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传承沙皇,铸太阳王朝

大秦:传承沙皇,铸太阳王朝 第139节

  降卒们闻言,震惊得合不拢嘴,他们望着城关上威风凛凛的赵北辰,眼中满是惊叹与羡慕。一名降卒喃喃自语道:“一年时间,从寒门子弟成为主将,这……这怎么可能?”

  周围的降卒们也纷纷议论起来,言语中满是对赵北辰晋升速度的震撼,同时,对大秦军旅生活也隐隐产生了向往之情。

  可很快,降卒们的眼神又黯淡下来,他们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破旧的军装,想到自己降卒的身份,心中满是苦涩。一名降卒长叹一声:“唉,将军说得虽好,可咱们如今是降卒,哪还有机会成为大秦军人啊……”此言一出,降卒们纷纷点头,一脸的落寞。

  赵北辰将降卒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暗自欣喜,他知道,自己的攻心策略已然初见成效。这些降卒们,已然理解了大秦军人无畏作战的根源

  此刻,收服他们的时机已然成熟。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这些降卒即将成为大秦的精锐,为他所用,为大秦的霸业添砖加瓦。

  他再次提高音量,声音沉稳而有力:

  “你们莫要灰心丧气!本将军既然说了给你们机会,就一定算数。只要你们愿意,本将军今日便可给你们一个重新做人、成为大秦军人的机会!”

  降卒们听闻,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惊喜与疑惑,他们不知道,赵北辰究竟会给出怎样的安排,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又充满期待,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等待着赵北辰的下文.

第185章 愿效忠大秦,追随将军

  阳城的大地在战火的洗礼后略显荒芜,残垣断壁间,十来万韩军降卒如困兽般聚集,四周五万大秦锐士的包围圈密不透风,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

  赵北辰身披黑色战甲,屹立于城关之上,身姿挺拔如松,冷峻的目光穿透阴霾,凝视着下方乌压压的人群,心中谋划着一盘大棋。

  赵北辰之所以将这些韩军降卒调集到阳城,绝非偶然。如今,他镇守韩境,虽手握十万雄兵,可面对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这点兵力仍显单薄。

  若能成功收编这些降卒,使其为己所用,那他掌控的兵力便能瞬间扩充至二十万,实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不仅如此,每收纳一名降卒,系统还会为他增加相应的经验值,这对于渴望在乱世中崛起、建立不朽功勋的他来说,诱惑极大。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二十万大军做后盾,日后攻打赵魏时,便能多几分胜算,为大秦的东进之路扫平障碍。

  “降卒们听好了!”赵北辰洪钟般的声音打破了平静,“依照我大秦律例,尔等身为降卒,以往只有发配边疆劳作,或是沦为刑徒军,在战场上充当炮灰这两条路可走。”.

  此言一出,降卒们面露惊恐,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们深知这两种命运的悲惨。“但今日,本将军要给你们一个全新的机会!”

  赵北辰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若你们真心愿意为我大秦效力,即日起,便可成为预备军人,虽暂时只能领取一半岁俸,可一旦在战场上杀敌一人,便能即刻获得正式大秦军人的身份,以及相应的军功爵位,从此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屠睢和章邯站在一旁,听闻赵北辰这番话,脸色骤变。屠睢心急如焚,上前一步,低声对赵北辰说道:“将军,此举万万不可啊!这公然违背了大秦律法,若是被大王知晓,怪罪下来,咱们可吃罪不起。”章邯也在一旁点头附和,神色忧虑。

  降卒们见两位将军如此反应,心中更是忐忑不安,他们害怕这来之不易的希望瞬间破灭,刚刚燃起的一丝火焰-又被冷水浇灭。

  赵北辰脸色一沉,猛地转身,目光如电般射向屠睢和-章邯,呵斥道:

  “糊涂!你们只知律法条文,却不懂变通。本将军如今受大王看重,镇守韩境,身负重任,难道就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以往降卒处置的疏漏之处加以改变?”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方,神情变得有些激昂,“如今天下诸国战乱已久,百姓苦不堪言,我大秦既有实力,便应一统天下,止戈战乱,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况且,诸国本为炎黄同族,同室操戈多年,实在是亲者痛、仇者快之事。本将军今日此举,正是为我大秦、为天下、为炎黄一族开启一个改变的契机,有何不妥?”

