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265节
船身式水上飞机采用按水面滑行要求设计的特殊形状机身,其形状类似于船只的船体,具有较大的浮力和稳定性。这种设计使得飞机能够直接在水面上滑行起降,无需额外的浮筒或起落架。
浮筒式:
浮筒式水上飞机在机身下方装有一个或多个浮筒,将机身与水面分离,以提高起降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浮筒通常采用水密设计,并配备有排水系统,以确保在长时间水上停留时不会渗水。
相对于船身式的臃肿,方文更喜欢浮筒式。
飞机的机翼吗。
采用上单翼布局,以减少喷溅水流对发动机、螺旋桨、外挂式武器的影响。
同时,上单翼的升力大,在不考虑速度优势的情况下,上单翼带来的升力会让飞机安全性更高。
接下来是设计水上飞机的机身内部结构。
因为不是船身式的设计,飞机的机身修长,里面只有驾驶舱,两排4人的乘客舱,还有300公斤载重的小货舱。
为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生存能力,方文在机体内部下方设计了一层水密隔舱结构。
这种结构是在浮筒破坏后,为飞机提供的第二层浮力保障,当某个隔舱破损时,其他隔舱仍然能够保持水密和浮力,确保飞机不会下沉。
接下来是动力系统,燃油输送管网,螺旋桨。
在设计图纸绘制完毕后,方文也发现了制造一架飞机的困难性。
水上飞机的动力,在活塞式发动机时代,至少要带动两个螺旋桨,才能保证足够动力。
1710发动机肯定是不能用于这种玩具的,公司机修仓库有波音247的备用发动机,625马力黄蜂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还是专门为汉莎航空的波音247升级版型号配置的,方文通过尼尔的关系,也买了些,将原有发动机替换。
因为都是同款发动机,只是马力提高了,倒是不用更换其他零件。
而现在,使用625马力黄蜂发动机,就得匹配相应的输油管路和螺旋桨。
输油管路好解决,螺旋桨不是随便就能用的,需要韧度和硬度都达标的材质,因此螺旋桨必须去专门的螺旋桨公司购买。
飞机外壳要轻质,又要坚固,那就得用铝合金,这也得买。
乱七八糟算下来,飞机是一个集成产业链,并且还是很高端的集成产业链,不入这行,还不一定能买得到那些设备。
就算能买到,买少了很贵,成本高的离谱。
买多了生产出来的飞机卖不出去,就得硬亏。
方文突然明白法国天才飞机设计师埃米尔德瓦蒂纳的公司为什么到现在还做不起来了。
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又非常吃技术和集成的行业。
方文倒是没太大压力,他现在只是想玩玩。
没有零部件和设备,他就完全拼凑。
625马力黄蜂发动机,配波音80的螺旋桨,不需要定制铝合金外壳,就用维修波音247的剩余铝合金做。
完全是为了玩,而制造的水上飞机,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一点点完成。
飞机浮筒,用的密封焊接油桶。
机翼和机身是花费最大的部分,除了铝合金外壳外,需要稳固的内骨架。
这东西是飞机在各种环境下飞行不会散架的前提。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上飞机在方文和五个飞机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出来。
这款飞机,虽然支撑机构还是使用外置三角支架,但整体性能已经达到了方文想要的要求。
随后,飞机被运到了海面上,方文驾驶着飞机进行试飞。
和别的试飞员不同,方文每一次试飞,都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对飞机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是以,每次试飞后,都会对飞机的问题进行非常准确的改造。
每一次的改造,飞机的性能都会有所提升。
这些改造涉及很多方面,机翼的角度,螺旋桨的位置,支撑结构的改造等等。
正是因为这些改造需要对各种零部件的微调,方文也掌握了万能铣床的技术,飞机的很多零部件,在有基础底材的情况下,他都可以用铣床制作。
当水上飞机正式完工后,方文的心顿时开阔。
一件成功的作品,打开了心扉。
人生嘛,总得有挫折的,自己的准备的那么多,何必为一些小挫折而失落。
放松后的他,虽然暂时还不能回国,但依然通过电报了解国内的情况,并做出指导。
同时,也在了解青霉素,雷达的进展。
除了这些,在国外,也不能闲着。
中马堡剧情中幸存者那段,是根据现实改编。
在写这段剧情的时候,我看了很多不适的图片,虽然那些内容不会写出来,却造成心灵暴击百分百,明天会和家人旅行3天放松。每天会更新一章,是这两天赶出来的。
各位读者老爷,请包涵。
第209章,青霉素成功,寻地建厂,遭遇泰军霍克2
1934年5月。
方文出国一个月时间。
虽然在国外,对国内的事情却依然随时保持着关注。
关于日军人体实验的事情,彻底压下去了。
没有公开媒体的讨论,此事的传播仅止于江浙一带。
泰山航空还是老样子,稳步发展,每天都有小进步。
因为飞机的不足,国内航线还是五条,倒是航空分销公司越做越大。
商人们看出了航空分销的魅力,通过它可以快速抢占市场。
为此,在烟草和药材之后,又有一个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入,那就是酒。
这些都是正常的发展,并不在方文意料之外。
而青霉素和雷达方面。
雷达的研制还卡在定位上面,不是没有头绪,而是定位的准确度。
华清大学物理系正在同数学系一同攻克这个难关,试图找出一个特定的算式来作为雷达定位装置的固定解。
那样就能简化整个定位计算流程,让效率大幅提升,从而实现实时定位的可能性。
青霉素方面,则在这一年时间里,收集了大量不同的霉菌品种。
通过对这些菌种的实验,他们发现了很多比原始菌种更高效的青霉菌。
而其中,最好的菌种来源,是一个发霉的橘子。
这也是同类丝孢无性菌种,却比原始菌种好得多,能制造出更多的青霉素物质。
如果能够大批量培养,就能够批量制作青霉素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仰光后,方文大喜,战争中第一个抗生素药物,将会在中华实现量产。
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以及隐密的培育菌种,武汉生物实验室必须转移,那里情况随着国民政府有意识的迁移产业变得复杂,泄密的可能性很大。
但转移去哪呢?
方文在考虑。
按照国内反应的情况,培养菌种,温度必须在27度一下,室内平均温度最好为25度。
虽然可以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来制造合适的温度,但外界气温适合对真菌繁殖也很重要。
哪个地方最适合呢?
他让公司的人秘密调查各地气候情况。
不同的地方,气候条件不同。
中部和南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不合适。
北方冬冷夏凉,也不行。
最后落在了云南。
那里地处高原,又在亚热带。
全年温暖湿润,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的区别
但想要在那里建设生物实验室和青霉素工厂,就得过本地军阀那关。
龙主席,那可是一个把云南经营的水泄不通的人,他要是知道青霉素的价值,会放过吗?
不会,方文给出答案。
那云南真的完全掌握在龙的手里吗?
方文打开地图查看,目光看向西南一角。
思普殖边总办公置。
那是民国新成立的部门,管理着前清车里宣慰司的区域。
也就是未来的西双版纳。
这里,正在进行民国版的改土归流,由流官来替代原有的土司。
但实际上,当地土司的权利还在,民国政府流官和土司的权力在当地都说得上话。
这种地方,局面混乱,却正好适合建立青霉素工厂。
需要做的是提前打通当地的关系。
为此,他召集公司特别行动队成员来仰光,准备让他们做此事。
泰山航空不断发展,原来的老人们逐渐走上了管理岗位,他们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是时候培养新一代人才了。
特别行动队的人,正值年轻,有闯劲,有愿景,正合适。
方文也需要这么一批人。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