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王牌飞行员

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166节

  底盖下面还有一个螺纹口,应该是用来扭入长柄,变成木柄手榴弹的。

  相对而言,方文觉得23号更适合,只要做出相应型号的螺杆插进去,另一端接上木柄,反倒更适合东方士兵的投掷习惯。

  他选择了23号米尔斯手榴弹。

  做完这些选择,就剩下芝加哥打字机了。

  方文拿起那家伙。

  实际入手,挺重的。

  差不多5公斤,比之前试的两把长枪还要重。

  长度不到一米。

  那位黑帮军火商过来介绍:“M1921冲锋枪使用的是.45口径的子弹,有两种供弹系统,可选择20发标准弹匣或50发大型弹鼓。”

  “两种供弹模式可以随时切换吗?”方文问道。

  对方摇头:“这两种供弹模式是通过更换整个供弹装置来实现的。在战斗中,如果士兵需要改变供弹模式,他必须停止射击,卸下当前的供弹装置(弹匣或弹鼓),然后安装上另一种供弹装置。”

  “给我一个弹鼓。”

  在方文要求下,黑帮军火商演示了如何将弹鼓装在供弹口,实际上不管是弹匣还是弹鼓都是安装在一个供弹位置。

  装好弹,通过快慢机选择射击模式,单发或者连发。

  方文选择了连发,随后打开保险装置,瞄准。

  扣动扳机。

  弹鼓中的子弹如同不要钱一般发射了出去。

  以每分钟800发的射速,50发子弹的弹鼓不到10秒就射完。

  前方的木板靶子,被打得到处都是窟窿眼,效果确实惊人。

  孙德彪感慨道:“这把枪,得有钱人才玩得起,总经理,你要给保安团配备这种武器,咱们公司都得喝西北风了。”

  方文深有同感点头,爽归爽,真的太花钱了。

  也就是黑帮才用得起,将对手全部扫死,抢下地盘什么都值了。

  虽然不想买,但方文对阿尔·卡彭这个人很感兴趣。

  之所以感兴趣,是他想起了自己要尼尔回美国弄的V-1710发动机。

  如此重要的发动机,或许尼尔弄不到手,但对于阿尔·卡彭这种黑手党来说就不一定了。

  因此,这条线的关系必须保持住。

  他看向那位,微笑道:“如果阿尔·卡彭先生想要在远东开拓新市场,我觉得军火并不是最好的路子。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合作。”

  对方意动:“方先生,你想说什么?”

  “我有大生意和他谈,但不是在现在。”

  方文这话的意思,是他愿意和阿尔·卡彭有更多生意上的合作,但具体是什么,面前这位还不够资格,他不愿意说。

  对方并没有因此感觉被冒犯。“我会禀告阿尔·卡彭先生的,希望你的大生意真的很大。”

  “绝对很大。”

  方文结束了验枪,与赵九交谈一阵,确定了需要购买的军火。

  两人约定,由赵九做中介,负责运送到机场来,在机场完成钱货两清的交易。

  随后,大家上车返回。

  两天后,军火到货,方文驾驶f.220在夜晚出发,将武器运送到湘西机场。

  随后,他返回上海,又驾驶着伯劳号前往北平。

  在北平清河机场降落,借了学长的汽车开到并不远的华清园。

  汽车驶入华清大学,方文回忆着上次来这里的记忆,开到了物理系。

  他停好车,径直上楼,来到教师办公室。

  在那里,曾经接待过方文的教授立刻起身迎接。

  “这不是泰山航空的方总经理吗?大老远来这里,是检查雷达项目的吧。”

  “是啊。现在项目进展如何?”方文问道。

  “跟我来,去实验室说。”

  教授带着方文来到了专门为了开发雷达而建立的实验室。

  在那里,两名教授带着学生正在进行实验。

  他们将设备接上电。

  设备上的天线开始转动。

  旁边的学生认真拿着话筒倾听。

  “有回波信号了。”

