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239节
陈槐之功不可置疑,不过以四军镇雍凉恐怕力所不逮,扩军是必行之势,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扩军。
毕竟,率善三卫,可不是府军。
他们不能坐镇一方,只能是讨伐不臣,开疆拓土的利刃。
七月上旬。
洛阳,太微宫内。
司礼监宣诏,吴苋晋贵人。
并赐下金银玉器,头饰,衣服等等若干,添宫婢十人。
随着诏书宣发,整个太微宫都被轰动,引得众女匆匆行至殿中看望。
“身体为重。”
“这医师之书,都是为了保证诞子顺利。”
荀采是博学之人,翻看着司礼监带来的书籍,说道:“陛下近日下诏设太医府,辖下四司,统御天下医师,药材,并且将医学并入国子监授学之列,还在宫中建设了太医监,有不舒服的地方,可以唤太医令来诊治。”
“嗯。”
吴苋摸了摸小腹,不安道:“我要不要出宫去拜会一下蔡家妹妹?”
“不用。”
“你若去了,是善还是不善?”
甄姜劝谏道:“本是好意,却会被外人视为耀武扬威。”
“是啊。”
麋贞,甘梅等人附和道。
突兀,荀采望着医书中的字迹愣了愣,神情复杂道:“书中所言,女子生子当以十九之龄以后为最佳,少之则易亡!”
“这……!”
众女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荀采放下医书,复杂道:“这段话是陛下亲笔所书,为女子之仁事,却并未推行为新政,看来是为太微宫之主所备下的大礼。”
“女子之政。”
众女眼中满是羡慕。
她们不争,也不敢争什么。
可是,蔡琰啊,为何能得陛下之钟爱。
论容貌,太微宫中尽皆国色,论才学荀采亦不弱,可偏偏就蔡琰得天恩,为此陛下不惜推迟立后诞子,就为了维稳宫闱。
并且,女子之政都暂缓推行,就为了给蔡琰累积声望。
“陛下。”
“荆扬并无交战之意。”
天禄阁中,贾诩奏禀道:“曹操上禀,敌人以龟缩城池固守,广陵也无擅动,他只能下令让军卒屯田,并且闲暇时开荒,等秋收之后用兵攻城,行收复三郡之兵事。”
“嗯。”
刘牧轻叩桌案。
“陛下。”
“青州急报。”
突兀,满宠在阁外急促道。
“进来。”
刘牧看了眼贾诩,又指了指旁处的大椅。
“谢陛下。”
贾诩屈身入座。
满宠入阁,呈上密报道:“董仲颖败走高唐,青州有人率众袭击张郃,令其退回渤海,平原太守孔文举拟文,合青州各郡太守,士人,共举刘备为青州牧!”
“袭击张郃?”
刘牧饶有意思的问道:“青州还有这般人?”
“太史子义!”
满宠解释道:“此人早年是郡吏,因州府与郡府争权而避居辽东,今年袁绍遣使辽东,说动公孙度分裂幽州,故而返回东莱,此次领北海,东莱两郡士族豪绅之佃农青壮,拦击张郃,救援刘备。”
“太史慈!”
刘牧蹙眉道:“他会支援刘备?”
满宠摇了摇头,猜测道:“青州有士族出手,消弭太史慈早年因州郡之争的罪事,并言董卓,袁绍旧事,他才领军而发,至于是否拜入刘备麾下,还未可知。”
“有意思。”
刘牧旋转着手指上的玉韘,说道:“你整理平原之战所有兵事的细节文献,送入镇国府军谘司内,再给稷下武殿送一份。”
“诺。”
满宠作揖恭敬道。
第230章 太史子义,公孙度聚邦野之国为卒
董卓的败退。
早在刘牧的预料之中。
刘姓宗人与外姓雄主,有极大的差别。
若是青州匡扶刘备,是有匡扶汉室之名,可若是选择董卓,袁绍,便是附逆不臣。
故此,刘备的胜利早已注定。
“又败了。”
“好一个刘玄德。”
袁绍握着从平原传回的战报,摇头嗤笑道:“青州之人,还真是不惜一切为他提供粮草,兵卒,乃至还有武将。”
“主公。”
辛评恭敬道:“青州难取,毕竟不与冀州类同,某以为可调董仲颖北上幽州。”
“不。”
“让他渡河南下。”
袁绍眸子阴沉道:“幽州不能落在董卓手中,让他去兖州!”
“请主公三思。”
许攸,逢纪,郭图等人脸色巨变。
袁绍指了指舆图,凝重道:“以刘牧的雄心,根本不可能给我们太多的时间,今年秋收之后,南地必有战事,董仲颖要为我们抗住大汉王师的压力,使幽州为之大乱!”
“诺。”
众人眸子一惊。
虽然鲜卑不敢擅侵幽并凉州。
但是乌桓内部声音不一,很多人已经被他们说动。
再者,辽东的公孙度有割据之心,一直在招兵买马,以高句丽,夫余组建义从军,还撬动三韩,想要西进幽州,渡海争夺青州。
可以说,公孙度身后并不只是辽东。
高句丽,夫余,肃慎,乃至三韩,都对大汉有窥伺之心。
若是真的让袁绍谋划有成,整个天下的战局会被改变,诸邦为汉将先驱,只为讨灭大汉天子,还真是讽刺。
“去吧。”
袁绍眸子锐利道:“从黑山军调三万人分给董仲颖,另外表张燕为军谋校尉。”
“诺。”
众人相继退出内堂。
显然,袁绍在扶持董卓,压制张燕。
以二人为先,消耗大汉王师的有生力量,减轻冀州本土的压力。
“主公。”
不久,逢纪匆匆返回,恭敬道:“辛氏兄弟,郭图等人并无异样,但有人探知颍川郭氏有人在朝中为官!”
“哦?”
袁绍瞳孔一凝。
逢纪低声道:“郭嘉,郭奉孝,隶属镇国府军谘司的军谘掾属,在中府军辅佐曹操,而且军谘司的臣卿,本就是参谋军事!”
袁绍冷声道:“颍川郭氏要做墙头草吗?”
“非是如此。”
逢纪忐忑道:“郭奉孝是一个浪荡子,平日与荀攸,荀彧,戏志才等人交好,年少自荐拜入镇国府,从军谘令使做起,恐怕早与公则不和!”
“算了。”
“继续查其他人。”
袁绍沉声道:“他们对于大考取仕怎么看?”
“不屑一谈。”
逢纪眸子闪过一抹精光,说道:“国子监所谓的授学制还未彻底铺开,且早年贩卖的书籍还未被百姓熟读,若想要借此取仕,恐怕多为臣服于新制治下的各州士人,以及公羊,稷下的学子!”
“那便好。”
袁绍微微颔首。
“主公。”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