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王牌飞行员

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5节

  信短情长,言不尽意。期盼早日得见五弟归家,共叙天伦之乐。望保重身体,学业有成。

  四姐

  民国十九年三月十五日

  原来是这个桐油。

  方文想起来了。

  他记得,自己穿越前听朋友说过要投资几十亩地用来种植桐油树。

  当时朋友就说过很多关于桐油的用途,顺便还提了一嘴二战时美苏两国在华夏桐油贸易上的一些博弈。

  可以说,桐油在二战时华夏的国际关系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像是因为桐油有防腐作用,可以用于保护军事设施和武器免受氧化和腐蚀的影响,还可以用于制造弹药和其他军事器材。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涂料,药品,油墨等广泛用途。

  放下信件,方文想要给这个身体的家人回两封家信,说明一下自己提前毕业并加入中华航空成为民航驾驶员的事情。顺便让四姐那边更多的投资桐油生意,可别错过这个在战乱时依然坚挺的好生意。

  可写信怎么办?

  虽然通过这具身体残留的记忆,获得了驾驶飞机的能力。

  但书写繁体字,还有民国时期的特有行文,可不好模仿。

  这个时代,交流的白话,和书信上用的言语,却是有些差异不同的。

  他从床上坐起,看向同寝室学员,却没有让他们代笔的打算,而是离开寝室,在学校外的南苑镇上漫步。

  南苑,在清朝时候,是皇家苑囿,也就是猎场。

  现在民国了,渐渐也有人搬进来居住,还形成了不小的镇子。

  行走在南苑镇上,方文寻找着他想要的东西。

  代写家书。

  这可是古代落魄知识分子谋生的手段,很多地方都有,成了不识字的民众用来与家人联络的最方便手段。

  他走到街道后半截,看到了一位身穿棉袄长袍的老者,身后挂着一个布帘,上面写的正是代写家书。

  方文走过去,在老者面前坐下。

  老者看了眼方文,有些惊讶,却没出声。

  ”写两封家书多少钱?“方文问道。

  老者抚摸下巴胡须。”一个光洋。“

  ”我来说,你来润色,可行?“

  ”当然行,我就是做这个的。“

  老者对方文的质疑很是不悦,直接研磨笔墨,持笔准备。

  思绪下,方文将自己的想要表达的,用白话说出。

  ”父亲,母亲你们好,我已经提前毕业了。同时也获得了一个工作,在沪市中华航空公司做一名飞行驾驶员。时间有点紧迫,半月内就要前去报道,之后还需要跟飞学习。一时半会也抽不出时间回家。特此写信告知二老。“

  老者想都没想,提笔就写,等其写完,方文看了下。

  ”儿已提前毕业,并得一职,于沪市中华航空公司充任飞行驾驶员之职。此诚为儿之荣幸,亦系家门之荣光。然时光荏苒,不容稍懈,半月之内即须前往报道,继之尚有学习之重任在肩。

  念及此,儿心中甚感紧迫,且暂难抽身返乡。故特修书一封,以告二老。望父母大人勿念,儿在外定当勤勉努力,不负所望。

  沪市之地,虽繁华却亦喧嚣,儿虽怀念家中温馨宁静,然职责所在,不得不暂别亲人。待事业有成,工作稳定,儿定当择时归家,与二老共享天伦之乐。

  祈愿父母大人身体康健,福寿绵长。儿虽远在他乡,然心系家园,时刻挂念二老。望二老保重身体,勿为儿忧。“

  这一番润色后,同样的意思,却有了不同味道。

  应该可以。

  方文又让老者将他写给四姐的白话内容同样润色改写了一番,随即拿着两封信返回学校。

  信件邮寄出去,家里的事情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交通部的委任状。

  三天后,一辆黑色轿车开进了学校中。

  学校的校长和教员们出面迎接,随后将方文叫到学校礼堂。

  同时,同期的学员们也过来观礼。

  在小礼堂上,交通部的代表拿出一个装裱过的委任状。

  ”今日,特此向方文颁发委任状,委任为中华航空公司特派飞行驾驶专员,负责飞行驾驶以及后期培训事宜。“

  在一片掌声中,方文接过委任状,算是获得了重生后的第一个工作。

第7章,民国千里行,不一样的火车旅程

  接了委任状,就得在剩下不到7天时间内前往沪市那边报道。

  虽然时间充裕,但早去也有早去的好处,可以提前了解下那边的情况,方便入职后展开工作。

  方文还是未来的那套去新公司入职的思路,也不知道在这个年代会是怎样的。

  他收好委任状,将随身衣物装进小皮箱,其他的都不用带,轻装出发。

  寝室外等待的刘教员,将俩封包裹银元的纸筒交给他。

  “这是120枚光洋,包括交通部给的任职津贴100,学校给的奖励金20。你拿着正好下月发工资前有个用度。”

