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传承沙皇,铸太阳王朝 第132节
第165章 再度封赏!
咸阳城,大秦王宫的秦王殿内,气氛热烈得如同即将沸腾的开水,嬴政端坐在那威严无比的王座之上,胸膛微微起伏,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光芒。
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扫过殿下那一群身着朝服、神色各异的群臣,声音洪亮且激昂,仿若洪钟鸣响:
“诸位爱卿,今日朕有一大喜讯要告知尔等,韩国,已然被我大秦所灭!我大秦东出之路,自此再无阻碍!”
此言一出,仿若一颗重磅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群臣先是一愣,仿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紧接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恭贺声轰然响起。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秦之威,震慑四海,如此看来,我大秦灭诸国、统御天下,已然指日可待!”
“陛下圣明,此乃我大秦历代先王积攒之福泽,亦是陛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脸上无不洋溢着兴奋与自豪之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秦军旗飘扬在九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子非身着一袭黑袍,身姿挺拔,在众人的喧闹声中,稳步走出队列,他微微拱手,目光望向嬴政,开口问道:“陛下,敢问那韩王如今何在?是否已被我大秦生擒?”
嬴政微微仰头,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朗声道:“韩王已被我大秦战将赵北辰所杀,此子当真不负朕望。赵高,宣读王翦呈递的捷报。”
赵高身形瘦小,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他赶忙小步快跑至殿中,双手接过军报,清了清嗓子,尖着嗓-子宣读起来:
“王翦奉命出征,率大军征伐韩国,耗时五月,历经大小战事无数,如今已尽吞韩境疆土。其间杀敌无数,俘获敌军亦是众多,令韩国元气大伤。
然,破韩都新郑之时,那韩王贼心不死,暗中联系赵国,赵国竟派千余人马,由其名将扈辄率领,妄图接应韩王入赵,以图东山再起。臣王翦自认有罪,差点让那韩王逃脱,幸得我大秦军中后起之秀赵北辰。”
赵高顿了顿,偷偷瞥了一眼嬴政,见其神色未变,便接着读道:
“赵北辰将军洞察先机,早在战前便派斥候严密侦查。
果不其然,发现了韩王的阴谋。当日,在新郑南地密林,赵北辰将军果断出击,率麾下大军包围了韩王及扈辄所率之赵军。
交战之中,我大秦锐士勇猛无比,斩杀赵骑兵千众,赵北辰将军更是神勇非凡,于百丈之外,一箭射杀扈辄,紧接着,又一箭洞穿韩王心口,将其当场诛杀。
不仅如此,还俘获了韩王全族,除少数人趁乱逃离外,大部分韩庭百官也未能逃脱,皆被我军擒获。”
随着赵高的宣读,朝堂百官仿若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一个个瞠目结舌,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他们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激烈厮杀的战场画面,赵北辰宛如战神下凡,在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谈笑间改写战局。
众人不禁回想起赵北辰此前的种种壮举,在边境之时,他带领新兵逆袭老兵,初露锋芒,斩杀韩将,立下灭国首功;
而后在阳城之战,他更是一马当先,攻破阳城,打破韩都门户;紧接着,他又展现出非凡的医道才能,改变军中伤兵治疗方法,还献出金疮药,使得大秦伤兵存活率大幅提升。
·· 0求鲜花····· ···
如今,在这灭韩的关键一役中,他又拿下了灭韩首功,箭杀韩王和赵国名将扈辄。这扈辄可是廉颇麾下的得意战将,深受赵王看重,能将其斩杀,绝非易事。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百官们对赵北辰既惊又敬。部分心思敏锐之人已然意识到,这赵北辰如此年轻便屡立奇功,未来必成大秦重臣,此刻若不与其交好,日后怕是追悔莫及。
子非率先打破沉默,他向前一步,神色庄重地提议道:“陛下,赵北辰此番立下不世之功,臣以为,当对其大赏。唯有重赏,方能彰显我大秦对功臣的敬重,激励后来者奋勇向前。”
子非这一提议,仿若点燃了导火索,朝堂文武纷纷附议,一时间,“当赏”“重赏”之声此起彼伏。
众人一致认为,赵北辰此番之功,乃是灭国之功,是旷古烁今的大功,理应得到丰厚的赏赐。
一来,这是他应得的荣耀,二来,如此行事,既能取悦嬴政,又能避免得罪这位冉冉升起的新星。
嬴政端坐在王座之上,静静地听着群臣的议论,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其实,他此前未对赵北辰医道改变和献金疮药之功进行封赏,正是为了等这灭韩之后,将诸功结合,一并赏赐。
如今,时机已然成熟,他心中已然有了对赵北辰的封赏计划,只待合适之时宣布么.
第166章 酌情赦免,论才而用!
