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第158节

  张修确实与李药碰过面,也知道李药医术精湛,但是也不是说李药便是可以医治百病啊,有些病症,李药都无药可医,这一点张修是知道的,他也见过李药束手无策的时候。

  或者对天子说,李药治不好?

  如果他这样说了,怕是天子面色瞬间拉了下来,不说把怒火倾斜在他身上,若是后面李药回朝,又能治好呢?

  张修在心中对袁逢祖宗十八代一阵问候,但是,看着刘宏以及一众文武公卿、宦官常侍皆看向自己,张修不敢怠慢,忙站出来,对刘宏拱手道:

  “启禀陛下,臣确实与李药有过接触,甚至厮杀受伤后,也被李药治疗过。”

  “李药今年年龄不过十五岁,医术精湛,军中将士皆敬佩其医术,不过,李药终究年龄尚轻,臣不敢妄言揣测李药能否治疗陛下!”

  张修话说的很谨慎,很小心,但是落在刘宏耳中,却让其有些失望,不过,他也明白这样问张修是难为张修了。

  “且等车骑大将军班师回朝,到时候便可知晓!”刘宏有些虚弱摆手道。

  袁逢对刘宏拱手,不说这个话题了,转而又对刘宏道:

  “陛下,此次巨鹿大捷,车骑大将军与诸位将领居功至伟,依老臣之见,当重赏功臣,以慰军心,更显陛下仁德。”

  此言一出,殿中文武眼眸皆是一亮,不由纷纷附和起来,毕竟这其中不少人都与有功将领沾亲带故,这次药草筹备,他们可是都出力了,自然盼着能得到丰厚赏赐。

  刘宏看着众文武公卿那期待、激动神色,自是点头,道:

  “此事便由太尉、司空、大将军你们先行商议,等车骑大将军班师把军功呈上来,再行封赐!”

  刘宏这话,让文武公卿顿时一个个喜笑颜开了起来。刘宏如此说,显然不会赖掉这次众将士功劳了。

  大殿内,三公九卿,如何进、袁逢这些大员脸上皆是带笑。

  倒是九卿之中的宗正刘焉脸上并没有笑容,反而皱起了眉头。

  刘焉看着满是开心的何进、袁逢,心中却是明白这次黄巾之乱中两人将是最大赢家。

  李昭所代表的李氏投向皇后,李昭立功,那么无疑何氏便愈加强盛了。

  而袁氏在这一次黄巾之乱平定中也是倾尽全力了,家族子弟,门生故吏纷纷入军,多有功勋。

  朝堂外戚强盛。

  宫内宦官横行。

  大汉各地皆是贼寇、黄巾乱军横行,甚至天子还体弱多病,一副活不长的样子。

  皇子年幼。

  此时,哪怕黄巾三大主力被平定了,刘焉也敏锐的感觉到了大汉接下来怕是风雨飘摇,风雨欲来。

  他刘焉也应该为自己多考虑一下了。

第154章 群雄割据时代的序幕,李氏可得两个州牧?

  刘焉站了起来,拱手道:

  “陛下,老臣以为黄巾三大主力虽然被平定,但是各地黄巾余孽仍在大量流窜,州郡官吏贪腐成风、政令不通,地方豪强拥兵不少,贼寇之乱恐将死灰复燃。如今边疆不稳、内患未除,朝廷若想真正长治久安,必须从根本上革新地方治理之法。”

  大殿内,刘焉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躁动与哗然。

  包括太尉杨赐、司空袁逢、大司农张温等人都很震动而又惊怒看向身为九卿之一宗正的刘焉。

  刘焉这话一出,可是直刺他们心窝了。

  刘焉说各地黄巾余孽甚多,他们自然没有意见。

  但是!刘焉竟然还说州郡官吏贪腐成风、政令不通,地方豪强拥兵不少,这可不就直接在说他们?把他们老底都揭开了!

  刘焉这是做什么?

  天子刘宏也是惊异看着突然对世家、大族开火的宗正刘焉。

  太尉杨赐眉头紧皱,神色凝重看着刘焉,率先道:“宗正,你此言何意?还有你所言革新是何意?”

