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365节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新来的官员武将见此情况,肃然起敬。

  虽不知这位官员的名号,但绝对是刚正不阿、官声极好之人,不然也不会有如此的威慑力。

  却是不知,这位为何戴着枷锁上朝,想必是有什么不凡的典故吧!

  李彻对王永年笑了笑,这纪律委员真不赖,有事他是真上啊。

  而且他自己是戴罪之身,所以根本不怕得罪人,不管对方是谁,一律按照法条和规矩办事。

  之前也有一个官员不服,当场反驳王永年。

  结果王永年二话没说,直接让侍卫把那人拖出去,重重打了二十大板。

  责罚都是不重,但丢人啊,当着所有同僚的面脱了裤子,冲着白花花的屁股打的。

  自此以后,没人再敢小视王永年,奉国朝堂也算是有了纪律。

  王永年恭敬地向李彻拱手,转而退到一边。

  虽然人退了,但阴森犀利的眼神却依然停留在众臣身上,只让人脊背发凉。

  “此事,且容本王考虑考虑。”李彻缓缓开口,“归根到底不就是要钱嘛,都不要急,早晚会有的。”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李彻却感觉有些棘手。

  光靠商队的收入还是太慢了,更何况自己得罪了世家,恐怕未来挣的钱只会越来越少。

  若奉国想要保持飞速发展的劲头,还得多找几条财路才是。

  挣钱总是没抢钱快,实在不行等天气暖和了,再去跟耶律大贺好邻居借点?

  可惜自己的船还没造好,不然去跟小日子借也行,那几座小岛虽然地方不大,金矿可不老少。

  李彻不知道的是,不光他自己这么想,朝堂上的半数文臣武将早有此想法。

  还是得抢钱啊!打仗虽然苦,虽然危险,但来钱快啊!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众人的思想已经从‘怎么才能不让契丹人抢我’转变成‘怎么去契丹抢点钱花花’了。

  “行了,此事到此为止。”李彻看向诸葛哲,“子渊,你接着说。”

  诸葛哲点了点头,又掏出了他的小本本。

  接下来几件事就没那么紧急了,无非就是一些积攒下来的政务。

  李彻仔细听着,除了几件较为要紧的事情当场就给了方案,其余事情都只是记在心中,没有着急做出决断。

  君臣奏对之间,时光飞逝,日头已经开始西斜了。

  诸葛哲觉得口干舌燥,将小本子翻了翻,后面的都是空白页了。

  他拱了拱手:“最后就是奉国大学了,经过整个冬天的赶工,大学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八成,很快就能竣工了。”

  “按照之前说的,殿下您亲自就任校长一职,钱老和陶老担任祭酒,其余夫子、教师的人选还请殿下决。”

第438章 三件国策

  “唔,奉国大学啊。”李彻喃喃自语,心中也满是期待。

  奉国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堂,它积存着李彻对前世的追忆。

  它是李彻计划极其中重要的一环,前世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将在此地发扬光大,成为文明的火种。

  所以,从一开始李彻就没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学堂,而是对标后世大学级别的全能型校园。

  不仅仅只有教学的课堂,还有教学楼、实验楼、操场、医务室等等设施;教学的内容也不仅仅有四书五经,还有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实用学问。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朝廷的国子监,还是地方的府学,亦或是世家的私学,在规模上都将远远不及奉国大学,甚至要被碾压到体无完肤。

  毕竟从后世来的李彻清楚一个道理——教育才是立国之本!

  “此事本王还需认真考虑,夫子乃是教育的根基,奉国大学不需要只通几本经史子集的腐儒。”

  “恰恰相反,若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哪怕是在种田上颇有心得和权威,也可成为大学的教习。”

  李彻看向一众臣子:“诸位也是,若是对某个科目有想法,皆可来跟我报名,应聘一个教习的职位。”

  见众人无动于衷,李彻开始点名:

  “比如陈规,你整日与火药作伴,【化学】一道已是深有见解,完全可以来大学教课,将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陈规愣了一下,随后面露为难之色:“殿下,臣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哎,没让你天天待教课,一周抽出两个时辰,来教两节课也可以嘛。”

  李彻没准备将这些教师绑死在奉国大学,毕竟都是最顶尖的人才,肯定要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教书育人也只是一个副业。

  就像是前世的大学教授一样,不只是承担教学任务,还会搞科研和学术,有的人甚至还有自己的公司。

  后世有一句话:你的大学老师,很可能是你这辈子能接触到的最厉害的人。

  此话有失偏颇,但也有些道理,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李彻还准备等大学正式开学,第一批学员入校后,自己也负责教上两三门课程。

