喋喋不休的在此逼本将,吾说了要仔细斟酌,自然会仔细斟酌,你休要再言!”

  郭淮满腹的劝说之词,硬生生的被夏侯惇冷冰冰的责怨之言,直接给堵了回去。

  郭淮语塞。

  看着态度固执决然的夏侯惇,他心中是无尽的失望,却又无可奈何。

  憋了半晌后,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一声黯然长叹。

  夏侯惇压服了郭淮后,目光扫向众将,不容质疑道:

  “尔等速去安抚军心,告诉将士们,匈奴军团虽覆灭,陛下却仍在猛攻蒲坂!”

  “陛下没有抛弃我们,并州也一定能守得住,叫他们休得被大耳贼的雕虫小伎动摇了军心。”

  “还有,将晋阳库府所剩的金银,统统都运送到界休关来,尽数分发众将士们。”

  “告诉他们,让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随吾死守界休关,不得后退一步!”

  “只要能守住关城,守住并州,金山银山吾都给他们!”

  夏侯惇也不是纯坐以待毙,妄图以金银赏赐来收买军心,激起魏军士卒的战斗意志。

  郭淮也好,王凌也罢,凡有些见识魏将,皆是心下暗叹。

  重赏之下虽有勇夫,可这样纯靠金银收买激励起的士气,势必不能长久。

  夏侯惇此举,乃是杯水车薪,不过是多苟延残喘几日便罢,根本改变不了大局。

  众人心知肚明,却不敢戳破夏侯惇身上的新装,只能摇头暗叹,默默领命。

  “我大魏大将军,竟是这样一个人,焉能不亡啊…”

  领命而去的郭淮,走出正堂时,仰天一声长叹。

第433章 曹操想哭:输了里子输面子,我白做心机男了!

  蒲坂关。

  府堂内,曹操正手握着一份奏报,神情眼神变化不定。

  那是夏侯惇几天前发来的奏报。

  内容有两点:

  一是他自作主张,以封赐西河四郡为条件,成功诱使呼厨泉率四万铁骑南下助战。

  二是呼厨泉分兵劫袭汉军粮道,战果丰厚,收益奇佳。

  看着这份情报,曹操是心情复杂。

  首先自然是松了一口气。

  夏侯惇不愧是自家兄弟,心有灵犀的读懂了自己的暗示,毫不犹豫的做起了背锅侠,“不经奏报”向匈奴人借兵。

  效果远超预期。

  匈奴人的劫粮战术,成功的逼退了刘备对界休关的进攻,暂时解除了并州的失陷之危。

  这就给他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来打过黄河,攻下对岸的蒲坂津,重新杀入河东。

  甚至于乐观的判断,就算他打不过黄河,在匈奴人的劫粮战术下,刘备的十万汉军都极有可能因粮草断绝被迫撤兵。

  收复河东,看到了希望。

  整个并州,乃至于魏国的不利局面,似乎都有彻底扭转的机会。

  曹操自然是松一口气,心中倍觉欣慰。

  除了欣慰,当然还有无奈。

  向匈奴人割地,这亘古未有的奇耻大辱,还是在他统治下的魏国上演了。

  尽管他既当又当,暗示夏侯惇替他背锅,表面是他这个做天子的并不知情。

  可这等自欺欺人的把戏,也就是糊弄糊弄目不识丁的百姓,天下有识之士鬼才信呢。

  史书之上,这一笔骂名,恐怕是洗刷不掉了。

  “希望将来史官秉笔之时,能够体谅朕的无可奈何吧…”

  曹操心中喃喃慨叹,尔后将手中奏报展示给了众臣,试图以此来振奋人心。

  果然。

  众臣见得并州形势转危为安,无不是精神大振。

  笼罩于魏营上空的阴云,亦为之一散。

  “大将军的战法,正打在了汉军的七寸之上呀。”

  “汉军精锐,那萧和诡诈多端,就算大将军有了匈奴铁骑相助,也断然不可与汉军正面交锋。”

  “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劫袭汉军粮道,确为退敌的上上之策!”

  司马懿啧啧大赞一番后,拱手笑道:

  “陛下,大将军若能将此战术坚持下去,臣料不出两月,大耳贼定然因粮道不堪袭扰,被迫退兵回安邑,彻底放底对并州的进攻。”

首节 上一节 559/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