  赵北辰的这一番话,仿若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众人的内心。降卒们先是一愣,继而眼中泛起光芒,有人带头高呼:“愿效忠大秦,追随将军!”一时间,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十余万降卒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仿若惊涛骇浪,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赵北辰见此情景,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但他深知,恩威需并济,方能长治久安。于是,他脸色一肃,再次高声喊道:“

  尔等既然已表明忠心,本将军便信你们这一回。但若日后有人敢生反叛之心,休怪本将军诛其全族!”

  这冰冷的话语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让降卒们心中一凛,他们明白,这是将军给他们的警示,也是他们必须坚守的底线。“记住,在我大秦军中,不论出身,只看战功!只要你们奋勇杀敌,荣华富贵、封妻荫子,都不在话下!”

·· 0求鲜花····· ···

  随后,赵北辰转头看向屠睢和章邯,语气坚定地命令道:“你二人即刻着手统计预备军人的数量,发放兵器和战甲。

  将这些降卒的编制打乱,分入其他锐士部曲,在其中甄选有才能之人担任军职。千人将以上的职位,由本将军亲自定夺,千人将之下的,你们全权处置。

  务必让这支队伍尽快融入我大秦军队,成为一支虎狼之师!”屠睢和章邯领命而去,虽然心中仍有顾虑,但见赵北辰决心已定,也只能依令行事。

0 .... ....

  就在赵北辰忙碌于降卒之事时,张铁匆匆赶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行礼:“将军,王贲将军派人传信,此刻正在阳城将府等候,说是有关于将军的大事。”

  赵北辰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揣测,王贲此时派人前来,所为何事?他交代了屠睢和章邯几句,便大步流星地朝着将府走去。

  踏入将府,赵北辰一眼便看到了石敢。石敢站起身,迎上前,行礼道:“见过赵将军。”赵北辰微微抬手,示意免礼,急切地问道:

  “石敢,王贲将军派你前来,究竟所为何事?”石敢嘴角泛起一抹神秘的笑意,故意卖了个关子:“将军,此事《."可事关重大,关乎您的切身大事。”赵北辰一脸疑惑,心中愈发好奇,他在脑海中快速搜索,却想不出究竟是什么大事能让王贲如此郑重其事。

  石敢见赵北辰一脸茫然,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将军,您有未婚妻一事,为何从不告知我们?”赵北辰先是一愣,继而恍然大悟,心中既欣喜又有些不好意思。

  他知道,王贲定是知晓了李嫣儿的事情,派人前来告知,想必还有后续的安排。想到这里,他心中对王贲充满了感激,也对家中的情况愈发牵挂起来么.

第186章 烽火家书至,恩仇心底生

  阳城的将府内,气氛凝重而压抑,赵北辰刚处理完降卒的诸多事宜,身心俱疲,还未及喘口气,石敢便匆匆入内。

  石敢身着秦军的制式铠甲,步伐急促却不失沉稳,他双手恭敬地捧着一支竹简,走到赵北辰面前,单膝跪地,行礼道:“将军,王贲将军有要事相托,特命我前来告知您。”

  赵北辰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揣测,这节骨眼上,王贲能有何事?他抬手示意石敢起身,目光落在那竹简之上,隐隐有种预感,此事非比寻常。

  石敢站起身,将竹简递上,同时说道:“将军,您打开看看便知。”赵北辰接过竹简,缓缓展开,目光扫过,瞬间,他的身体猛地一震,眼中先是闪过一抹惊愕,继而被狂喜所填满。“零七七”

  “嫣儿……她生下一对龙凤胎!”赵北辰喃喃自语,声音微微颤抖,手中的竹简险些滑落。那一刻,他的脑海中仿若炸开了锅,各种情绪汹涌澎湃。

  他想起与李嫣儿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出征前对她的承诺,如今孩子呱呱坠地,他却远在千里之外,未能陪伴在她身旁,愧疚之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嫣儿,苦了你了……”他眼眶泛红,低声呢喃。

  许久,赵北辰才缓缓平复心情,他深吸一口气,看向石敢,眼中满是期盼:“石敢,我想……我能不能偷偷潜回村子一趟,就看一眼,马上回来。”.

