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第190节
杨赐见状,大惊失色,赶忙高呼:“陛下龙体为重!都闭嘴,都莫要再吵了!”
这一声高呼,让殿内众人稍稍安静下来,目光纷纷投向刘宏,立即就见刘宏面色不对劲。
张让、赵忠等十常侍当即也顾不得与世家官员争吵了,急忙围到刘宏身边,张让一脸关切又带着焦急:“陛下,陛下您怎么样了?”
刘宏喘着粗气,缓了好一会儿,才虚弱地开口:
“怕是气死朕了,你们才如意是吧?”
众人闻言,皆不敢再言语,大殿内陷入一片死寂。
刘宏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太尉杨赐身上,虚弱道:
“太尉,你是当朝太尉,如今这局面,你以为究竟该如何是好?”
刘宏还是发现自己轻视了世家的力量。
哪怕现在谈判关系着朝廷社稷安危。
但是,因为世家利益受损,损失巨大,随着袁逢不惜代价维护世家利益,为世家出头,其他世家豪族官员纷纷表达态度,足足大半官员不希望与叛军谈判,这就让刘宏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件事情了。
不然,就算他强势让朝廷与叛军和谈,大部分官员皆对他不满,他这个天子都不做了。
所以,刘宏这时把目光看向了杨赐,与袁氏一般强盛的大汉顶级世家!
杨赐也感觉到了事情的棘手了,这关乎着大汉世家对杨氏的态度,以及关乎着大汉社稷安危,他需要两头都要顾忌,沉吟片刻后,杨赐终于拱手道:
“陛下,如今局势紧张,谈判之事,大量官员反对。但是,叛军百万之中势不可挡,也需要考虑洛阳安危,因此,老臣以为不若取折中之策!”
“折中之策?”
刘宏以及众文武百官齐刷刷看向杨赐,眼中皆是惊疑。
杨赐继续拱手道:
“老臣的折中之策,便是一方面可假借谈判之事,进行拖延时间,令叛军不继续南下,因为武睿侯言只要朝廷同意与叛军谈判,他便会出面威慑叛军,不令叛军继续发起进攻。”
“另外一方面,袁司空所言也有其一定道理,朝廷威严不可轻易受损。”
“因此,依老臣之见,可先与叛军进行初步接触,探明其要求、条件为何,同时暗中调兵遣将,加强洛阳及周边防务。若叛军有诚意,谈判之事,不损害世家利益,可进一步商议,若叛军心怀不轨,朝廷也有更多的力量应对了。”
太尉杨赐的话音落下,大殿内众人皆是微微躁动,刘宏面色不愉,看向杨赐目光都有些不善,经过文武百官这一闹,杨赐的折中之策已经有些偏向世家了。
什么谈判、折中之策、什么不损害世家利益,可进一步商议,以及什么若叛军心怀不轨,朝廷也有更多的力量应对!无疑,叛军不论如何谈,那都会伤害世家利益,因此,杨赐这策略,根本不是谈判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打!
不过,杨赐却是想利用李昭对叛军的信用与威慑,拖延时间罢了!
此时文武百官也是品出来杨赐这个折中之策的味道了,纷纷眼睛亮起。
曹嵩当即道:
“陛下,太尉此策甚妙啊,既能够拖延时间,能够从各州调集更多兵力到洛阳。”
这时,黄琬也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此折中之策,也是甚好,既不伤害世家利益,又可以剿灭叛军!”
其他官员纷纷跟进,皆言太尉之策甚好。
龙椅上的刘宏面色变化,却也微微点头,虽然他对于杨赐屁股一偏偏向世家不舒服,但也不得不承认杨赐所言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只是……
刘宏看向张让、赵忠等十常侍问道:
“你们以为如何?”
杨赐、黄琬、曹嵩等官员听着刘宏对张让、赵忠等宦官问话,皆有些不平,但是也无可奈何。
因为最近几个大汉皇帝,偏爱宦官,宦官参政,他们也没有办法。
张让听着刘宏问话,却是在揣摩着刘宏心思,随即,眼珠一转,尖着嗓子道:
“陛下,杨太尉所言不无道理,谈判不过是个幌子,咱家也觉得,不妨先答应他们谈判,稳住他们,等咱们的大军调集多了,叛军威胁无疑就下降了。只不过,如此便坑了武睿侯了吧?”
