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245节

陈宫放下毛笔,揉了揉手腕,低诉策论之题。

前方不远处。

陈桐落笔极为迅速,没有停顿感。

公羊学宫参考的学子,更是一个个大放异彩。

“过秦论一般的答题吗?”

陈宫浸染笔尖,却难以落笔。

千乘之国,说的是春秋时期各国兴兵。

可大汉兴新制,自然不可能让百姓家家户户拥有千乘之军,所以题目说的便是养军之钱粮,故而称‘兴户健民’?

公羊学宫。

博士楼顶层。

刘牧捏着栏杆,沉声道:“你们怎么理解会试策论?”

羊衜铿锵有力道:“所谓千乘,便是百姓的钱财,可以供养大军,天天可食肉粮,所以陛下所问,是户部之政,如何使百姓富裕,体态骁健!”

“附议。”

“臣附议。”

顾雍,刘洪,田丰,卫觊等人附和道。

荀彧侧目看了眼羊衜,沉声道:“尚书所言极是,然臣以为健体,并非简单的富民食肉粮,凡能鞭策入里者,必为会试榜首。”

“继续。”

刘牧眸子微亮。

荀彧恭敬道:“田亩,畜牧,工坊,是国之民政,要做好调配,至于如何调配,非眼界宽广之人不可为。”

“还差点。”

“你再好好想想。”

刘牧拍了拍荀彧的肩膀,转身走向大业宫!

“错了吗?”

荀彧呆滞在原地。

顾雍,田丰,羊衜等人亦是如此。

卫觊打了个哈欠,带着疲惫之意道:“非是口腹之欲,物资调配,而是百业之政,看似问户部,实则问百业,更是问未来大汉百姓,以及各地仁政的走向。”

“哦?”

荀彧递过去一杯热茶。

羊衜为卫觊揉捏着肩膀,笑问道:“伯觎,陛下在时,你为何不答?”

“某无能啊。”

卫觊端着茶盏,自嘲道:“某看出问题,但想不出怎么去置大汉百业,使百姓富裕而体态骁健;况且牲畜,粮食产出,以及工坊等等,涉及六部之政,连荀尉丞都答不上来,某说出来岂不是自取其辱?”

“某明白了。”

“陛下问的是生产力。”

羊衜用力的拍了拍卫觊的肩膀,说道:“陛下在《帝国货币》书中所言,这叫生产力,是大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技艺更迭的决定性力量,货币与生产力互生,一旦失去牵绊,便是帝国崩塌的时候。”

策论,连荀彧,羊衜等人都为之头疼。

会试结束之时。

大日西沉,所有考生都浑浑噩噩无比。

“公士。”

“你策论写的什么?”

一个公羊学子笑嘻嘻的跟在陈桐身后问道。

“杜景。”

陈桐笑着问道:“你可是在公羊学了多年,莫要说没看出策论之题的真相!”

“问政百业。”

“同样,问政百姓之未来。”

“可惜,某无能制国之大政。”

“不过某写了南中,以及南中之民的策论。”

“大汉天子治下,焉能假其爵禄,宠之以名号。”

杜景摇了摇头,攥拳道:“这些部族恃宠而骄,雄踞州郡,擅杀汉吏,以部族统辖一地,某以为当夷部族首领之名,改为大汉流官治理,所谓瘴气难治,可遣人伐木去林,开山通路,以工坊而兴城建,若陛下采纳此政,某亦中榜参与殿试,未来必定请命南中之职,为陛下除弊政,兴民事!”

“差不多。”

陈桐抬手捶了捶杜景的胸膛,笑道:“只是,某写了一国之政。”

“说说。”

杜景伸手揽着陈桐的脖子,调侃道:“某可是听说了,陛下特遣许尉丞去了豫州找你,可是有希望中得状元?”

“难说。”

陈桐转头看向陈宫,以及其他士人。

他与杜景,以及公羊学子,多为贫苦之家的子嗣。

类他们这样的人,在大汉行至最高莫不过君侯陈槐,以及曾经的亚奴陈重。

此次,天子开龙门,令百姓子嗣与士绅郡望之子同争官位,孰胜孰败还未可知。

这些士人有长处,便是博学多闻。

他们同样有长处,便是早年受公羊学宫熏陶,更能理解刘牧的心思。

“公士。”

陈宫笑着作揖,道:“见过这位先生。”

陈桐作揖还礼道:“公台先生。”

“见过先生。”

杜景作揖还礼,朝着陈桐打了个招呼,走向公羊书阁。

“策论。”

“你们很熟吗?”

陈宫缓步而行,蹙眉询问道。

“还算可以。”

陈桐笑了笑,说道:“公羊学宫初设之时,陛下每年都会亲定课业,第一年的启蒙课业名为仿写,仿写的便是过秦论,次年便开始设各种课题,但很少涉及策论,而是另外一种课业!”

陈宫茫然道:“另外一种?”

陈桐摇了摇头,说道:“陛下称之为申论,侧重于分析论证;而策论侧重对策定政,犹如曾经官与吏的区别,一个在于制定国政,一个在于执行国政!”

“如此啊。”

陈宫恍惚的叹了口气。

过秦论可以称为对策,策论。

然,策论不能称之为对策,过秦论。

这就是他们这些野路子与公羊学子的差距。

有很多人都没有明白,察举制的‘对策’与‘策论’有什么区别,便使无数士人偏离考题,榜上无名。

第236章 孙策与刘巴,以敌手之姿争个高下

这一夜,诸多考生辗转难眠。

会试能否中榜,将会决定他们的未来。

中榜者可参与殿试,无论能否成为三甲之士,都将拥有璀璨的前程,至少能成为县中官吏,等待日后的擢升。

然而,落榜者只能期盼三年后的大考,但人生又有几个三年可等?

“三年。”

“人生又有几个三年。”

“父亲,三年后孩儿还活着吗?”

江东丹阳郡,秣陵城中的一座府门内传出崩溃怒吼。

“子初。”

“莫怪为父。”

刘祥杵着佩剑,坐在门外的木榻上,神情复杂道:“为父与主公多年交好,深知他们所谋之事时已经深陷泥潭,可你若是去豫州参考,又将整个家族置于何地?”

“哐当。”

刘巴抬脚踹着门扉,用染血的手指撕开布帛,扒着菱花格心,怒火中烧道:“在长沙之时,某便说过背弃举主之人必将遭人厌弃,你阻孩儿去参与大考,才是弃家族于不顾。”

“莫要说了。”

刘祥合上眼眸,不再回应。

刘巴捋了捋散落的发丝,绝望道:“你杀了孩儿吧!”

“混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刘祥猛的睁开眼,怒声道:“你便是这般学的圣贤之书?”

“伯父。”

“某来劝说子初如何?”

首节 上一节 245/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