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288节

“铿。”

远处,赤山之岭,饶乐水畔。

将卒抽刀,将四十岁以上之龄的乌桓人,鲜卑人尽皆斩杀。

这一幕,看的丘力居,蹋顿,以及幸存的阎柔,苴罗侯目眦欲裂。

“放心。”

“只要能活着到洛阳。”

“你,还有他们,都不会死。”

张辽拍了拍车舆,按刀走向远处,漠然道:“你们是大汉讨不臣的胜果,要为朝奉大汉的邦国奏万胜之乐,跳登封之舞,让服于王化之邦明白,臣服是最好的选择!”

赤山王庭之战。

一场本就毫无难度的战争。

可是,却代表了乌桓与鲜卑之族的消亡。

九月时节,宁毅,马腾,雷定率军会合于赤山之下。

大军朝着幽州内部推进三百里,将所有俘虏交接给辎重役夫,替换了身上的甲胄军械,并且留下一部分所获牲畜,准备朝辽东而发。

不到一年的时间。

北府军,率善两卫,幽州戍边军。

合计七万五千军,驰骋数千里,除帐伐部,夷灭鲜卑祖庭,乌桓王庭。

这一战,传回幽州时,州府为之震动,驻守易县的公孙瓒大醉,心酸自己未能远征,但谨记锚定冀州才是大事。

仅十余日。

捷报回传洛阳大业宫。

千秋万岁殿之内,朝中文武左右列座。

“好。”

“哈哈。”

“朕就知道他可以,北府军可以。”

刘牧冕旒晃动,握着捷报朗笑道:“邦野跳梁,王师必伐,今日,传诏各坊为大汉贺,为北府军贺,同样为率善两卫而贺!”

“陛下万胜。”

“大汉万胜。”

左右朝列,诸臣卿起身作揖齐贺。

幽州捷报走的是监州尉渠道,除却满宠之外。

哪怕是镇国府四司都还未知道具体的胜果,但从刘牧的语气以及话语中,都可以窥见必是大捷。

“礼部拟诏。”

刘牧合上捷报递给一旁的典韦,目光璀璨道:“诏封张辽为晋阳都乡侯,秩比食邑三千户,暂领征北将军;诏封宁毅为北舆乡侯;马腾为茂陵亭侯;余者功绩由机要司核算,择日呈递入殿。”

“臣遵诏。”

刘洪倒吸了口冷气。

第278章 华雄:毫无进取之心,羞于尔等为伍

晋阳侯。

三千户的都乡侯。

这是天子一朝,最为极致之封。

哪怕是荀攸,沮授,赵云,陈槐都远远不及。

尤为重要,便是一战功封两乡侯,但属于北府军的战争还未结束,若是能复土辽东,张辽就算不是万户侯,也是县侯之尊了。

按照大汉的封侯之制,父死子继而降一爵,张辽之功,可封荫数代。

这便是大汉的封侯军制,在刘牧这一朝成为极致。

仅乡侯便有六人,亭侯九人,关内侯四人,还有被追封的王叡,而这只是刘牧披甲开始,不到十年的战果。

这些封侯之功,都是用一座座京观,一颗颗首级而堆砌。

幽州的捷报。

打乱了大汉的廷议。

当刘洪接到捷报,准备拟写诏书之时,礼部涌入不少文武。

荀彧望着捷报,呢喃道:“赤山王庭踏灭,乌桓诸王,部落之主俱亡,丘力居,蹋顿,阎柔被俘,还有鲜卑的苴罗侯,仅赤山一战便歼敌十万余,俘虏乌桓,鲜卑之众三十余万,牛羊马匹二百余万!”

“鲜卑呢?”

卫觊探头挤入人群问道。

沮授眸子紧缩,骇然道:“鲜卑祖庭一战,歼敌超过十万,鲜卑极贵尽亡,只余下一个轲比能,还被宁毅打碎双臂,他们与幽州断去联系之后,活着带回鲜卑之众二十余万,牛羊马匹六十余万。”

“不对啊。”

卫觊急的跳脚道:“怎么这么少?”

“没办法。”

“他们的情况,比张辽更险峻。”

沮授叹了口气,说道:“他们在草原上没有补给,只能效仿陈槐,对鲜卑俘虏极限施压,死了不少人,还整饬仆从军消耗鲜卑控弦的箭矢,为云中轻骑的冲锋争取时间,饶是如此,几方大军会合之后,率善两卫,都战死超过一万五千军,云中轻骑,亦有数百人阵亡,余者皆负伤。”

程昱颔首道:“最重要一点,便是鲜卑苴罗侯,带着一部分族人迁往乌桓王庭避祸,正好被文远将军捕获了。”

“诸位。”

“诸位!”

刘洪推开拥簇的人群,喘了口粗气道:“某写完诏书,还需要送往宫廷封印,这捷报到时候由镇国府刊印在大汉朝报之上,自然可以慢慢细看。”

“大胜。”

“大捷。”

羊衜负手走出人群,淡笑道:“只是王庭之战的统计,若是算算未曾与幽州断联的胜果,我们夷灭两族,俘获牛羊,马匹等牲畜总计超过六百余万头,俘众近百万。”

“尽力了。”

“毕竟是以战养战。”

“不错,他们在关外没有补给,况且,俘虏也要吃饭!”

“是啊,怪不得,宁毅,马腾尽皆封侯,不知道机要司怎么核定率善两卫,难道要给雷定封侯?”

“关内侯?也不是不可。”

一众文武,笑谈着离开礼部大堂。

“呸。”

“得了便宜还卖乖。”

刘洪望着桌案上的捷报,对着镇国府和兵部之人唾弃不已,又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出使羌胡各部,如今可还安好?

“三千户啊。”

“比荀司丞还要多。”

镇戍司内,华雄双手抓着头发,目光扫过众将,不由问道:“子龙,你可是龙骧将军,天子亲军统帅,难道不急吗?”

“不急。”

“急有什么用。”

赵云抿了口茶,翻看着兵书说道:“八营王师,若无大型战役,封侯之功的数量定然比不上府军!”

“是啊。”

高顺附和道:“若想谋功,可请调府军。”

“这。”

华雄脸色一变再变。

五府之军,在镇国府内早有定制。

譬如征北将军张辽,镇中将军曹操,安西将军陈槐,安东将军宗员,余下尽皆是领军之将。

以他的领军能力,若是请调府军,恐怕只能平调为一军之将。

“你看。”

“某都不急。”

徐荣耸了耸肩,淡笑道。

张济,高顺连连点头,他们都还未曾封侯呢。

华雄低下头,握着茶盏叹了口气,说道:“某要去稷下武殿修学,某要效法陈槐,日后可以做一个排兵布阵的将领。”

“华将军。”

“陈君侯,有天分。”

赵云合上兵书,极为真诚的看着华雄。

陈槐是因为被家世所困,年少时只能做一个猎户,从萧关之战趁风而起。

可华雄呢?关西的猛将,这些年没少读兵书,镇戍司中讨论兵法之道的时候,莫说追逐各军主将,就连中郎将都够不上。

或许,华雄真的适合做一个冲锋陷阵之将,不适合单独领军。

“行吧。”

“行吧。”

华雄黑着脸起身,走向镇戍司外。

太气人了,同为王师之将,这些人竟然没有一点点进取之心。

首节 上一节 288/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