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462节

“士人有士人的智慧,莽夫有莽夫的筹谋。”

刘牧翻看着监州尉奏章,沉声道:“从你整合的消息来看,孙策若真的是一介草莽,便不是刘先去杀许贡,而是他自己领军,所以荆扬的部署开始放缓,另外让史阿去雍州,协助西府军备战益州。”

“诺。”

满宠恭敬道。

“且去吧。”

刘牧靠着大椅揉了揉眉心,唤道:“典韦,传国子祭酒。”

“诺。”

典韦,满宠同时应喝。

“天下将平。”

“官吏,还是短缺啊!”

刘牧轻叩扶手,眼中满是凝重之色。

明年,他要平荆扬,交益,再加上逐渐收复的西域。

吏部就算是有此次大考取仕,还是力有不逮,所以今年必须要放宽进士的名额,才能补齐明年困缺的官吏。

“陛下。”

不久,蔡邕匆匆而至。

刘牧起身斟茶,淡笑道:“会试即将结束,今年比上一次多了六成参考之人,还有一部分贡士今年直接参与会试,蔡卿预计今年文考进士名单有多少人?”

“会试策论还未考。”

“不过,臣约莫一千六百余。”

蔡邕正襟危坐,肃然道:“陛下可是忧虑储备官吏不足?”

第446章 备南地之政,不可揣测的未来

“不错。”

刘牧俯身落座。

一次替换五个州,数十郡的官吏。

对于如今的大汉,可谓重负,必须要慎之又慎。

“陛下。”

蔡邕劝谏道:“公羊之学有锐气,但尽皆新备官吏,焉能独掌一地百姓之政,臣以为还是早些从各州抽调封疆大吏,备南地之政!”

“朕知。”

“然储备官吏不可少。”

刘牧安排道:“今年进士名单增两成,先下放州郡磨砺。”

“臣遵诏。”

蔡邕躬身作揖一拜,不禁问道:“陛下可想过,将卒退兵籍为官之事?”

“朕会思量。”

刘牧眸子顿时一沉。

大汉的兵制,毕竟随着工商革新而改变。

早年参军之人,如今许是正值壮年,可连年累月的战争,终究会折损锐气,同样大汉的疆土广袤,军中换新血势在必行。

数日之后。

镇国府,机要司。

荀攸望着殿中尉送来的公文,心中暗叹了口气。

大汉走的太快,制度更迭的太过频繁,六部院每年都有新政,相较于仁政,军制确实当变革了。

想到此处。

荀攸从木架上抽出一份改制奏章。

斟酌良久,最终又放了回去,重新摊开一份空白奏章,开始研墨。

同日,一封天子御制送入镇戍司之内,调北府将公孙瓒入朝,免去徐荣介士将军职,迁平南将军一职!

一诏,令镇戍司众将兴奋不已。

既然定下平南将军,却未曾充裕南府军的建制。

那么,未来南府军之将,必然从讨伐四州的大军中择取,而争取讨伐不臣资格,自当是手段齐出。

与此同时。

豫州,陈郡。

陈郡太守周尚,曹操,史涣等人迎郑浑入府。

“郑监丞。”

曹操问道:“此行陈郡,可是为了军备而来。”

“不错!”

郑浑沉声道:“镇国府的讨伐章程,想必已经传入中府军,明年陛下要诸夏承平,所以我们前来,便是为了锻造随行军备,且往后还有人来陈县。”

“善。”

曹操眸子顿时一亮。

一侧,史涣问道:“郑监丞从洛阳而来,可知西府军是什么情况?”

“史监丞。”

“文官,不过问兵事。”

郑浑脚步一顿,淡笑道:“不过,徐郎中亲赴雍州。”

“明白了。”

史涣微微颔首。

营造司郎中去雍州。

由此可见,这一战从多方筹备。

最为可能,便是天子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同时打响平四州之战。

工坊的改造。

可不止是一个小小的传动。

冶铁炉,吹风,轧铁,冲压,车床,淬火等等。

可以说,只要是能用蒸汽机代替的部分,全部都换成了新的传动技艺,堪称大力出奇迹,只要能用,先改建,再行修正之事。

“车床?”

从洛阳赶赴而来的诸葛亮惊讶道。

“没见过吧?”

李营造眼中满是骄傲,说道:“这是某的专利,陛下赐名,是某从琢玉床,以及戗菜刀之法改造而来,只要车床刀头的质地强于铁料,加上蒸汽机传动,便可削铁如泥,到时候我们可以给水壶上面车一个外螺旋,然后车一个内螺旋的铁盖,便不需要木堵头了!”

“精度够吗?”

诸葛亮愈发的惊讶。

“游标卡尺测。”

“精度不够,便慢慢来。”

“不过,只是一个内外螺旋扣,算不得什么技艺,用矬子都可以搓出来。“

李营造沉声道:“你去一趟皮革工坊,我们先冲压一批铁扣,让皮革工坊鞣制一些皮条,可以将水壶悬于革带之上!”

“好。”

诸葛亮转身走向远处。

“铜铁的食盒,水壶。”

李营造摊开桌案上的图纸,从耳朵上摘下炭笔勾勒道:“这般负重太多了,我们或可直接冲压一个一体兜鍪,必要之时用铁兜鍪煮水,熬药便可!”

“继续。”

郑浑从远处走来。

李营造愣了一下,随手在纸上勾勒道:“外面是一体冲压的铁兜鍪,做几个暗扣,内衬以竹编缝制皮革,不过需要打孔通风,免得过于在南地山岭之中燥热难忍,烧水的时候解开暗扣,取下竹编皮革便可;若是来得及,我们连甲胄的铁片都可以直接冲压,不知将士们需要替换否?”

“你绘图,某写公文。”

郑浑拉过一把藤椅,沉声道:“若是全部以冲压代替锻造,一套扎甲需多少钱?”

“不多吧。”

李营造用竹尺做量绘制着图纸,回道:“如今我们用的战甲,名义是鱼鳞甲,本质还是扎甲的一种,一套所需五千八百钱,若是以冲压为先,调快速度一天比得上千人,乃至万人锻造,至少可以压在千钱之内,而且防御比旧甲更加轻薄,防御也更出色!”

“李营造。”

“你可是天工府的大匠。”

郑浑笔锋顿挫,问道:“可还有其他想法?”

李营造思忖道:“过往,我们都是以铆钉锻接工械,未来或可用内外旋螺的铁钉代替,只是强度还需要试验,而且马钧打造的轧铁工械,我们是否可以直接轧出铁柱,或抽拉成铁丝,至于做什么用,某一时还未想明白,不过若是给铁丝上锻接铁蒺藜,以立体环状布防,怕是所有骑卒,步卒的噩梦,亦为不可逾越的防线。”

“老匠。”

“不愧是老匠。”

郑浑满是感慨道:“诸葛亮,马钧,刘晔等人虽然有诸多想法,但总有虚无缥缈之感,你为大匠,更要多为人师!”

“诺。”

李营造听得面红耳赤,羞臊不已。

以前,他就是陈国的一个营户,哪里有什么为人师表的资格。

首节 上一节 462/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