  石敢面露难色,连忙劝阻:“将军,万万不可啊!如今您身负镇守韩境的重任,韩境初定,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您若是此刻离开,万一出了乱子,后果不堪设想。”

  赵北辰闻言,心中一凛,他深知石敢所言非虚,身为一军主将,他的一举一动关乎着无数将士的生死、大秦的边疆安危,无奈之下,他只能长叹一声,放弃了这个念头。

  “石敢,劳烦你帮我多谢王伯伯和王大哥的照顾,若不是他们,嫣儿和孩子还不知要吃多少苦。

  ”赵北辰感激地说道,说着,他走到案前,拿起毛笔,饱蘸墨汁,迅速写就一封书信,将书信递给石敢,“这封信,你帮我带回,交给嫣儿,告诉她,我很想她,也很想孩子们。”石敢接过书信,郑重地点头:“将军放心,我一定带到。”

  赵北辰顿了顿,又问道:“石敢,嫣儿的父母……他们可有什么反应?”石敢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将军,实不相瞒,六个月前,李嫣儿姑娘就被逐出家门了,府邸也被关闭,若不是村民们古道热肠,相助于她,她恐怕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更别提生产了。”

  “什么?”赵北辰瞪大了眼睛,怒火蹭地一下蹿了上来,“为何会如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泛白。

  石敢见此情形,心中暗忖这事儿终究是瞒不住,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将军,李嫣儿姑娘的父亲,乃是廷尉李斯。

  李斯大人原本获大王恩赐,欲将长公子扶苏与自家女儿联姻,选中的正是李嫣儿姑娘。可李嫣儿姑娘钟情于您,坚决拒婚,甚至不惜绝食抗争。后来,她怀有您的骨肉之事被李斯大人知晓,李斯大人大怒,认为她丢了家族颜面,便将她抛弃了。”

  赵北辰听完,气得浑身发抖,眼中满是愤怒与难以置信:“他怎能如此狠心?嫣儿可是他的亲生女儿啊!”石敢见状,赶忙上前劝道:

  “将军,您息怒。李斯大人深得大王恩宠,在朝堂之上权势赫赫,眼下咱们还不能与他轻易为敌啊。”

  赵北辰咬了咬牙,强压下心头的怒火,他明白石敢说得在理,此刻若是冲动行事,不但报不了仇,还可能连累家人和麾下将士,只得恨恨地说道:“这笔账,我记下了,日后定当与他清算。”

  石敢离开后,赵北辰独自坐在将府内,思绪万千。

  他感慨王翦父子的恩情,心中明白,他们不仅照顾了李嫣儿的私事,还将此事上奏给秦始皇,这般举动,既巧妙地解了秦始皇对自己的疑虑,让皇帝知道自己有牵挂、有弱点,反而更容易掌控,从而更加信任自己;

  又实实在在地助自己在朝堂之上走得更远,让自己在这波谲云诡的权力漩涡中有了更坚实的后盾.. 0 这份人情,他铭记于心,暗暗发誓,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涌泉相报。

  与此同时,赵北辰对李斯的恨意愈发浓烈。他深知李斯此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择手段,连亲生女儿都能狠心舍弃,简直泯灭人性。

  “李斯,你等着,今日你加诸于嫣儿身上的痛苦,我定会让你加倍偿还。”赵北辰暗暗发誓,他手中如今握着韩非这张王牌,韩非与李斯本有旧怨,且才学过人,日后定要寻得良机,利用韩非将李斯拉下马,为嫣儿讨回公道。

  最后,赵北辰再次拿起写给李嫣儿的书信,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温情流露:“嫣儿,你放心,我定会为了咱们的家拼命努力,尽快回去与你团聚。

  等我扫平这乱世的硝烟,定能让你和孩子们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此时,李家村赵北辰家中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咸阳派来的王使,身着华丽的官服,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来到了李嫣儿家中。王使展开诏书,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闻5.3赵北辰未婚妻李嫣儿产龙凤胎,特赐婚赵北辰与李嫣儿,封李嫣儿为赵北辰正妻夫人,又从俘获之韩王族中择二女赐为妾室,另赐布千匹、千金及五十名婢女以照拂李嫣儿。钦此!”

  李嫣儿怀抱婴儿,跪地谢恩,眼中泪光闪烁。村民们围在一旁,纷纷道贺,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老村正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指挥着众人帮忙安置赏赐之物,口中念叨着:

  “咱村出了赵北辰这么个大英雄,如今又有这等喜事,真是老天眷顾啊!”

  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李家村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里,而远在韩境的赵北辰,虽未能亲临,却也能想象到家中的温馨画面,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守护家人、建功立业的决心.

第187章 帝王恩重!