咸阳城,大秦王宫的秦王殿内,气氛因对赵北辰的热议而显得格外炽热。
嬴政高坐于威严的王座之上,微微抬手,示意朝堂上喧闹的群臣安静下来。他目光深邃,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仿若洪钟般响彻整个大殿:
“诸位爱卿,我大秦立国以来,向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为准则。今赵北辰立下不世之功,朕决意重重封赏于他。”
此言一出,群臣皆屏气敛息,目光紧紧聚焦在嬴政身上,想要一探究竟。
嬴政顿了顿,接着道:
“朕“零六零”封赵北辰为镇守韩境主将,统兵十万,即刻赴任。那投降于我大秦的韩军韩卒,亦交予他全权处置。他可将其编为刑徒军,用以戍守韩境,且朕赐他生杀之权,便宜行事,以确保韩境安稳。”
群臣听闻,心中皆是一惊,这等权力下放,在大秦可是极为少见.
嬴政却未停顿,继续说道:“在爵位之上,赵北辰原为本朝十爵之左庶长,今朕再晋他三爵,为中更之爵。如此一来,他便可享有千众私兵之权,岁俸亦随之提升,相应匹配其位。
不仅如此,朕还赐地万亩于乡间,供其家族享用,保其后顾无忧。”
这一番封赏,层层加码,如同重磅炸弹在朝堂炸开。
群臣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但他们心底也清楚,赵北辰此番的功勋,确实担得起这般荣耀。短暂的沉默后,无人提出异议,众人齐声附议:“陛下圣明,如此封赏,正显我大秦对功臣的厚待,必能激励将士奋勇向前。”
嬴政微微点头,神色满意,转头对赵高下令:“即刻拟诏,将朕对赵北辰的封赏昭告天下,不得有误。”赵高连忙躬身应诺,小步退下准备诏书去了。
处理完赵北辰的封赏,嬴政神色一凛,看向王翦,下令道:“王翦,你即刻率军归杨城休整,将韩王族全族以及韩庭百官,悉数押回咸阳,交由朕亲自处置。
赵北辰,你需在最短时间内完全掌控韩境,固守我大秦疆土,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王翦出列,抱拳行礼:“末将遵旨。”赵北辰亦是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负陛下所托,誓死捍卫大秦边境。”
此时,李斯身着朝服,稳步上前,拱手进言:“陛下,臣有一言。臣以为,韩王全族押回咸阳处置,自是无可厚非。
只是这韩庭之臣,大多对韩王死心塌地,若带回咸阳,恐日后生乱。
不如就地诛杀,以绝后患。至于那些愿意投降我大秦者,可挑选一二,留在韩境辅助我军掌控政务,如此,既能保韩境平稳,又可物尽其用。”
嬴政目光如炬,看向李斯,微微眯眼:“朕听闻你与那韩非乃是同门,可有此事?”李斯心中一凛,但面上依旧镇定,坦然答道:“回陛下,确有此事。然臣既已投身大秦,便只效忠于陛下,一心为大秦谋福祉。”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臣私心想着,韩非之才,若归秦,日后恐与臣竞争相邦之位,臣虽不惧竞争,但为大秦长远计,望陛下斟酌.. 0 ”
嬴政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道:“朕明白你的意思。韩非若愿意为我大秦效力,可免一死,朕正缺他这等法家大才;若他冥顽不灵,朕也成全他的忠心。”
说罢,他转头看向王翦:“王翦,你且将韩王全族带回,务必小心谨慎。韩庭百官,交由赵北辰处置。愿效忠大秦者,酌情赦免,论才而用;不愿者,成全其忠心。”
王翦领命:“诺。”群臣见状,纷纷称颂:“陛下圣明,如此安排,既显我大秦之宽容,又保韩境之安稳,实乃两全之策。”
紧接着,冯去疾上前一步,恭敬问道:“陛下,如今韩境初定,王翦将军驻守赵魏边境的大军,是否该撤离回朝,以作他用?”
嬴政微微皱眉,目光扫视一圈群臣,沉声道:“韩境虽初定,但诸国虎视眈眈,此时撤军,恐生变数。王翦,你继续镇守边境,防范未然,待我大秦彻底掌控韩境,再听调遣。”
王翦抱5.3拳:“末将遵旨。”冯去疾亦躬身领诏:“臣明白了,陛下。”
诸事议定,嬴政环视一圈大殿,开口问道:“诸位爱卿,还有何奏报?”见众人皆摇头,表示无本再奏,嬴政站起身来,威严宣布:“既如此,散朝。”说罢,他转身大步离开秦王殿,前往章台宫。
群臣纷纷跪地,齐声恭送:“恭送陛下。”待嬴政身影消失,众人这才缓缓起身,三三两两退出大殿,各自心中盘算着今日朝堂之事对自身、对大秦未来的影响.
第1,'7!