  既实现了自己当老师的梦,又给了学生们‘奉王门生’的身份,加强自己和学生的关系。

  李彻想到的,其他官员自然也都想到了,大多数人心中也有些跃跃欲试。

  看自家殿下对这大学的重视程度,未来的奉国大学必然是奉国人才的重要来源地,奉国大学的学生基本上可以视为官员预备役。

  若是能成为这群预备官员的老师,对于这些官员的仕途也有很大的帮助。

  “好了,诸位慢慢想,此事不急。”

  李彻稍微直了直有些酸痛的腰,看向台下众人:“你们向我汇报完了,接下来也该本王给诸位说些什么了。”

  听到李彻这么说,众人立刻精神起来,那些昏昏欲睡的老官员也瞪圆了眼睛。

  “又是新的一年,奉国蒸蒸日上,崛起之势已是不可阻!诸位都是我奉国的肱骨之才,奉国未来的发展还要看诸位!”

  “本王这里有三件事,也可以说是接下来一年奉国的国策,还请诸位鼎力相助。”

  李彻缓缓站起身,这些东西早已在他脑中构思了千百遍,无需诸葛哲那样用小本本记下来。

  只听他娓娓道来:

  “这一件事,开源!屯粮!强军!筑墙!”李彻咧嘴一笑,“听起来似乎是四件事,其实本王是想让大家明白,奉国虽然越来越强大,但却绝非高枕无忧。”

  “高丽半岛尚未完全臣服,奉国周边仍有黑水靺鞨部族为乱,契丹、室韦尚有十万控弦之士!奉国还远远没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时!”

  众人躬身,齐声道:“臣等谨遵殿下教诲。”

  台下众臣眼神未变,心中却是各有心思。

  武将大多数是欢喜的,而一部分相对比较保守的文臣则有些担忧。

  自家殿下到底还是年轻,喜好兵戈之事。只是希望他明白好战必亡的道理,莫要太过激进才好。

  李彻微微颔首,继续道:“第二件事。”

  “本王欲要在大连兵团所在之地建立一座新的城池,并在城池中修筑一个港口。”

  “同时,聘请能工巧匠,去造船,而且是大船,能跨越海洋的那种大船!”

  “待到船队造好后,本王要组建大奉的海军。是海军,不是水师,一支能跨越重洋作战的无敌舰队!”

  此言一出,众臣哗然。

  这可不是提前商量好的,连霍端孝、诸葛哲这两位长史都不知情。

  李彻却指了指人群,开口道:“齐卿,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

  齐舫不敢怠慢,连忙出列,并向四周拱手行礼:“齐舫,见过诸位同僚。”

  “此人原为工部郎中,早年曾在江南督造战船,对船只建造颇有研究,未来将负责港口和船队的事宜。”

  听到李彻这么说,众臣不敢怠慢,纷纷回礼。

  以自家殿下的性格,说要造船,肯定不是小打小闹地造三两只就了事。

  这位齐郎中现在在奉国没什么根基,可等到开始造船,他立马就能一跃成为掌握奉国顶尖权力之人。

  “至于钱的问题,诸卿不用担心,本王自会想办法解决。”

  李彻又看了看一众欲言又止的武将,笑着说道:“海军统帅的人选,本王也早已找好了,过段时间就会到朝阳城。”

  见李彻安排得如此妥当,众臣明白这事肯定是要做了,劝也没用。

  虽然不解李彻深意,但众臣也没急着发表反对意见。

  这也就是李彻,有那么多逆天战功傍身,才让他有如此权威。

  若是换一个藩王,突然出了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主意,早被下面的人喷得体无完肤了。

  即便是庆帝,也不可能一言独断这么大的事。

  “这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李彻顿了顿,表情变得郑重起来:“奉国要变法改革,而且是军制、官制、律法的全方面变革!”

  这一次,众人终于忍不住了。

  讨论声骤然响起,像是要把大堂的屋顶掀开了似的。

第439章 内阁制度

  发展、出海、变法,便是李彻定下的三项新国策。

  按照这三项国策的排序,难度也是与之俱增。

  自古以来,变法就不是容易的事。

  每当有人提出‘变法’二字,立刻就会引来各方攻击和诋毁。

  更有甚者,还会引起后患无穷的党争!

  对于臣子而言,儒家护维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法’这个字在他们眼中本就是禁忌,更别提变法了,简直就是big胆!

  而道教讲究‘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折腾,任由民众发挥自我能动性。

首节 上一节 365/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