  刘焉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臣以为,各州郡黄巾余孽甚多,需要派兵平定,只是车骑大将军虽然骁勇,但是,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出兵大汉七州,因此,朝廷还当另寻他法。”

  “再加上,之前因为需要平定黄巾,朝廷下放了兵权,各大世家、家族响应了朝廷,纷纷招募义军与乡勇,若是不妥善处理,也会导致州郡世家、大族私人兵力做大,因此,朝廷也需要有一个妥善之法。需要既能安抚州郡世家,又可镇压各地的黄巾。”

  刘焉对刘宏拱手,郑重道。

  听到刘焉这话,坐在龙椅上的刘宏眼眸一亮,确实,刘焉这话简直说到了他心底去了。

  现在李昭在巨鹿再败黄巾,黄巾最后一路主力已经被击败了,但是并不是说黄巾便平定完了,各州各郡还有零散大大小小的黄巾势力存在。

  而除了黄巾余孽,让刘宏头疼。

  还有就是之前他下发了兵权,让各大世家大族皆可以募集乡勇、义军参与平定黄巾。

  如今黄巾主力是平定了,但是问题也来了,那些已经募集了数千,乃至近万私兵的世家大族,朝廷该如何应对?

  这两个问题,刘焉倒是说了出来,显然是有应对之策了,让刘宏开心。

  刘宏开心了,但是一众世家大族官员,如袁逢、曹嵩、张温等人面色却是难看了起来。

  毕竟,他们可是为了参与平定黄巾,大开仓库,散了不少家资,购买铁石打造武器,征召人手,现在刚打赢黄巾,便要讨论限制他们了?

  众世家公卿面色难看,但是刘焉还没说出具体措施,他们却也不好立即说话,但是,刘焉这个刘姓宗室,让众世家公卿冷眼相对了,都在心中暗道:“果然,刘姓宗室果然寡凉,卸磨杀驴。”

  龙椅上,刘宏笑着说道:

  “宗正所提也是朕所忧虑,不知宗正可有什么应对之策?如今黄巾余孽甚多,各州也不平定,朝廷是该慎重对待!”

  刘焉听着刘宏问话,感受到身边众世家公卿冷眼相待,深吸一口气,对刘宏郑重拱手,道:

  “回陛下,老臣确实有所思考,老臣以为若解如今天下形势,让朝廷进一步管控天下,陛下当施行“废史立牧”之策!既,废除各州刺史之职,改设州牧,选派宗室重臣或朝廷清廉大员出任。州牧总揽一州军政大权,直接向陛下负责,如此既可整顿州中黄巾余孽、吏治、剿除贼寇,又能充实军备、抵御外敌。如此一来,地方政令通达,百姓安居乐业,方能保我大汉江山稳固。”

  静!

  刹那间,随着刘焉一句“废史立牧”话说出,大殿内所有人,包括刘宏,以及众公卿、一众宦官无不瞳孔收缩,震惊看向刘焉。

  “荒谬!”站在刘宏身边的张让率先反应过来,惊怒瞪着刘焉,反驳道:

  “废史立牧岂能实施?州牧若手握军政大权,岂不成了一方诸侯了?这与以前的分封制何异?将尾大不掉,反而危及朝廷!宗正你这是何意?有何居心!”

  张让率先驳斥,声音尖细,让众文武公卿皆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知道了刘焉策略竟然是废史立牧,本来还对刘焉怒目而视的袁逢、曹嵩、张温等人皆脸上阴云消散了,甚至袁逢眼眸还掠过一抹精光来。

  同时,众文武公卿也齐齐看向率先发作的张让等十常侍。

  此时张让等十常侍皆有些神色惊怒。

  袁逢、曹嵩等人明白为何张让等坐不住。

  张让等十常侍分明怕朝堂官员成为一州州牧,权利、势力进一步膨胀,对他们有威胁啊。

  一众宦官常侍反应激烈,反而三公九卿大员们倒是并没有太大反应。

  因为宦官不可能担任一州州牧。反而是他们这些朝廷大员有机会担任一州州牧!

  刘焉面对张让尖细声音,却是丝毫不惧,道:

  “本宗正乃刘氏宗亲之长,又岂有居心,启禀陛下,州牧实施,乃是朝廷进一步掌控州郡之法,关键是选派宗室重臣或朝廷清廉大员出任,老臣愿意请领交州牧,为陛下镇守大汉之南!”