  他们根据回报信号的反馈时间尝试进行计算。

  并确定方位。

  这是个复杂的计算过程,就算是套用设计好的公式也没法马上得出结果。

  并且反馈时间也不是那么准确。

  总之,雷达要达到二战时的效果,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两位教授得知泰山航空总经理来检查,露出尴尬表情。

  并解释道:

  “我们需要进行优化,并且购买更先进的时间测量装置,才能将结果更精确。”

  他们本以为金主会因此很不高兴。

  却没想,方文直接同意。

  “可以,你们将开支报给刘掌柜,他通过后会把款项拨给你们。我这次来,是想了解另一件事。你们已经做好了持续电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吗?”

  一听是这个,两名教授顿时滔滔不绝的介绍起自己的成果。

  “发射和接收装置制作并不难。这是我们的发射器,它由振荡器、放大器、天线组成。振荡器产生周期性电信号,即振荡电流。放大器将振荡器产生的电信号放大,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然后将放大后的电信号转化为电磁波,并通过天线发射到空间中。”

  “至于信号接收器,包括天线、放大器、调谐器三部分。天线用来接收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放大器对接收到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以便于后续处理。调谐器选择性地接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过滤掉其他频率的干扰信号。”

  两位教授的解释,方文也明白,其实这两个设备,他早就在用了。

  不就是电报机吗!

  但他这次来要做的东西,可不是电报机。

  他问道:“我想要一种专门发射特定频率电波的设备,需要持续产生电波发射效果。并且还要有一个特定频率接收装置,专门接收这种信号的反射回波。”

  教授们想都没想就点头:“可以啊。”

  方文继续道:“我还有要求。特定频率接收装置要大功率的,能将接听范围扩大。特定频率电波发射器,要小型化,最好是一米以内长度,重量不超过30公斤,并且能够通过手摇式发电机供电。”

  他说着,干脆在纸上画出图纸。

  特定频率电波发射器就如同一把枪,前段是未来的雷达状结构,半圆型剖面,充当天线。

  后面连着其他设备和手摇式发电装置。

  教授们听着方文的话,认真记录下来。

  他要的东西,是可以做出来的。

  至于做出来后,是否能够达到方文想要的效果。

  那就得装在飞机上,然后和孙德彪配合演习一次,才能知道是否有用。

第143章,实弹演习,孙德彪长城跳伞

  方文在华清大学物理系要求制作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原理并不复杂,并且教授们已经做出过相似的设备,再做的话就容易很多。

  甚至于,为了赶时间,方文询问他们可不可以用现有设备进行改造。

  这当然是可以的,改造花费的时间更少,用了三天就做出成品、

  按照方文的要求,这是指向性电波发射和接收装置。

  和普通电台和电报的广播形式不同,方文要的设备必须持续向固定方位发射,而不是向四面八方传播。

  这就需要更高的频率产生的短波。

  同时,方文讨论是绘制的抛物面天线,也能聚集电波发射范围。

  因此,实际成品,和未来的雷达更像了。

  也就是一个铁锅的形象。中间多了几根聚合天线。

  但这玩意产生的电波传导效果非常好,给了华清物理系的教授们一个新的思路。

  教授们立刻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而方文,则在学生们的帮忙下,将设备搬上车运往清河机场。

  但这些设备可不轻巧。

  放在飞机上的接受装置,分为天线和本体两个,加起来有300公斤重。

  指向性电波发射的装置,因为结构简单倒是轻巧,只有20几公斤。

  重也就算了,体积还很大,特别是飞机外接天线,伯劳号根本装不下。

  他只能暂时近设备放在清河机场,让学长代为看着,自己驾驶伯劳号先回去。

  回到上海机场,方文找来潘家峰、孙德彪、霍华德,驾驶一架正在检修的波音247开往北平清河机场。

  在飞机降落后,他和三人小心翼翼将设备搬运上飞机。

  波音247起飞后,直接前往武汉,在武汉加油,又开到湘西机场。

  湘西机场,简易雷达设备从波音247上搬下来。

首节 上一节 166/7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