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223节

“北匈奴。”

“上帝之鞭?”

刘牧望着军报嗤笑不已。

若是他没有记错,羯胡是匈奴贵族部落的奴隶军别称,专门负责先遣,陷阵之事,且都是杂胡部落组合而成。

匈奴鼎盛时期,这支奴隶军占比最大便是呼揭部,亦是羯胡军的起源。

只是不知北匈奴的奴隶军,又是一些什么人组合而成,西方各族的人吗?

临近日落,刘牧回归洛阳。

第一件事,并非是问询并州兵事。

而是召见从荆州返回洛阳请罪的刘表。

“罪臣刘表,叩见陛下。”

“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千秋万岁殿中,刘表携亲子刘琦,从子刘磐,跪于阶下叩首请罪。

“王叡死了。”

刘牧居于上位,俯瞰着这位单骑入荆州的宗室俊杰。

“臣知罪。”

刘表心中五味杂陈,苦涩难言。

自从回到洛阳,宗正府,刑部,皆未过问荆州之事,便料到迟早有这么一天。

人生最难,莫过于背负所有罪责与苦难前行。

投身乱世,以自负罪而兴国家事,是为汉室宗亲所要承担的重任,宁死无怨。

可荆州之变,他被驱除,有罪无功,只是没想到连他的亲子刘琦,以及从子刘磐都被召见了。

今日若是不得天恩,一脉上下必定受罪。

“朕临万邦。”

“大汉乱序,社稷不安。”

“上累于祖宗,下负于黎庶。”

刘牧目光锐利,沉声道:“朕之罪,未能安抚百姓,未能平息叛乱,但你若留在荆州,或远遁他乡,皆违汉室之风,既已回朝请罪,算是认朕这个大汉天子吗?”

“罪臣,岂敢不认陛下。”

刘表惊惧交加,额头冷汗涔涔。

天下大乱,各地有割据之势,是天子之罪吗?

毋庸置疑。

这是刘牧一生都不可抹除的污点。

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亦是不臣之罪。

天子以‘大汉乱序,上累祖宗,下负黎庶’告诫臣子,其威严与决心可见一斑。

第214章 帝国血腥,以罪己而为大汉宗室代罪

“罢了。”

“昔日之事不提。”

刘牧拂袖说道:“自你开始,你这一脉从宗室除名,刘琦可以入公羊学宫读书,刘磐可以参军入伍,是朕仅能做的事情。”

“罪臣。”

“谢陛下天恩。”

刘表,刘琦,刘磐伏地大拜。

宗室除名,是对他们的惩戒。

恩赐刘琦,刘磐,则是对刘表所背负罪责的回报。

但一切仅限于此,未来刘琦,刘磐若不争气,便与百姓无异,更不能借汉室宗亲之名耀武扬威,谋求功业。

“便如此吧。”

“切记去祭拜弘毅公。”

刘牧摆了摆手,开始审阅六部呈递的公文。

刘表脸色变幻不定,最终咬牙道:“陛下,罪臣与蔡瑁之姊结亲……!”

“这是你的家事。”

刘牧头也不抬,说道:“为男儿,当撑起一门家风,你被逐出荆州,她知你来洛阳请罪,可有言和离?”

“未曾!”

刘表低下头回应。

蔡氏知晓他来洛阳请罪,还是自愿跟随。

这是不可辩驳,亦是他心中所忐忑的事情。

“刘景升。”

刘牧沉声道:“从今往后,你是黎庶,不入仕的俗人,你的家事归户部管辖,若想取为正妻便去户部登记造册,若想和离亦可去户部。”

“罪民谢陛下天恩。”

刘表松了口气,再度伏地大拜。

离开大业宫。

刘表在神武门外驻足良久。

回望宫廷之时,不由红了双眼。

刘琦,刘磐面色苍白,左右搀扶着他走向车舆。

“无碍。”

刘表抽出手臂,语重心长道:“琦儿,你入学公羊后,莫要大考争名,可从商,可务农,可修书,可礼乐,唯独不可从士。”

“诺。”

“孩儿明白了。”

刘琦郑重一礼道。

刘表看向刘磐,郑重道:“磐儿,你有领军之才,莫要辜负陛下苦心,在军中务必谦逊谨慎,不可自傲。”

“侄儿省得。”

刘磐神情复杂地回望大业宫,心中胆寒道:“某还以为今日出不来了。”

“陛下天恩浩荡。”

“以罪己而为大汉宗室代罪。”

“是某等宗室无能,才令天子蒙羞。”

刘表眼眶泛红,拍了拍车舆,哽咽道:“车舆卖了,买两头耕牛,等祭祀完孝烈帝与弘毅公,某便以耕田为生,为孝烈帝守陵!”

“陛下代罪?”

刘琦,刘磐闻言,一时不解其意。

翌日,宗正府传诏天下。

以刘表不治荆州之事为由,使不臣之人共举孙坚为大都督,分裂大汉疆土,一脉移出宗室族谱,贬为黎庶。

同日,刘牧传诏礼部,告天下《大汉天子宣室罪己》。

一位弘毅公之死,一封天子罪己诏,一脉宗亲被贬,将荆扬两地士族官吏打为不臣之列,彻底被钉在耻辱柱上,以正大汉王师与中府军讨伐之大势。

这份罪己诏来得迟,却让天下不臣胆寒。

初平叛乱,复土三辅之际,刘牧未大肆庆贺。

于宣室殿下了罪己诏,使刘表能从‘王叡之死,荆州不臣’中脱罪。

当然,这一切基于荆州的选择,‘被驱逐’削弱了刘表的罪责,令荆州背负王叡自戕,驱逐汉室州牧,推举不臣为大都督之罪。

仅如此,刘表还是被大汉宗室除名,亦令人惊讶不已。

下罪己诏的次日。

刘牧处理了积压的六部公文。

尚未来得及前往镇国府,刘婉便携蔡琰匆匆步入天禄阁。

“皇叔。”

刘婉施礼而拜,眼中满是忧虑。

天子下罪己诏,对她而言可是件大事,故而携蔡琰前来大业宫探望。

“陛下。”

蔡琰脸色绯红,作揖长拜。

“刘婉。”

“你课业做完了?”

刘牧整理好批阅的六部奏文。

抬头望向眼前的侄女,又朝蔡琰微微一笑。

许久未见这位名留史书的才女,如今身着红白相间的留仙裙,更显亭亭玉立,有种邻家有女初长成的韵味。

“今日休沐。”

刘婉行至桌案前,轻声道:“蔡师忙于推定新的五音十二律,并编撰律学新篇,无暇授学琴律,婉儿便带着蔡姐姐来宫中看望皇叔了。”

“五音十二律,律学新篇是我所定。”

首节 上一节 223/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