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王牌飞行员

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426节

  因为空中火力压制,导致日军无法在占据的楼房中射击,他们面对的威胁就变成了那两辆新型坦克。

  这种坦克,只有方文才知道底细,从他获得的情报看,应该是九七式中型坦克,是日军去年研发,今年才试用的新式坦克。

  相比于八九式坦克,这种坦克的防御力,机动性,火力都强很多,应该是初次投放战场,用来测试新型坦克威力的。

  要是没有空中火力压制的情况下,这两辆中型坦克就是不可逾越的阻拦,五二四团根本没法冲过来。

  可现在,失去步兵掩护,五二四团有了机会。

  几十名士兵散开,快速冲了过去,这种散兵线,让两辆坦克没法全部射击阻拦,在付出了一定代价后,几名士兵冲到了坦克射击死角。

  他们将准备好的炸药包放在坦克车履带下面,然后拉响导火索。

  接连的爆炸声后,两辆坦克履带断裂,失去了机动能力。

  这样的话,就不用担心它调转位置,谢团长随即命令旁边街道的士兵进行迂回包围作战。

  而这时,被炮舰机火力压制的日军终于意识到这次袭击的问题所在。

  他们不再困守在建筑中,而是冲了出来,试图依托坦克来击退五二四团的进攻。

  可这次,没机会了。

  履带损毁的两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只能防御正面的进攻,却无法变换位置应对两翼包抄。

  没过多久,两边街道迂回的五二四团士兵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

  他们先是通过投掷手榴弹对固守一方的日军进行爆破袭击,在连串爆炸后,发动了突袭。

  战斗持续了2小时才结束,500日军,连同两辆新型坦克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

  最终,只有三分一的日军逃走,剩下的全部被歼灭在这条街道上。

  (九七式中坦)

  整个战斗,方文驾驶的水虎一号炮舰机,只参与了前半部分,完成火力压制过后,在五二四团进行迂回包夹时,方文已经驾驶炮舰机返回河道降落。

  在降落后,方文与潘家峰交流这次巡航攻击的经验。

  “你看到了吧。在蕰藻浜河段巡航,可以辐射整个北岸纵深1公里内,一旦发现敌情,能够迅速配合地面部队进行联合进攻。但这次进攻在我看来还是有问题,你发现了吗?”

  潘家峰想了下回道:“我发现了。炮舰机在巡航发现目标后展开盘旋进攻,在如今的环境下,会因为街区地形复杂,而影响部分射击角度,并不能像野外作战那样的效果。”

  方文点头,“还有一点你要考虑到,在这种环境下盘旋射击,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地面,而是空中。要注意日军战机,一旦被日军战机盯上,你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难住了潘家峰,比速度,炮舰机根本逃不脱高速战机的追击。

  他尝试回答:“我们加装了侧面和底部的防护装甲,如果遇到敌机,反正跑不掉,就和它们硬拼?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了。”

  这是唯一解。

  方文的问题就是想让潘家峰有这个回答。

  他认真给潘家峰解释:“当初设计炮舰机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因为速度原因,炮舰机是没法和战斗机抗衡的。但为了提高炮舰机的战场生存力,炮舰机的防御力做了大量改造,侧面的8毫米厚度防护钢板,在超过500米的射击距离下是可以防御7.62毫米子弹的,日军九六式战机用的是7.7毫米机枪,同样可以防御。因此,在敌机没有装备20毫米机炮前,你暂时不用担心日军战机的射击,直接和它们硬刚就是。”

  方文的解释,让潘家峰惊喜,虽然潘家峰知道炮舰机有防弹保护,却没想可以抵御日军战机的射击。

  这就相当于成了空中坦克,不光有火力,还很耐揍。

  当然,这种设计,是不是真的这样,还要看接下来实战中与敌军战机的遭遇战真实反应。

  接下来,就是验证炮舰机实力的时候了。

  随即,炮舰机队三架飞机全部飞往上海,在蕰藻浜河段开始巡航。

  上海保卫战,出现了一个插曲。

  来自泰山航空研发的炮舰机横空出现,配合五二四团对日军小股突击部队造成了歼灭作战。

  随后,3架炮舰机在蕰藻浜河段的巡航,成了很多还滞留在上海的居民竞相观看的景象。

  他们看着在河段上往返巡航的水上战机,心中对这场战争有了更多信心。

  但事实却并非他们期待的那样。

  日军完成了大规模兵力的集结。

  如今在上海战场,日军兵力达10万人以上,有重炮达300多门、战车200余辆、飞机100余架、大小舰只10余艘。

  这种体量的军力,足以发动全线进攻。

  九月10日,杨行镇一带的防线被日军突破,国民军全线后撤。

  他们将会撤往罗店江湾一线做最后的坚守。

  而这个撤退,必须有人顶住日军攻势,因此蕰藻浜北岸的防线,接下了这个阻击敌人的任务。

  五二四团的阵地,就是蕰藻浜北岸防线的一段。

  方文没想到战事会如此快的糜烂,三架炮舰机的实战立刻从简易版变成了艰难版。

  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大量日军正规部队的进攻。

  这将是巨大的挑战。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没有临阵脱逃的可能。

  随即,方文针对这一突然变化,展开了应对调整。

  笕桥机场,方文紧急举行作战会议。

  他与4名飞行员进行了临时战术调整。

  “目前杨行镇已经沦陷,日军逼近蕰藻浜,国民军已经开始撤退,蕰藻浜北岸将是临时阻击阵地。我们的炮舰机队,也将成为前线作战部队。他们会有很大压力,也会遭受日军空军的袭击,为此,我们必须和炮舰机队联合作战。现在,大家都要处于随时待命出击的状态,不可松懈。”

