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12节

  迷信的戴笠为此特意去算了命。

  算命先生说他本来五行缺水,但如今命数已变,并言水满则溢,亦可覆舟。

  须寻得一根“木”,便无覆舟之虞。

  戴笠问,宋可否为木?

  算命先生说,宋为宝木,乃上上之选。

  戴笠回顾此次刺杀一事,暗道若是没有宋应阁这根“宝木”,他早已覆舟了。

  这么一想,全对上了,戴笠心中愈发重视宋应阁了。

  宋应阁若是知晓这些事,一定为这位算命先生奉上一份厚礼。

  待宋应阁出院后,戴笠特意邀请他在家里吃了一顿饭,以表谢意。

  这份殊荣,特务处也只有少数几人有过。

  出院后的第二日,宋应阁重新回到曹都巷上班时,戴笠正式批准了建立情报四组一事。

  王祯任组长,宋应阁任副组长。

  宋应阁先是把一组孙希、刘大志要了过来,又从二、三组各抽调了三个人。

  这样四组的框架就搭了起来。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根本不需要宋应阁做什么,凭着救驾有功这一点,众人对其都是服服帖帖的。

  包括总务科那边也是大开绿灯。

  不仅将后面三个月的经费全部交付,还主动给情报四组配了一辆小汽车用于办公。

  宋应阁此时风头正盛,没人愿意触他霉头。

  孙希、刘大志八人主动将手中的线人名单交给了宋应阁。

  将线人名单一一记下后,宋应阁仍让八人负责原本的线人。

  对于这八人,宋应阁并不信任,说不定其中就有别的组安插的眼线。

  还是得培养自己的亲信,这样用起来才放心。

  同时还得编织自己的情报网。

  情报越多,自己金手指发挥的作用越大。

  下班后,刚出大门,宋应阁就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许钟。

  “你怎么在这。”宋应阁问。

  “我在等你。”许钟抿了抿嘴,算是笑了一下。

  宋应阁眉头一皱,“有什么事?”

  “我办理了休学手续。”许钟道。

  “我和你说过,你的战场不在这里。”宋应阁道。

  “须磨一日不死,我便安不下心念书。”许钟道。

  对于许钟这种人才,宋应阁真心不希望他加入特务处,刚要开口拒绝,一个念头从宋应阁脑子里冒了出来。

  宋应阁认真思考了一番,发现真的可行。

  从许灵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许钟是个重感情的人。

  重感情的人,大多都忠心。

  忠诚度才是宋应阁最看重的。

  除了重感情,许钟胆子也够大,一般人可不敢谋划去刺杀日本人。

  脑子就更不用说了,堂堂中央大学的学生,怎么可能不聪明。

  许钟所欠缺的是经验和自信。

  如果许钟能为自己所用,暗地里培养一股只忠于自己的力量,在以后倒是能解决不少麻烦。

  “特务处你加入不了。”宋应阁斩钉截铁。

  许钟不说话,只是倔强的盯着宋应阁。

  “但若你愿意私下为我做事,我可以答应你,明年定会让你亲手杀死须磨,为许灵报仇雪恨。”宋应阁道。

  “我答应。”许钟没有丝毫犹豫,“只是我能为你做什么?”

  宋应阁看着许钟,脸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第12章 金色情报再现

  宋应阁掏出一百元放在许钟手里,道:“正好到了饭点,你拿着这钱,请我吃顿饭。我只有一个要求,越贵越好。”

  许钟被宋应阁整迷糊了。

  “你给我钱,然后让我拿钱请你吃饭?”

  宋应阁道:“没错,下面就交给你安排了。记住,越贵越好。”

  许钟从小到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他把钱在紧紧攥在手里,生怕丢了。

  “愣着干嘛?带路啊。”宋应阁催促道。

  许钟随即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游荡,路边一家小饭馆门口时,便张嘴问,“这一家可以吗?”

  “太便宜,不行。”宋应阁道。

  随后,许钟又找了几家,都被宋应阁一一否定。

  “去新街口福昌饭店。”宋应阁可不想再逛下去了。

  许钟点了点头,一言不发的走路,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福昌饭店之名,许钟自然听过。

  但他潜意识里就认为,这种高档的地方不是他这样穷人能去的,哪怕他身上有百元钱,也改变不了这种想法。

  很快,两人到了福昌饭店门口。

  饭店高六层,是这时期金陵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同时饭店内还设有OTS手摇电梯,这种电梯整个金陵只有两部,另一部在国民政府大楼里。

  此时正值饭点,饭店门口进进出出的都是衣着光鲜亮丽的人。

  许钟看了看身上有几处补丁的衣服,犹豫了。

  “进去吧,你带路。”宋应阁道。

  许钟咬了咬牙,迈步朝大门走去。

  “先生,有什么可以帮您?”门童赶紧迎了上来。

  “我来吃饭。”许钟道。

  门童犹豫了一下,看了眼宋应阁后还是推开了大门。

  进去后,侍应生走上来将两人带到座位上。

  “很难吗?”宋应阁问。

  “好像没那么难。”许钟笑了笑,这次嘴角扯的幅度有点大。

  “想着都难,做着都简单。”宋应阁道。

  许钟默念着这句话,眼神慢慢明亮了起来,神情中也多了几分自信。

  吃完饭后,宋应阁道:“剩下的钱,拿去租个房子,给自己置办一套行头,做好这些来天印巷找我。”

  次日,下班回家时,许钟已经在巷口等着宋应阁了。

  许钟穿着一身合体的中山装,清秀的面容加上儒雅的气质,搁后世妥妥一枚小鲜肉了。

  当然,与宋应阁相比,还是略有不及。

  “人靠衣裳马靠鞍,这行头一换,整个人精神多了。”宋应阁道。

  “钱是无价宝,花到哪里哪里好。”许钟说着,把剩下的钱从兜里掏了出来,递给宋应阁,“还剩七十多元。”

  “回家说。”宋应阁带路,两人回到了小院子。

  宋应阁给许钟倒了一杯茶,然后又从屋里拿出两千元,递给了许钟。

  许钟吓得站起身来,连连摆手。

  “不是给你花的。钱是给你办事用的。”宋应阁道。

  许钟还是不接。

  “你拿着这些钱,去办一个黄包车车行。”宋应阁道。

  “办黄包车车行?”许钟疑惑道。

  没错,宋应阁准备办一个车行。

  黄包车车夫每日的行动轨迹是不固定的,还能接触到不同的人群。

  若是车夫能为己所用,这相当于在金陵安了许多个可移动的监控。

  只要车夫觉得有价值的情报,都可以上报。

  反正有金手指在,看一眼的功夫,就能判断其价值。

  为了办车行,宋应阁兑了两根大黄鱼,得了两千多元。

  从家里来时,宋永福给了他五根大黄鱼,加上戴笠给他的一条,共六条,为了给上司送礼及平常开销,宋应阁兑了一根。

  如今宋应阁手中仅有三根大黄鱼了。

  这三根大黄鱼是留着应急的,除非万不得已,不然宋应阁不会动。

  两千元看似很多,但其实买不了几辆黄包车。

  1936年6月,金陵第二区人力车夫合作社向金城银行贷款五千元,拟购五十五辆人力车。

  核算下来,一辆九十元左右。

首节 上一节 12/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