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88节
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除此之外,萧和也想不出还有其他的合理解释。
于是面对刘禅的反问,萧和略一沉吟后,只得拱手笑道:
“圣人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既为水,民心所向,便为天命所向。”
“太子殿下能对百姓心怀仁义,实乃陛下之福,我大汉之福也。”
萧和耍了个心眼,偷换了一把概念。
把刘禅狠狠吹捧一番,认可他的仁义,却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
刘禅嘴角弧度微微上扬,显然对萧和的回应很是满意。
“大司马言重了,父皇自小就教导我们,要对百姓施以仁义,我只不过是践行父皇的教导而已。”
“与父皇对百姓的仁义相比,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呀。”
一番自嘲后,刘禅便将萧和请入了府中。
眼下天色尚早,诸葛亮等众臣还未到,刘禅便先将萧和请入书房之中小叙。
一进门,案几上的一本书,就令萧和眼前一亮。
那是一本数学书,是他编给自己学生,也就是宋王刘裕的教材。
“这书…怎么会在殿下这里?”
萧和拿起了那本数学书,不解的目光看向了刘禅。
刘禅凑上近前,淡淡笑道:
“我乃父皇长子,是家里的长兄,自然有关心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
“所以不久前,我便曾去宋王府看望四弟,正好就看到了大司马给四弟编纂的那些书,于是就跟四弟借了几本回来。”
说着,刘禅将他手里的数学书接过,随手翻看着说道:
“其他那些书,我倒也勉强能看懂一点,唯读这本数学却实在晦涩难懂,看的我是云里雾里。”
“不过我虽然看不懂,却觉着这本数学书真乃世外奇书,其价值远胜那些四书五经。”
“不光是这数学书,大司马你给四弟编纂的所有书,皆乃古往今来少有的奇书,其中的道理远胜于那些所谓的圣人之言也!”
刘禅啧啧赞叹,抬头看向萧和,眼神中已写满了崇拜。
萧和不禁大感意外。
这些个数学,地理,物理之类的教材,虽然教的都是些启蒙知识,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形同于天书。
哪怕是诸葛亮这样的大能,此前看过之后也是云里雾里,大多不知所云。
其余人就更不用说了,只是觉得新奇而已,却皆不感兴趣,没人愿意去读。
也就是刘裕年幼,小孩子接受能力强,所以才能学得下去。
令萧和没想到的是,刘禅这个刘家长兄,竟然也对这些教材萌生了兴趣。
更惊喜的是,刘禅竟能看出这些教材的价值!
甚至还认为,这些书里边所教的道理,远胜于圣人之道!
成年人当中,有这等见识者,刘禅还是头一个。
不容易啊…
“太子殿下能看出此书的价值,当真是难能可贵,天资非凡也!”
萧和由衷的一声赞叹,尔后却话锋一转:
“不过臣这些书中的道理,与圣人之道各有千秋,也不能说这些书中的道理,就远胜圣人之道,只能说是术业有专攻吧。”
萧和历经两世,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教训经验在身,何等的思想境界,自然不可能有那种非黑即白的观念。
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道理?
四书五经,圣人之道,有优点也有缺点,关键要看你怎么用。
刘禅手里边拿的这数学书,还有案几上摆的那些地理,物理书,并不是说学了就能所向披靡,解决世间一切的难题。
若说萧和真信奉什么,那就是信奉四个字:
经世致用。
不管是什么学说也好,什么武器也罢,或是什么人才,只要是用对了地方,用对了时机,于公于私有利,那就没什么问题。
所以萧和既可以将后世的科举法搬出来,能教授刘裕后世的科学,又能坦然接受三妻四妾,也能放得下所谓“尊严”,对老刘行君臣叩拜之礼。
不过,刘禅却似乎少了萧和这般气度格局。
听得萧和的回答后,他只是嘴角微微动了一动,并没有反驳,也没有表示认同。
“大司马,除了这些教材之外,还有你发明的这个竹纸,当真也是造福天下的大功德啊。”
刘禅话题转向了手中书纸,啧啧慨叹道:
“这竹纸造价低廉,哪怕是平民百姓,只要家中有几亩薄田,稍有些余钱就能读书。”
“读了书,考取了功名,就能出人头地,为国效力。”
“大司马,你所创的科举制,还有这竹纸,为平民百姓打通了改变命运的上升之路,其意义和功绩,不亚于你辅佐父皇一统天下呀!”