“武睿侯上疏虽然说叛军对他当初之举有一定感念,并且可以用夏胡族骑兵给予叛军震慑,可以保证在谈判期间,令叛军暂停进攻。但是,若最后叛军发现,朝廷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调兵遣将,才进行的谈判,怕是定会对武睿侯的德行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此事怕是还要获得武睿侯的态度啊,不然,武睿侯怕是对朝廷对陛下不满!”
赵忠一听,也在一旁附和道:“陛下,张常侍说得对,这不是利用武睿侯信用、德行糊弄叛军吗?”
刘宏听张让与赵忠道出杨赐的折中之策对李昭的影响,心中暗自点头,张让能得他重用,还是有用处的,单单这一份揣摩他心思的能力,别人就不能取代。
李昭在朝廷与叛军之间现在确实有着微妙且关键的作用,但是,若是利用李昭信用与威慑来拖延时间,后面被叛军察觉,甚至会让李昭在大汉百姓心中的形象崩塌。
这事情,毕竟并不是小事情!
这个恶人,刘宏不想做,便由张让、赵忠说出来。
刘宏看向了杨赐。
“陛下,此事确实需慎重考虑。”太尉杨赐忙一副后知后觉样子,赶忙拱手说道:“武睿侯忠心耿耿,为朝廷出力不少,若因此事让他寒心,实非朝廷之福。但如今叛军压境,局势危急,也需尽快想出万全之策。”
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站了出来,先是朝着刘宏行了一礼,而后慷慨激昂地说道:
“陛下,老臣并不这么认为。武睿侯李昭身为大汉臣子,自然当以大汉社稷为重,如今叛军肆虐,危及大汉根基,若为了大汉安稳,为了天下苍生,即便牺牲他个人的信用与德行,那也是值得的。他身为臣子,受大汉俸禄,理应在这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老臣便感觉太尉之策甚好!”
这老臣的话音响起,顿时让所有人侧目,立即认出来这是汝南世家中的庞姓的一个官员。
这时,又有官员站出来,拱手道:
“陛下,大汉养士三百年,为的就是在危难之际,这些士人能挺身而出,为大汉排忧解难。武睿侯身为大汉重臣,深受陛下信任,此刻正是他为大汉尽忠之时。他若能明白大义,定会理解朝廷此举乃是无奈之策,是为了拯救大汉于水火之中。”
“臣以为只需要派遣人去询问武睿侯,其势必不会拒绝!”
一时间,大殿内众多世家官员纷纷响应,纷纷上前都在强调李昭是大汉臣子当明白这“大义”。
杨赐捋了捋胡须,不再说什么,退回了位置上。
刘宏深吸一口气,道:“既然众臣皆认为如此可行,那朕这就派出官员前往并州谈判之事,太尉,便由你亲自前往并州谈判,让叛军信以为真,并告知武睿侯此事朝臣态度!”
刚退回位置上的杨赐,身体一僵,不过,还是对刘宏拱手,郑重道:“诺!”
第188章 贾诩出手,应对之策
杨赐领命回到了府上后,心中却是有些感觉对不住李昭的五味杂陈。
杨赐亦是深知他这次前往并州谈判,责任重大,不仅要面百万的叛军首领,还要向李昭传达朝臣那看似“大义凛然”实则自私自利的态度。
“唉!如今叛军燃起,影响巨大,威胁帝都,天下世家、豪族们又不愿意、不甘心与叛军谈判,这已经是上上之策了,希望武睿侯能深明大义一些,明白朝廷的苦楚吧。”
杨赐不禁叹了一口气,如果可以,杨氏也不想去当这个恶人,谁让他是当朝三公太尉,他不出面谁出面。
“老爷,袁司徒求见!”
