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422节

凌操随行,回道:“听闻率善三卫朝西域发兵,还是从西府军处借的粮食!”

“借粮?”

孙策眉头紧皱道。

大汉军卒,还需要借粮行军吗?

“是。”

凌操神情古怪道:“率善三卫,名义上是大汉之军,但是他们用兵之粮都是从羌,氐,胡三族内抽调,兵甲战马尽皆自备,可这些人竟然还为刘牧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尤其是征讨鲜卑,乌桓之时,更是死了不少人。”

“还有呢?”

孙策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凌操摇了摇头,说道:“其他事情不太清楚,只闻九江刘姓出了神童,还有明年大汉又要举行大考取仕,各州郡都在筹备此事。”

孙策好奇道:“庐江,九江可有骁勇之士?”

“庐江陈武。”

凌操满是感慨道:“此人有儒将之风,在庐江学院极富盛名,听说连登封将军张绣都有去考校,并言其可为良将,但不乏视死如归之风。”

“可惜。”

“此人会是大汉之将。”

孙策脸色顿时阴沉无比。

大考取仕,便是当今天子招揽文武之臣的手段。

上一次取仕,北方最为盛名,不过陈桐,杜景,杜畿,神武校尉陈到。

可是,南方最为盛名,却是太史慈,李儆。

尤其是李儆,在整个南中都有雄名,被人尊为所向无前之将。

闻言。

凌操欲言又止。

大汉治土广袤,人杰自然无数。

况且,国子监的授学体系,更是逐步进行完善,非大都督府可比。

然,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绝对不能在败于祖郎之手的孙策面前说出来。

“父亲。”

“车舆且慢一些。”

九江郡,一辆车舆驶过淮水桥梁。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郎,趴在车舆窗口一阵呕吐。

“乘车还作呕?”

“怎么以前杀人之时不见不适。”

刘普驱赶着车舆,笑骂道:“况且,九江距离洛阳太远,还是早些启程为好,免得误了明年入学公羊。”

“兄长呢?”

刘晔从怀中抽出丝帛擦了擦嘴问道。

“涣儿要处理家事。”

刘普无奈道:“天子治扬州两郡,我等刘姓受到宗室节制,为父让他散去家仆,将田亩归于郡府,我们迁去洛阳居住。”

“善。”

“大善。”

刘晔眸子顿时一亮,说道:“我们不如去下邳,乘坐渡船去洛阳,听说今年秋收之前,运河便已经开始启用!”

“时间紧急。”

“来年有时间再说吧。”

刘普无奈道:“早些正礼治扬州,他便举荐你去公羊求学,你偏偏要自己考,若不然也不会拖到今年!”

“父亲。”

“宗室焉能以权谋私。”

刘晔摇了摇头,沉声道:“我等生而便有富贵,但陛下可不会将这种富贵视为忠良之士的底蕴,宗室想要立功,与天下百姓争大汉官位,要难上千百倍,所以还是步步谨慎为好。”

“罢了。”

刘普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与长子刘涣,此生求官封侯怕是没什么希望了。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幼子刘晔,至于怎么谋求未来,还是随他去吧。

第408章 倭奴挖矿是劳作,耕田亦是劳作

这一年。

车舆北上者不少。

明年大考取仕,是头等的大事。

有人入仕为官,自然有人考入公羊,稷下。

诸如刘晔获得结业簿并拜入两学宫者,在各州不算多,堪称寥寥无几。

正阴十月。

初冬之风,吹遍大地。

枯黄萧瑟之意,落满颍川各县。

阳翟城内。

客驿之中。

南来北往者,聚集拼桌而食。

一个身着学子服的少年放下瓷碗,对着刘晔拱手道:“不才滕昭。”

“九江刘晔。”

刘晔拱手回礼,诧异道:“滕姓少见,青州为北滕,南阳为南滕,兄台悬刀,是今年入稷下之人?”

“是啊。”

滕昭掀袍落座,笑道:“九江刘姓,可是阜陵王之后?”

“嗯。”

刘晔点了点头,解释道:“家父前去拜访颍川太守,我们父子准备饭后启程赶赴洛阳,不知兄台何时出发?”

“也是今日。”

滕昭吃着面条,又夹了一颗腌萝卜,含糊其辞道:“早些去洛阳,找个营生赚取明年所需的钱财!”

“那倒是。”

“公羊,稷下,免学费。”

“可想要在洛阳生活,还需要不少钱财。”

刘晔将一盘长生韭炒鸡子推在滕昭面前,笑道:“若是兄台写字不错,可以代人写家书,或者给商贾核算一下度支,若是懂得律法,亦可参入法律讼会!”

“我有筹算。”

“准备先去渡口谋求核算度支之事。”

滕昭想了想,说道:“今年运河开启,尤其是洛阳与徐州的连通,加上大汉入海的贸易,每日往来舰船必定无数,所以渡口给人核算度支的工价应该不少。”

“也可。”

刘晔点了点头,好奇道:“兄台准备如何北上?”

“乘车。”

“南阳有商会北上。”

滕昭解释道:“某每日帮他们算度支,他们便予我十枚银币,还管夜宿与饭食。”

“甚好。”

刘晔若有所思的回应。

这个工价,算成月俸都不算少。

一钱五铢,一枚银币二十四铢,十枚银币算下来就是四十八钱,一个月便是一千四百余钱,有三枚金币之多。

一个商会,自然不缺少账房司会。

所以,南阳的商会,对滕昭算是礼待了。

当然,同郡之人考上稷下武殿,必然是天之骄子,不管是郡府,县府,或学院都会予以奖赏。

只能说滕昭生来便是苦难之人,懂得赚取自己所需。

刘晔北上之际。

洛阳。

大业宫,天禄阁中。

刘虞呈上奏章公文,恭敬道:“陛下,今年宗室有一人考入公羊,据宗正府所记载,前两年扬州刺史有过推荐,但其人婉拒,所以才迁延两年。”

“阜陵王之后。”

“九江成惪,刘晔。”

刘牧目光掠过奏章,沉声道:“已经启程了?”

“是。”

刘虞回禀道:“其父刘普与刘晔同行,而其兄刘涣则留在九江变卖家财,并将田亩归置于郡府之中换了一些钱财,准备在洛阳购买房产落户陪读。”

“有意思。”

首节 上一节 422/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