萧和心头一震,再次看向刘禅的眼神,已不止是刮目相看。
当年他向老刘推科举制,乃至后来发明竹纸时,好处说了许多,却惟独没有说到根子上。
给庶民百姓一条上升渠道,给下层一个往上爬的通道,进而为上层注入新鲜血液,避免上层的僵化。
这才是他开创科举制,发明竹纸的深层动机。
萧和相信,大汉朝中,能看到这一层深意的人并不多。
甚至老刘能不能看到这一层,他都没有把握。
没想到,阿斗竟然看到了。
这孩子,当真是厉害啊…
“大司马!”
刘禅合上书,神色郑重的看向萧和:
“待一统天下后,我想向父皇进言,由官府出资于天下各地兴办学堂,让我大汉子民无论贵贱,凡适龄孩童皆可免费就读。”
“他们所读之书,就是大司马你编纂给四弟的这些外世奇书。”
“唯有如此,有朝一日,我大汉朝方能人无贵贱,人人如龙!”
第466章 张张嘴轻松,钱谁出?萧和:开凿大运河?想让我大汉二世而亡吗?
刘禅慷慨激昂,向萧和道出了自己的志向。
萧和暗吸了一口凉气。
让天下孩童免费读书,让大汉人无贵贱,人人如龙!
这位太子殿下的抱负志向,当真是不小啊。
自古以来的贤君,梦想无非是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般梦想,多止于物质上的富足。
人无贵贱,人人如龙,这就是上升到了精神上的追求!
“阿斗…”
萧和目光凝视着刘禅,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
如果不是知道这孩子得过痴呆症,脑子受过惊吓刺激的话,突然间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一定会以为这孩子是不是疯了。
“大司马,将来我向父皇上表之时,还请大司马鼎力支持才是。”
刘禅脸上的慷慨转为笑容,向着萧和微微一拱手。
显然他此番坦诚相待,是想赢得萧和的支持。
毕竟这么一桩大工程,别的困难也不说,光要耗费的资金就是个天文数字。
老刘就算再宠刘禅,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下来,必会征询群臣的意见。
萧和作为大司马,态度自然是至关重要。
轻吸一口气,萧和平伏下了心绪。
略一沉吟后,方是一笑:
“太子殿下的这个弘愿,当真是亘古未有,若能实现的话,定能广开明智,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只是这件事所耗钱粮数以亿万计,必会对朝廷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且学堂中每多一个学子,各家各户就会少一个劳动力,这对百姓而言也是不小的负担。”
“将来就天下一统,我大汉朝也是百废待兴,最需要的乃是休养生息。”
“臣以为,殿下这个政策该当实施,却不宜操之过急,可于先局部试点,然后再根据朝廷的财政状况,以及百姓的富裕程度,徐徐铺开,进而达到全天下推行。”
萧和给出了最理性的回答,话说的尽量也能让刘禅听得懂。
让大汉的孩童人人有书读,这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功业,萧和作为一个后世而来的穿越者,自然没理由不赞成。
只是这玩意儿他烧钱啊。
不光烧朝廷的钱,还要烧百姓的钱。
以大汉朝现下的生产力,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显然都负担不起这样天文数字般的开销。
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咱们先搞试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慢慢推广。
这是萧和所能想到,最两全其美,最为稳妥的路线。
刘禅听得萧和这番回答,眼中的期许之色不由褪色了三分。
不过略一迟疑后,刘禅还是拱手谢道: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