“袁司徒来了?请进来吧!”杨赐听着袁隗拜访,微微一叹还是说道。
不过,袁隗拜访显然只是个开始,随之杨赐府中访客不断,皆是世家大族的官员,皆或明或暗地暗示杨赐,杨氏身为大汉顶级世家,世家代表,务必要维护世家的利益,就算是这次与叛军谈判,也只不过是虚假的谈判,为了拖延时间而已。
杨赐心中明白,这些世家大族在并州损失惨重,根本不希望这场谈判进行,也只是想他尽可能的拖延时间,这样朝廷便能够从各州调集兵力,充实洛阳以及周边的防御力量。
终于,杨赐带着一队人马踏上了前往并州的路途,一路上,杨赐都眉头紧锁,思索着如何应对这场谈判。
……
并州,雁门关内,一座宅院内。
淳于琼、冯芳、李智等人传来的消息,比之杨赐来的更快。
大厅内。
李昭、贾诩、李猛三人看着洛阳传来的密信。
李昭看着信报上的朝堂上消息以及世家的打算,脸上有着一层难以遮掩的难看之色。
“这些朝堂上那些世家官员的嘴脸,当真可恶,口口声声说着让大兄为大汉尽忠,让大兄明白大义,但是,他们自己呢?难道大兄为朝廷做的还不够多吗?”
“从云中大捷、马邑大捷,抵御意外族,到平定黄巾起义,他们这些世家做了什么?甚至,这次并州大量流民、黄巾俘虏叛乱,就是他们的原因,为了自己利益,竟然还大言不惭让大兄牺牲信用与德行,真是气煞我也!”
大厅内,李猛颇为激动,拍着桌案,大声道。
一旁贾诩被一旁忿怒的李猛,威势吓的躲远了一些。
不过贾诩也是眉头紧皱,作为一个顶级智者,贾诩亦是明白在这大汉,一个人的名声重要性。
若是名声毁了,那么,未来都有巨大污点,尤其对于统治一方百姓,打击更是不小,名声没有了,百姓如何相信你?
不过,贾诩倒是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看向了一旁李昭。
却见李昭脸上多有难看之色,但是,并没有过大的情绪波动。
李昭确实没有太多情绪波动,他已经从淳于琼、冯芳等人密信中得知了此次谈判不过是朝廷的缓兵之计,那些世家大族为了自身利益,与刘宏朝堂上争执厉害,最终不惜牺牲他个人的信用与德行,去糊弄叛军,李昭并未慌乱,既然明白了朝廷那边的险恶用心,再怒又如何?
当务之急,找出应对之策才是关键!
至于牺牲他个人的信用与德行,去糊弄叛军,李昭自是不愿意,也不会做的。
他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名声,可不会为了世家而去损害掉。
不过,他又是大汉的骠骑大将军、武睿侯,这个大汉看起来危机的时候,无疑,又不能完全没有觉悟。
不得不说,这次杨赐真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让李氏与杨氏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大兄,你别不说话啊,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难道还真被这些世家坑,被朝廷坑不成?”李猛看着李昭不说话,顿时急声道。
李昭闻言看了一眼急躁、膀大腰圆的李猛李嗣业,这家伙,统兵打仗确实不错,但是,武将该有的急躁还是不少。
“猛弟,稍安勿躁,你没有看到文和先生都没有说什么呢!”
“文和,对于此事,你以为本侯该如何应对?”
李昭一边安抚着李猛,另外一边深吸一口气对贾诩问道。
贾诩听着李昭问自己应对之策,拿着洛阳来的信报,倒是不知道该是开心,还是担心。
军中谋士不少,如荀攸现在便也在雁门关内,但是,今天,李昭却仅仅只招来了他以及李猛,加上这洛阳来的密信上的事情,对于李氏而言可谓颇为重大了。李昭找他来问策,这是信任,当他为自己人了。
只是此事涉及到李氏颇为隐秘之事,知道了,并参与其中,是不是一个好事?
贾诩脑海中浮现这些念头,一闪而逝。
贾诩反应却很快,对李猛道:
“嗣业将军稍安勿躁,侯爷说的不错,既然知道朝廷的用意,那我们拿出应对之策便可。”
说着,贾诩对面色并不太好看的李昭拱手道:
“侯爷,诩以为,当太尉到了并州后,势必会和你提起此事,并希望你以大汉为重!”
上一篇: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下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