  李家村的上空,晨光穿透淡薄的云层,洒下丝丝缕缕的暖光,仿若为这片古老的村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村口的老槐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喜事。

  今日,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既兴奋又庄重的氛围之中,因为秦王的诏书即将送达。

  村民们早早地便齐聚在了赵北辰家的院子外,男女老少,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奔跑,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老人们则拄着拐杖,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都深知,村子里出了赵北辰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全村人的骄傲,如今秦王的诏书一来,这份荣耀更是要传遍四方了。

  “来了,来了!”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村口。只见一队20人马浩浩荡荡而来,为首的是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寺人,身后跟着一众侍从,个个神情肃穆,步伐整齐。他们的到来,仿若一阵旋风,瞬间让整个村子安静了下来。

  寺人迈着小碎步走进院子,清了清嗓子,展开手中的诏书,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我大秦良将赵北辰,驰骋沙场,屡立奇功,为我大秦拓土开疆,功不可没。

  然其在前线奋战之际,家中妻室产子,却无法归乡相伴,朕心甚怜。特赐婢女五十,以照料其妻儿起居;布千匹、千金,充盈府邸,保其妻儿衣食无忧;所赐之物,皆留于府邸伺候赵北辰之妻子李嫣儿。朕又闻二人情深意笃,特赐婚二人,待赵北辰凯旋归来,择期完婚,以全其夫妻情义。

  另,朕念其功勋卓著,从新近俘获之韩王族中,择二女赐为姬妾,侍奉赵北辰与正妻,共享荣华。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院子里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继而爆发出一阵欢呼。李嫣儿虚弱地跪在地上,眼中泪光闪烁,她双手接过诏书,声音微微颤抖:“民女李嫣儿,谢主隆恩。”身旁的婢女赶忙上前,代她接过诏书,妥善安置。

  随后,一众婢女鱼贯而入,她们身着统一的服饰,面容姣好,举止端庄;一箱箱金帛也被抬进府中,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寺人走上前,对着李嫣儿和众人交代诸事:

  “夫人,这些婢女皆受过宫中调教,知书达理,定会悉心照料您和小公子、小小姐。这金帛之物,您按需取用便是。待将军归来,还望夫人告知将军,陛下对他的期许与厚爱。”李嫣儿微微点头,轻声道:“多谢公公,民女记下了。”

  寺人见诸事安排妥当,便带着侍从们离开了李家村,回咸阳复命去了。

  屋内,李嫣儿坐在床边,激动得难以自持。回想起此前,自己因未婚先孕,被父亲李斯视为家族的耻辱,遭受种种冷遇与磨难,甚至被逐出家门,她的心中就满是苦涩。而如今,秦王的这道赐婚诏书一下,她便名正言顺地成了赵北辰的妻子,就算是李斯,也再无可奈何。

  几位婶子围坐在她身边,脸上同样带着喜悦的笑容,纷纷出言安慰。“嫣儿啊,苦日子总算是过去了,往后就等着北辰那孩子回来,享清福咯!”

  “就是,咱村出了这么大的喜事,全村人都跟着高兴。”李嫣儿感激地看着她们:“多亏了婶子们这段时间的照顾,若不是你们,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说着,她的目光落在一旁摇篮里的孩子身上,眼中满是温柔,“我给孩子们都取了小名,等北辰回来,再让他定大名。”

  正说着,王贲大步走进屋内,手中拿着一封信。“嫂子,这是北辰托我带给你的信。”李嫣儿连忙接过,展开书信,看着那熟悉的字迹,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信中,赵北辰倾诉着对她和孩子的思念,提及在韩境的种种艰辛,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他承诺,定会早日归来,与她团聚,给她和孩子一个安稳幸福的家。

  李嫣儿读罢,抬起头,对着窗外的天空,仿佛在隔空与赵北辰传话:“北辰,你放心,我和孩子都会安心等你回来。”

  王贲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满是感慨。待李嫣儿情绪稍缓,他走出屋子,来到院子里,却忍不住发起愁来。原来,赵北辰在韩境改变了大秦对降卒的处置方式,这无090疑是开了先河,他实在不知该如何收场。

  以往,降卒要么被贬为奴隶,要么编为刑徒军,可赵北辰却给了他们成为预备军人的机会,还许以岁俸、军功爵位,虽说是为了收服人心、扩充兵力,但毕竟打破了常规。

  如今,王翦已被大王召见去了咸阳,王贲心想,有父亲在大王面前求情,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况且,赵北辰此举看似大胆,却也有着恰当之处。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王家父子已然将赵北辰当作后辈悉心培养,他们深知赵北辰的谋略与胆识,相信他这么做必有深意。

  与此同时,在咸阳的章台宫内,气氛却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嬴政身着黑色龙袍,端坐在大殿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

  大殿内,王翦、李斯、尉缭、郑国、冯劫等大秦大半的中流砥柱齐聚一堂,个个神情肃穆。

  显然,有重大事件即将发生,众人心中都在暗自揣测,大王此番召集,究竟所为何事?.

首节 上一节 139/1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