章台宫,这座承载着大秦诸多决策与权谋的宫殿,此刻弥漫着一股静谧却又压抑的气息。
嬴政独自伫立在那巨大的天下沙盘之前,目光如炬,仿若能穿透这层层叠叠的山川河海,看到大秦铁骑纵横驰骋的身影。
看着沙盘上代表着大秦势力范围的广袤区域,尤其是新近纳入版图的韩国疆土,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眼中满是满意之色。
灭韩一战,大秦东出之路已然通畅无阻,这是迈向统一天下征程中的坚实一步,他心中暗自思量着下一步的宏伟计划——灭赵,那片同样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即将成为大秦铁骑新的征伐目标。
然而,在这志得意满之20际,嬴政的心底深处却悄然泛起一丝柔情,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阿房女的温婉面容。
那曾经共度的时光,那些轻声细语,在这权谋争斗、烽火硝烟的乱世之中,仿若一抹清泉,滋润着他略显疲惫的心田。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声通报:“李斯求见。”嬴政微微皱眉,收敛心神,沉声道:“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李斯匆匆步入大殿,他身着朝服,步伐略显急促,刚一踏入殿内,便径直走到殿中,噗通一声跪地,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臣有罪,请陛下恕罪。”.
嬴政目光冷峻,俯视着跪地的李斯,声音平淡却透着一股威严:“何事惊慌?起来说话。”
李斯却仿若未闻,依旧跪地不起,额头紧贴地面,言辞恳切:
“陛下之前赐婚,欲将臣的小女儿许配给扶苏公子,然……然小女儿在封地与他人私定终身,且如今已有身孕,这婚事……怕是不成了。臣教导无方,罪该万死,还望陛下恕罪。”
嬴政微微一怔,旋即轻轻摆手:“既如此,此事便作罢吧。朕不想强拆有情男女,坏了这人间美事。”
李斯听闻此言,如蒙大赦,连连叩首:“多谢陛下宽宏大量,多谢陛下。”
嬴政却并未就此放过他,目光依旧紧紧盯着李斯,语气陡然变得严厉:“李斯,朕今日且问你,朝堂之上,你那般进言,可是存了私心?
你莫要以为朕看不出来,朕容忍你许久,今日便把话挑明,莫要将心思用在朕的身上,更别把朕想得太愚蠢。”
李斯脸色瞬间煞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他心中暗叫不好,自己那点小心思,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嬴政的法眼。他哆哆嗦嗦地说道:“陛下明察,臣……臣知错了,绝不敢再有二心。”
嬴政冷哼一声:“退下吧,好自为之。”
李斯如获大赦,连滚带爬地起身,退出大殿。嬴政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心中暗自决意:绝不允许大秦再出现吕不韦、嫪毐这类妄图染指王权之人,但凡触犯王权底线者,必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新郑城,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韩国都城,在大秦攻陷韩境半月之后,终于渐渐恢复了些许平静。
城中硝烟已然散尽,街头巷尾虽依旧残留着战争的痕迹,但因大秦锐士军纪严明,加之嬴政志在天下,从未有过屠城之举,也不见兵痞横行霸道、鱼肉百姓的乱象。百姓们在惶恐之后,也逐渐开始尝试着恢复往日的生活。
韩王宫内,气氛庄重而肃穆。王翦、王贲以及杨城大营的一众将领齐聚于此,赵北辰亦位列其中。众将身着战甲,身姿挺拔,依次向王翦和王贲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尽显大秦军人的威严。
王翦环视一圈众人,神色凝重却又难掩欣慰之色,他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诸位将士,如今韩境已定,我大秦又添新土。”说罢,他缓缓从袖中取出一份王诏,众人见状,纷纷恭敬地挺直身躯,凝060神聆听。
王翦展开诏书,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韩国已灭,其疆土尽数归入我大秦版图,此乃我大秦将士浴血奋战之功。
杨城大军,劳苦功高,朕心甚慰。特命王翦、王贲率杨城军即刻回杨城,接受犒赏,一应将士,皆按战功封爵晋升,以彰其勋。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众将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呼声震得殿梁嗡嗡作响。
此时,有一位将领上前一步,抱拳问道:“将军,大军回杨城之后,这韩境又该由谁来镇守?”此问一出,众人皆面露好奇之色,目光纷纷投向王翦。
赵北辰站在一旁,心中亦是期盼不已。他暗自揣测,以自己此前立下的赫赫战功,嬴政极有可能会将这镇守韩境的重任交付于他。
想到此处,他的心跳不禁微微加快,目光紧紧盯着王翦,等待着他的回答…….
第168章 大秦的未来!
韩王宫内,气氛凝重而又透着几分期待。
王翦手持诏书,身姿挺拔,在宣读让杨城大军班师回杨城的王诏之后,他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视一圈大殿内的众将,随后缓缓从另一侧袖中又拿出一封诏书。
这诏书以明黄绸缎制成,边角绣着精致的龙纹,在大殿内透进的光线中折射出威严的光芒,众人皆知,这必是关乎重大人事任免或要事安排的敕令,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聚焦在那封诏书之上,大殿内落针可闻。
王翦清了清嗓子,展开诏书,声音洪亮且庄重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赵北辰自入伍以来,屡立奇功,为我大秦之崛起,功勋卓著。
初入边境,便能以非凡之勇,大破敌军,斩杀敌将,扬我大秦军威;后至阳城,再建战功,一举攻破韩都门户,斩杀韩上将,令敌军闻风丧胆;
上一篇: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