  120枚大洋相当于一名教员的月工资,还没入职就得了这笔奖金,福利上是没的说的。

  方文将大洋收好,在刘教员和同期学员们陪同下上了军车,前往北平火车站。

  军车在火车站外停下,一行人下车,将方文送进候车室,在等车之际,一阵寒暄。

  过了一阵,车站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喊道。

  “去天津的车要开了,拿好票排队进站。”

  方文向教员同学告别,排在队伍后面鱼贯前行,到了检票员那边,会用一个剪子在票根一侧剪掉一角,算是验票了。

  人流进了站台,一列火车已经在那等待,乘客们寻好车厢各自上车。

  方文在三号车厢上车,他打量了下车厢里的情况。

  因为是富贵车厢,票价是普通票的两倍,这里的环境不错,虽然都坐满了,但不拥挤。

  他找到自己的座位,位于车厢中间靠窗户的位置。

  旁边是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对面是盘头妇人和学生装的少女。

  他走过去,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手提箱放在身体右侧,紧靠车厢壁。

  嘟.

  汽笛声响起,随着列车的晃动,车厢里的人逐渐热络起来。

  中年人拿出一个装物的小竹篓,取出一些干果花生之类的零食,主动放在面前的陈物架上。

  “这里是一些我内人准备的零嘴,远行同伴既是友,你们也尝点?”

  方文摆手拒绝。

  对面的女学生伸出手,还没拿到,就被盘头妇女打了下缩回去。

  妇女笑着道:“先生客气了,你是天津人?”

  “去那边转车,我要去上海有事。”中年人回道。

  盘头妇女露出一丝喜色:“我们也是去上海探亲,可以搭个伴啊。”

  中年人惊讶打量对面两位:“五十个小时啊,中途还得耽搁,慢的话得三天。你们两个弱女子怎么想到单独出行,有点冒失了吧。”

  “我爸在那边得了重病,当然得去照顾他啊。”女学生回道。

  “原来是这样,孝心可嘉,这事包在我身上,一路上跟好我就行了。”中年人拍着胸脯保证,让盘头妇人不禁热络起来。

  方文在一旁冷眼旁观。

  以第三者的眼光看,他觉得中年人有点问题,出门在外,大多数都是很谨慎的,这么热情的人很少。

  但这种事不能瞎猜,万一人家是真的热心肠呢。

  是以,他也没参合,转头看向窗外的景色发呆。

  耳边不时传来三位的交谈。

  这一路上,中年人竟然和母女俩成了熟人,直到火车到了天津站。

  从火车上下来,方文拿出南下之行的行程表。

  这个年代,想要跨越千里,也不是那么便利的。

  虽然有火车,但中途很多路段并不连贯,需要中转好几次。

  坐火车从BJ到天津是第一站。

  再从天津换乘津浦铁路到南京浦口。

  然后在浦口坐船过长江,去下关。

  从下关重新坐一段宁沪铁路,宁沪就是南京到上海。

  整个旅程中转3次,还要坐船过长江,像那位中年人说要50多个小时应该是没错的。

  要是中途耽搁,误了车次,用的时间只会更多。

  方文不禁感慨,这种交通环境,乘坐飞机确实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他由此明白了中华民航的重要性,虽然一次只能坐6名乘客,但有钱人绝对不会在乎这些的。

  回去思绪,他走向售票处购买了津浦段火车车票,还需等待三个小时才能发车。

  这三个小时内那也去不了,只能坐在候车室干等着。

  那位中年人和母女俩也购买了车票,进入候车室。

  中年人看了眼方文,如此热诚的人,却没有向同车而来的方文打招呼,反而带着母女俩走向候车室另一个方向。

首节 上一节 5/7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