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451节

骆俊脸色顿时发苦。

一国大王,跪在神武门前祈求并归大汉。

这是礼部的失职,然这种宣扬大汉的雄事,他又不好托殿中尉驱离,只能任由这么跪下去,等候刘牧下御制处理。

“此事,到此为止吧!”

“高句丽除国号,传镇国府,设北疆三卫。”

“六部院,镇国府,合议治土纳百姓之事。”

“至于陈桐上书远交近攻,为营州开矿,便择夫余人为先。”

“朕听闻尉仇台讥讽高句丽王室,既然他们并归为大汉百姓,自要平旧怨。”

“典韦,你传镇国府,责令王戎为将,从肃慎,挹娄,北沃沮,百济抽调军卒,辎重,再统北疆三卫讨灭夫余!”

刘牧敲打着扶手,眼中满是漠然之色。

“臣遵诏。”

骆俊,典韦肃然应诺。

刘牧之口谕,定两国之生死。

顷刻,便让六部院,镇国府为之震动。

不久,邹楫端着饭食与清水,行于神武门外,望着摇摇欲坠的二人叹了口气。

“上使。”

“请给高句丽一个机会。”

高男武跪行两步,与高发歧一左一右抱住邹楫的大腿。

“起来吧。”

“陛下不愿见大汉人行跪礼。”

邹楫将饭食放在地上,沉声道:“吃了饭以后,回去好生休息,明日一早来礼部商议归治之事,莫要误了时辰。”

“多谢。”

“多谢上使。”

高男武,高发歧喜极而泣,连忙起身作揖道谢。

连跪三日,他们成为所有人的笑话,但终究是为高句丽求得一条活路,未来他们也是大汉人了,凌驾于夫余等国之上!!!

门下,大堂之中。

六部院,镇国府对坐。

程昱神情平淡道:“陛下口谕,某想诸位都明白,高句丽纵是归治,也当类同率善之族,你们门下与六部何意?”

“遵诏而行。”

顾雍神情肃然道:“从荀令君拟定的第一份率善规章开始,修改为北疆三卫之族的规章,至于讨伐夫余之事,想必镇国府不需要兵部供给辎重吧!”

“不需要。”

贾诩摇了摇头,淡笑道:“一个夫余而已。”

“可惜。”

卫觊惋惜道:“工部有大匠勘测,营州乐浪郡的铁矿,纵是整个大汉都算首屈一指,从高句丽转为讨伐夫余,还是有点太远,浪费的时间太多。”

“挖矿。”

“亦可为大汉之功。”

程昱意味深长道:“你们可以在率善的章程中,添加挖矿的功绩,毕竟雍凉的矿产也不少!”

“哦?”

顿时,六部不少人眸子一亮。

顾雍脸色发黑道:“仲德,但行仁善之事啊!”

程昱干咳一声,起身道:“诸位且继续商议,某回镇戍司拟镇戍令,好使王戎将军早做筹备!”

“嗯。”

众人连连颔首。

生怕程昱留下,再说出什么惊天之言。

毕竟,曾经一句围捕叛逆,已经被不少人奉为圭臬,隐隐有种成为大汉国政的苗头,万万不能让他再肆意发言谏政了。

“走了。”

程昱脸色有些难看,气冲冲的离开门下尉。

他所言都是为了大汉,更是不惜背负万古骂名,怎的就不受待见了,还是镇戍司的莽夫好相处啊!

“诸位。”

荀攸沉声道:“北疆三卫,恐怕镇国府有人要前往营州处置,且高句丽的归治,六部院亦要遣人前往。”

“有田令君。”

顾雍不禁说道:“某会请诏陛下,使元皓巡视营州之时,处理高句丽归治,你们镇国府准备谁去?”

“某去吧。”

戏志才淡笑道:“正好去看一看陈桐治下的营州。”

“可。”

荀攸,贾诩颔首。

顾雍揉了揉眉心,无奈道:“元皓此行还有一年有余,希望他不会突发奇想渡海去瀛州,不然都不知何时能归。”

“瀛州?”

众人脸色变得古怪无比。

以田丰的性子,瀛州怕是非去不可了。

第436章 惊天豪赌,祖郎试探邓芝之问

高句丽归治。

对于六部与镇国府并非难事。

于高句丽的政令安民,直接取率善规章便可。

故而,当高男武领着高句丽所有来使迈入神武门时,便被邹楫领入户部所在。

“归治是大事。”

“大汉仁善,予天下仁慈。”

“陛下有令,设北疆三卫,为纳民之政。”

羊衜望着堂下的一众高句丽来使,淡淡道:“于你们,大汉有前车之鉴,率善三族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你们可践行率善规章!”

“不必看。”

“恭谢陛下恩予我等蛮夷。”

高男武看都没有看规章公文,直接开口应下。

不论大汉给予什么政令,都比他们身为高句丽人要来得好,些许苦楚,忍忍就过去了,焉能与身死国灭比之。

“还是看一看。”

羊衜端起茶盏,淡淡道:“你们如今不应,便不推行归治之事;可若是应下又反,大汉有制,伐国夷民,日南郡便是先例。”

“不看。”

高男武摇了摇头,咬牙道:“今日之后,某就是大汉的子民,遵循所有政令,绝对不会行逆反之事!”

“真不看?”

羊衜眉头紧蹙道。

高男武点了点头,郑重道:“一切遵循朝廷的政令。”

“罢了。”

羊衜放下茶盏,沉声道:“北疆三卫,需要你们去镇国府处理,但政令安民之事,六部会遣派官吏前往统辖,一部分人迁入营,瀛二州,另外会迁一部分大汉人过去……!”

“嗯。”

高男武颔首应道。

率善规章,三卫需搏命。

最终,规章中还是添了一条,为大汉开采矿脉以作功勋的政令。

洛阳商议归治之时。

江东。

丹阳郡。

泾县的群山峻岭之中。

邓芝身无寸铁,穿过一层又一层的巡查卫队,行于木寨之中。

“某识得你。”

祖郎按剑绕着邓芝走了一圈,眸子冷厉道:“当初,若非是你挥剑,孙策便死在泾县了!”

“是啊。”

邓芝不卑不亢道:“可若是少将军死了,整个泾县都会被屠戮,纵使大帅遁入山林,亦会被大都督穷追不舍,而非退兵班师,转而讨伐严白虎!”

“呵。”

“可笑。”

祖郎朗笑一声。

一侧,费栈讥嘲道:“某可是听说严白虎逃了。”

首节 上一节 451/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