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353节

庞德从腰间悬挂的布袋抓出一把炒豆塞入口中,一边咀嚼着,一边朝旁侧的之人问道:“子经先生,敢问驻冀州令使何在,陛下可有下一步的军令?”

“将军。”

“监州令使为绝密。”

牵招淡笑道:“陛下令将军分兵易县,帮助公孙将军围猎潘凤。”

“好。”

庞德颔首应下,盘腿坐在地上查看着舆图,说道:“某可以直奔卢奴,然后沿唐河行至易县可对?”

“是。”

牵招点了点头。

庞德在身上摸了摸,最终伸手在牵招身上摘下炭笔,说道:“这两年袁本初在冀州涸泽而渔,为了备战更是抽调不少粮草与人丁,某才能在先生的配合下攻克各县,战事紧急顾不得上禀镇国府,且给你留下表功公文,来日传于镇国府,或监州尉府。”

“多谢将军。”

牵招笑了笑,并未拒绝此番善举。

“你是冀州人?”

庞德将表功公文递过去。

“安平观津人。”

牵招点了点头,说道:“家师是郡中名士乐隐,所以某早年借家师被何苗征辟为吏之际,蛰伏于大将军何进府中,隶属左司直陈重统辖,洛阳宫室操戈之后调任冀州本土,托袁绍之旧情,参为常山郡丞!”

“有此事?”

庞德惊诧道:“那时还年幼吧?”

牵招唏嘘道:“当年,陛下还是司隶校尉,绣衣御史,某还以为是被征为绣衣直指,没想到是监州尉,一晃都七年时间了。”

“佩服。”

庞德拱手道:“还望先生择一人为某领路,待来日冀州归治,定宴请先生。”

“皆是为了大汉。”

牵招拱手道:“某同门史路参为监州武吏,可为将军引路。”

“可。”

庞德按刀走向堂外。

常山郡。

悄无声息之间被收复。

仅休整一日,庞德留下两千军驻守,亲率三校军卒北上。

与此同时。

河间郡,易县境内,唐河之南。

冀州大营,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有种风雨欲来之感。

帅帐内。

潘凤徘徊在左右。

帐下,杨凤眼底闪过一抹戏谑。

“你是凤!”

潘凤猛的一顿,转身说道:“某也是凤,你我才应该同进退,可对?”

“啊?”

杨凤脸色微变,神情慌乱不已。

什么凤不凤的,他可没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

“是否?”

潘凤握着剑柄,眼中满是杀气。

好似,一旦杨凤说错话,便要拔剑杀人一般。

“是。”

杨凤连忙附和。

心里已经不禁呜呼哀哉。

为了大汉,为了陛下,他牺牲可太大了。

“那就好。”

潘凤行至帐下小心翼翼的看了眼帐外,附耳道:“某准备投诚陛下,不对,某以前是明珠暗投,如今幡然醒悟,为陛下尽忠义,你可愿与某一起?”

“将军。”

“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杨凤脸色微变,担忧是潘凤诈他,连忙摆手道:“我们可是附逆之人,就算投于大汉,亦背负罪责不赦,犹如大汉罪军甘宁一般,将军难道不想放手一搏吗?”

“放手一搏?”

“放屁,你拿什么搏?”

潘凤摇晃着杨凤的肩膀,低吼道:“当初某与高干他们杀上太行防线,冀州军在大汉王师刀锋之下不堪一击,如今主公是要舍弃我们,然后他在邺城聚集大军求存。”

“等等。”

杨凤掀开潘凤,黑着脸问道:“将军不知忠义吗?”

“忠义?”

“你我也配聊忠义?”

潘凤挥了挥手,自嘲道:“你以为某为何能调三郡青壮为军卒?还不是士族郡望强行让人从军吗?”

“嗯。”

杨凤附和的点头。

“天子率军亲伐。”

“冀州人心动荡。”

潘凤再度道:“这几日巡营,有不少人看某的眼神不对劲,似要杀将上来,把某枭首谢罪,实在太可怕了,若是真的与公孙瓒开战,都不敢想有多少人会反叛!”

“这……!”

杨凤一时都懵了。

不知道潘凤是真的想要投降,还是在诈他。

“杨凤。”

潘凤低声道:“某从冀州府得到消息,镇国府用舰船对辽东进行辎重补给,若他们在渤海登陆,我们便是两面夹击之势,必不可能取胜。”

“将军。”

杨凤斟酌了下言辞,试探道:“主公传讯,刘备可是要派遣武安国来支援我们,很有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所以啊。”

“我们二人可以投降,诱杀武安国以立功。”

潘凤攥拳砸手,激动道:“某算过了,按照甘宁的过往,我们这般行事,就算投了也不会被清算,说不定还能被编入大汉罪军以赎罪!”

“将军。”

“末将思量两天?”

杨凤揉了揉双鬓,脑子乱的如一团浆糊。

第341章 主将兵变,士气涣散的冀州大营

帅帐之中。

杨凤一时间不知说什么。

只能以‘思量’来拖延时间,辨明潘凤的真意。

一个被袁绍给予厚望,统辖三郡之力的主将要拉着他投降,怎么说都难以相信!

况且,他可是做好配合公孙瓒伐灭潘凤的准备……

“思量?”

“还两天?”

潘凤抽出佩剑,横于杨凤脖颈之上。

“将军?”

“这是何意?”

杨凤瞳孔紧缩,脸色铁青无比。

“莫要怪某。”

潘凤眸子陡然睁大,说道:“大战来临,生死就在瞬息之间,我们每迁延一日,便少了几分生机,今日你若是不定下决策,某便先杀了你,召集亲卒伏杀军中的士人,再降于公孙将军。”

杨凤干咳一声,妥协道:“将军,你还未曾与公孙伯圭联络啊!”

“不需要。”

“时不我待。”

潘凤按着剑峰,望着淌下的鲜血,焦迫道:“你如何选?”

“可。”

“末将愿追随将军投于陛下。”

杨凤眸光闪烁,沉声道:“末将麾下今有三千六百军可以信任,不知将军有多少人,我等怎么做?”

“好。”

“应下便好。”

首节 上一节 353/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