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493节

史涣意味深长道:“西府军不论,东府军要去交州,而且据某所知,贺齐已经在日南郡备战,他们筹备的随军从卒,可是超过十六万之众,尽皆是从各大臣国运输而来的人,而我们从瀛州运输而来的倭奴,才刚刚进入豫州境内!”

“哎。”

张绣悲凉的望向天际。

何时,他才有开疆拓土之功。

把新息亭侯,加封为乡侯,乃至县侯啊!

“江东有孙文台。”

“将军,还请奉武挥戈啊!”

史涣拍了拍张绣的肩膀,说出安慰之言。

大汉祈望封侯之人太多,但封侯之功,却寥寥无几。

君不见,曹洪以商贾之身东渡,灭百国,才堪堪被擢升为东府之将,连封侯的资格都没有吗?

“对啊。”

张绣眸子猛的一亮。

孙坚,可是统辖荆扬的贼首。

他能将其诛杀,且不说一个乡侯,加封为都亭侯不在话下。

若是再杀孙策,还有几个江东上将,乡侯之位,定然唾手可得。

“佑维。”

“莫怪某啊。”

“此战,还需陷阵先渡。”

远处,曹操将二人的对话一字不落的纳入耳中。

渡河之战,如先登城池一般,天子将陷阵军安排在江东战场,必定想令其行争夺渡口之事。

所以,战争的部署,早已有了章程,非是他能够违背。

第476章 猎鹿,徐荣统筹荆南之战

大汉发兵。

攻伐章程早已定下。

封侯之功,愈发的难以获取。

张绣想要加封,其他人何尝不是想要夺封侯之功。

荆州。

南郡境内,百舸争流。

大量的军甲战备,辎重粮草被运输至辎重营垒之内。

船坞渡口之处。

夏侯惇凝望从远处驶来的车舆,整理了一下甲胄,下令道:“甘宁,你且领军看着这些人将辎重归营,某要去迎接陛下。”

“诺。”

甘宁嘴角微微一抽。

潘凤望着远去的身影,幽怨道:“这厮,明明自己有部卒,为何要让我等来监察这些外邦人运输辎重。”

“他们在驻防。”

“仅监军而已,又不用我们自己搬。”

刘政磕着炒苴麻,淡淡道:“再说了,元让将军还给赏我们二斤炒苴麻,这可是妙才将军从雍州带来的吃食。”

“你们快看,他还是个外邦王。”

段日陆眷蹲在渡口,指着背了一袋炒豆艰难前行之人。

“外邦之王?”

甘宁,潘凤,刘政顿时来了兴趣。

天子南下至营,他们是罪军,没有前去迎接的资格,只能在此处打发时间了,若不然也不会被夏侯惇拉来行监军之事。

“身毒的。”

“叫什么阿难敌。”

段日陆眷吐出苴麻壳,淡淡道:“笈多臣国攻破象城,便把他劁了送来大汉挖沟渠,恰好此次安排在荆州了。”

“哦?”

“你怎么知晓?”

甘宁杵着定业刀疑惑道。

段日陆眷解释道:“我们要入益州,总得打探一下何人运输辎重,所以便听到此人的过往。”

“原来如此。”

潘凤,刘政恍然大悟。

唯独,甘宁意味深长的瞥了一眼。

段日陆眷果然不可不防,竟然都开始关注辎重运输的情况,绝对有篡夺他这个大汉罪军之将位置的想法。

只是,自己又因何没有去想这些事情?

想到此处,连甘宁自己都不由苦笑一声。

大汉罪军,也要争功啊,若不然他们这些作为上位之人,迟早被人踩下去。

四人交谈之际。

襄阳大营,辕门之处。

刘牧踩着马凳,走下六马车舆。

从陈郡汇合而来的许褚按刀行于左侧,而祝融则是行于右侧。

“陛下万年。”

“大汉万年。”

早就汇聚于襄阳的文武尽皆作揖而拜。

左右列阵的将卒,更是奉武扬戈,眼眸中满是炽热之情。

如今,刘牧贵为天子,少行冲锋陷阵之事,但他们有不少人,曾见过携纛入阵之景。

在他们心中,论天下骁勇者,无人能出天子其右。

“免了。”

“行军打仗,勿拘泥于俗礼。”

刘牧提着衣袍,淡笑道:“荆州各军的辎重可备齐?”

“陛下。”

夏侯惇连忙出列,恭敬道:“西府军第四军团的辎重已经备齐,介士,护商,建武还差三个月的粮草,预计十一月中旬便可运输至荆州,并且分配辎重从卒。”

“可。”

刘牧走向帅帐,侧目道:“杜卿,瀛州风景如何?”

“大汉之地,风景自是极好。”

杜景不卑不亢道:“待天下靖平,陛下统御四海,令八荒宾服,便可巡大汉各州之景,登泰山而祭!”

“朕怕是没闲暇之时。”

刘牧摇头失笑一声。

为天子者,躬耕天下以为先。

如今的他,与曾经的刘宏没什么区别,皆是一宫之主而已,鲜能巡天下各州。

“天下终有长平之时。”

贾诩笑劝道:“陛下还需巡视各州,体恤百姓之情,方可知大汉兴否!”

“怎的?”

“一个个如此说话?”

刘牧迈入帅帐之内,淡淡道:“可是有什么不决之事?”

顷刻。

帐中寂静无声。

只余下众文武一阵阵呼吸声。

刘牧掀袍入座,目光落在李宣的身上。

文武有亲疏,一些秘事不能启奏,有僭越之嫌。

但是,监州尉是他的耳目,更是监察天下的利刃,岂能遮掩大事。

“陛下。”

李宣深吸了口气,从左侧案几上抽出一份帛书呈上,恭敬道:“昨日,长沙郡来人,奉送帛书名刺!”

“益阳长公主?”

刘牧靠着大椅,并未取过帛书。

但,眸子中的冷意却令众文武不由胆寒。

益阳长公主他们并不熟悉,甚至征讨荆州之前,极少人知其姓名。

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位桓帝胞妹,竟然敢遣人送上帛书名刺,恭请刘牧会晤于襄阳。

“是。”

李宣头皮发麻道:“益阳长公主奏请朝见陛下,故而请令沿江防线,任由罗侯寇氏的舰船北上!”

首节 上一节 493/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