  刘焉说的义正言辞,颇有正气,直接自请交州牧,让刚刚还说刘焉有何居心的张让瞬间哑口无声。

  交州,那可不是一个好地方,极为偏南,甚至远离中原。刘焉自领交州牧,显然让人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还只会让人感觉刘焉一心为了汉室。

  张让哑口无言,刘宏听着刘焉自领交州牧,刚刚对刘焉升起的疑心瞬间散去,内心不由暗刘焉不愧为宗正,宗室之首,果真心为汉室。

  这时,太尉杨赐站了出来,皱起眉头道:

  “宗正,废史立牧是个好策略,能够更快稳定地方。只是,昔日,我大汉便有州牧制度,只是后来担心州牧坐大,因此废除,如今再废史立牧,未免不会再次让州牧势力做大啊!”

  杨赐声音带着忧虑,对刘焉说道。

  刘宏并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刘焉,他也感觉废史立牧确实能够更快让地方稳定,但是,这个废史立牧隐患确实显而易见,令人忧虑的。

  刘焉却不慌不忙,躬身道:“诸位大人,如今大汉先经历外族侵袭,两次乱贼造反,焉斗胆说若不采取雷霆手段,恐将不久之后再次乱起。州牧虽掌大权,但皆由陛下亲任,且有朝廷监督。此举实为猛策,既能平定乱象,又可分化地方豪强势力,维持天下稳定。”

  刘宏闻言,微微眯起眼睛,咳嗽两声后沉吟道:

  “依宗正之见,何人可任州牧?”

  刘焉听着刘宏的话,心中一喜,知道刘宏已有意动,立刻答道:

  “臣以为,宗室之中如刘虞、刘繇等德高望重之士,皆可委以重任。此外,像李昭、李辰、皇甫嵩、朱儁、曹操等也为良将,若能出镇一方,也必能震慑宵小。”

  听着刘焉举荐的人选,朝堂上瞬间乱哄哄一片。

  众臣一时间各怀心思。

  有些老臣觉得此策太过激进,恐生变故。

  也些大臣则认为这是挽救危局的唯一办法。

  如曹嵩一听自己儿子曹操竟然也可能成为一方州牧,顿时大喜过望,刚刚阴沉的脸色哪里还有半分,立即与周围同僚说着,废史立牧之策当为稳定天下之良策。

  袁逢、袁隗相视一眼,也能看出彼此眼中意思,那就是废史立牧,对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氏并不失为一个再次壮大势力的好机会。

  而如何进也是非常惊喜,支持他们的李氏李昭、李辰两人皆有希望成为一方州牧?李氏一门两个州牧?

  大殿内乱糟糟一片,刘宏揉了揉太阳穴,疲惫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朕与众卿家从长计议。今日朝会到此,退朝!”

  随着刘宏的离开,群臣纷纷议论着走出明堂殿。

  但是,关于“废史立牧”的争论,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洛阳城激起了千层浪,大量的世家官员参与了讨论,很多德高望重大员也是有些激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州牧权利很大,而且大汉足足有十三州啊,他们位高权重,说不准,便可以落在自己家中一个。这在刚刚经历了数场战乱,认识了军队重要性的大汉高官而言,州牧之位很有吸引力。

  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废史立牧”出世,这已然是拉开了群雄割据时代的序幕。

第155章 李氏一门两州牧,一

  皇宫。

  刘宏独自坐在偏殿龙椅,看着桌案上的传国玉玺,目光不时扫过一旁的大汉十三州舆图,神色却是阴晴不定。

  张让领着一众宦官悄无声息地鱼贯而入,见刘宏变换不定的神色,众人无不皆屏息而立,唯有张让跪坐在御案旁,声音带着谄媚笑道:

  “陛下可还是为了今日宗正所言“废史立牧”而烦扰?”

  刘宏听到张让的话,看了一眼张让,叹息道:

  “知朕者,让父也啊。”

  “朕亦是何尝不知废史立牧,州牧若掌军政,他日恐成尾大不掉之势,只是,如今天下造反者接连起伏,大汉已经没有多少国力去平定叛乱了。”

  刘宏叹息说道,身体的虚弱力不从心,再加上不安定的外族,此起彼伏的造反叛乱,让刘宏有一种大汉到了末代时期的无力感觉。

首节 上一节 158/1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下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