  4名飞行员领命,前往机库进行战前准备。

  方文也来到机库,如今的机库中,不光是检修场所,还是临时空中指挥部。

  前线炮舰机队的电报将会发送回来,方文则会根据电报反馈的情况做出应对。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炮舰机队的紧急军情电报终于发来了。

  【防线发现日军部队,部分阵地已经接触作战,我炮舰机队,即将起飞作战。】

  看到这份电报,方文立刻起身:“出发。”

  随即,5架泰山战机从笕桥机场起飞,急速飞往上海。

  20分钟后,泰山飞行小组抵达上海,并很快飞到了蕰藻浜一带。

  在高空中,方文用机械感知,将蕰藻浜一带的情况尽收眼底。

  下面的防线,多处爆发了战斗。

  其中交战最激烈的,要数吴淞大桥的防线,以及五二四团的物资仓库阵地。

  而三架炮舰机也已经起飞,针对来敌进行空中火力压制。

  相对于战斗机的袭扰,炮舰机产生的火力压制效果更强,12.7毫米机枪弹,以及20毫米机炮弹持续不断地对日军射击,被攻击之处,日军完全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针对如此猛烈的空中火力压制,日军也尝试反击。

  可他们这批部队,根本没有布置防空火力,三八式步枪的6.5毫米子弹,以及7.7毫米的机枪弹,都不能对炮舰机造成威胁。

  子弹射在加厚的底部和侧面钢板上,炸出火花,却不能射穿8毫米厚的钢板对里面的战斗人员造成伤害。

  这种火力压制,严重制约了日军的推进,方文很清楚,日军地面部队一定会呼叫空中支援。

  他和4架伊尔16,在蕰藻浜上空严阵以待。

  没过多久,雷达预警装置反馈出海面方向发现飞机踪影。

  那是从海上航空母舰起飞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而此时,国民空军的拦截机群却没有出现。

  既然友军不在,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方文一脸严肃,给4名飞行员下属下达密电指令,飞行小组立刻爬升高度隐蔽。

  几分钟后,日军战斗机群出现。

  一共13架,向着蕰藻浜上空而来。

  他们的目标直指3架炮舰机,在高速飞来的同时,机头的7.7毫米机枪对准炮舰机射出子弹。

  和往日的战斗截然不同。

  炮舰机速度慢,防御力却很强,7.7毫米子弹射在机身外侧的防弹钢板上,只是留下一些凹痕,却不能射穿。

  三架炮舰机在遭受攻击后,也放弃对地火力压制,爬升高度与敌机对射。

  这一幕,给了战场上交战的军人另一番震撼。

  13架日军战机围绕着3架炮舰机上下穿行环绕,却没有对炮舰机造成致命威胁。

  速度缓慢的炮舰机也做出反击,12.7毫米机枪和20毫米机炮在空中发射,但因为敌机速度过快,而无法像对地射击那般轻易击中对方。

  一时间,双方都奈何不了对手,打成了平局。

  而此时,高空隐蔽的方文带领四架伊尔16加入的战局。

  出其不意的进攻,一个照面就击落了4架敌机,将敌人一下子打蒙了。

  当发现是战机杀手小队出现,日军战机立刻放弃了对炮舰机的进攻,向着江边的军舰飞去。

  这是他们早就熟悉的撤退方式,依托江面上军舰的防空火力,战机杀手小队才不会追上来。

  也正是他们判断的那样,方文没有下达追击指令,转而针对日军地面部队展开袭扰进攻。

  接下来的战斗,在炮舰机和战斗机的双重空中火力压制下,日军在五二四团防线一带的进攻被打退了。

  少见的,五二四团还派出兵力,对敌人发出了反冲锋,一举拿下了被敌人控制的部分街区。

  这就是现代化战争理念和军械实用在民国的效果,证明战争并不是全凭人海战术就能解决一切,几架飞机经过战术设计和地面部队配合后,产生的作战效果是非常大的。

  可惜,日军太多,国民军已经生出退意,仅凭方文这只部队的努力,依然不能改变整个局势。

  接下来的防御,就算是炮舰机和五二四团配合极佳,打退多次日军进攻,但整个蕰藻浜北岸战线太长,局部的优势并不能挡住10万日军的进攻。

  几天后,蕰藻浜北岸防线还是沦陷了。

  作为德械师精锐的五二四团并没有被放弃,而是在战线崩溃的时候,提前撤退到蕰藻浜南岸。

  河面上的炮舰机队也完成了初次实战训练,3架炮舰机飞回杭州西湖水上机场修整。

  至此,方文在上海的空中援助战斗算是告一段落。

  接下来的时间,上海保卫战还会持续,但已经没法在改变局面,国民政府会放弃南京前往武汉,或许以后还会再迁往重庆。

首节 上一节 426/7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