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合成旅 第361节
可厂里面只负责送到炊事排,食材的归纳和储存摆放等等工作,都要他们两个人来负责处理。
八个连每天的食材和燃料,重量单位都是按吨来算的。
收纳好了之后还得分发登记,确保每个环节都不会出错。
否则一个连多送了一袋米,另外一个连忘记了把肉装上车,各种小事加一起,足以让炊事排工作瘫痪。
两个人在家里累得要死,出去搞保障工作的保障班,同样也是高强度。
原本十个人的工作量,如今变成五个人来完成,等于工作量直接翻倍,轻松的炊事班变成了苦役。
要不是全军首个合成营,全军合成营试点单位的名头挂在这,让炊事排战士们有发自内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一直在无怨无悔付出。
这要是放在外面的餐厅里,恐怕早就已经撂挑子不干了。
许连长的严重黑眼圈。
炊事排长天天跑来吐口水,就是最大的原因。
“果然不深入基层,找不出问题,炊事班的工作强度这么大,却不敢往上报,肯定是怕被认为工作能力不足,担心会被调离钢七营,所以一直都在硬撑着。
一个月两个月能够撑得住,半年一年用命能够撑得住,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隐藏的雷总有一天会爆炸。”
陈军发现炊事班的问题后,暗自沉思着脸色变得很严肃。
连长许志强发现问题没有上报,而是带着下面的兵一直在强行硬撑,陈军能够理解他的想法。
毕竟钢七营进来的门槛那么高,费尽心血才好不容易攀上高门。
谁也不想被调走,错失大好的机会。
既然现在已经发现了问题,那陈军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可是该怎么解决,还真有点小难度。
钢七营作为一个营,哪怕是加强营,人数破千也确实有点超标。
一个团也才一千多号人!
八个战斗连人数肯定不能减,那可是合成营最根本的核心,那人数控制就只能从后勤起手。
保障连在严格控制人数情况下,现在都已经突破三百大关。
再想要上级给炊事排补充兵员,大概率是不可能的,让其他营出公差帮忙,也是治标不治本。
陈军硬是用自己的脸皮去强要,倒是有可能能够弄到人下来。
可保障连现在才到第一个排,有了问题就找上级想办法要人,那后面还有四个排在那里等着。
以一窥全貌。
每个排肯定工作强度都很大,每个排都去找上面要人,这一圈下来,起码又得多上百来号人。
要是后勤人数都占了400多,无限接近于总兵力的一半。
那这个配置肯定是病态的。
不健康的。
陈军很理性的做出了分析后,确定要想解决后勤连的这些问题,就只能发挥咱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
想办法克服困难!
“那该怎么办呢?”
陈军埋头苦思了很久,就连后续检查的工作都停了,专门就解决这件事,不解决饭都吃不下。
就这么挖空心思想了半天,总算是功夫不负苦心人。
还真被陈军想到了解决方案。
陈军想起了后世的连锁酒店餐饮,他们为了控制自己的成本,更是为了能够让味道更加统一,大规模普及的一种运营模式——
中央厨房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诞生于五十年代,当时美国的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开发出了集中采购、集中加工、集中配送的方式,大幅度提升了出品速度。
等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央厨房模式已经成熟,并且开始在全球普及。
九十年代的中国相对落后,中央厨房模式已经出线了,但并不是很普及,基本上属于是小群体。
不是说没有钱搞不起,而是说消费现在还跟不上,根本用不上中央厨房模式。
而针对炊事排现在的难点,就是有着足够的食材和装备、设备,唯独在人手上面严重不足。
中央厨房这种运行模式,恰好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只要针对部队的餐食方式,还有部队的各种固定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改变,绝对能够圆满的解决问题。
陈军把自己锁在了办公室,就为了量身打造一套中央厨房方案。
又经过半天时间的伏案苦写,一个陈军认为完美适配于炊事排,能让炊事排能够出色的完成保障工作,炊事员的工作强度起码降半的方案,就这么热腾腾出炉了。
等陈军驱车赶到保障排,把写满纸的方案交给许志强。
看完整个方案,许志强眼瞪如牛。
被彻底的震惊了!
陈军这种中央厨房运行模式,完全是超过了他能够想象的空间,在他看来简直就是神一般的操作。
听有关陈军牛逼的传言很多,第一次感受陈军的牛逼。
许志强是真的服了,心服口服。
“副营长,你这方案太绝了。”
许志强惊为天人的赞不绝口道:“在炊事班搞一套中央厨房,八个锅同时开干,统一把饭菜进行加工。
减少了中间的分配运输时间,人员集中工作效率能够翻倍,所需时间绝对能够缩减一半以上。
中央厨房完成加工之后,每个连派一个五人组,只需要提前一个小时,把饭菜送到各连队进行加热,再负责把饭菜分配给各连的战士。
食物分发完之后,各连的炊事班重新返回中央厨房,接着下一餐的食材准备。
中间各种流程砍了一大半,省出来的工作量太大了,省出来的时间也很多,足够我们用来休息调整。
工作人更出色的完成,所发挥的人力却更少,绝,简直是太绝了,我老许想不服都不行啊,哈哈。”
最大的难题得到了解决,许志强实在是太激动了,兴奋的脸都变得通红一片。
第308章 全军“第一排”
炊事排转为中央厨房的新模式,属于是比较大的变动,需要改造厨房,还要重新安排工作任务。
全部办下来起码得小半个月,最快估计也得一个星期才能步入正轨。
陈军决定完工之后再来检查,现在工作暂时交给保障连的副连长,由他来亲自主持炊事班的改造。
紧接着就在许志强的带领下,陈军和史今一行来到了“供应排”。
之前供应排只有四十个人,在保障连的各排中排在倒数第二,仅仅比卫生排多了十个人。
在扩编后却有了大变化,人数一跃来到了六十人。
从倒数一下爬到了前列。
因为机械化部队油料是大头,八个连的油料供应,两个油料班根本顾不过来,所以特意加了一个油料班。
三个油料班共计三十名战士,现在运行的还算稳定。
陈军详细的逛了几圈油料班,还特意拿他们的工作日志看了,以及询问了各个班的战士相关情况。
发现的问题依旧还是有,只不过相比其他排和连要好很多。
都是一些小问题。
比如加油车和油罐车刚刚好,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问题,可只要有车子坏了,就会影响到油料供应。
某连队没有及时补充油料,就会耽误正常的训练。
陈军为了解决这个小问题,决定在原本的基础上再进行增配,让油料班的车辆有足够的富余。
哪怕有个两三辆同时坏了,也不会影响正常的训练。
试点合成营一切都在摸索中,开销比常规部队要大很多是正常,陈军觉得上级应该不会有意见。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小问题,陈军都让史今详细记录起来。
后续抽空把小问题解决后,到时就让史今这个营士官长负责执行,陈军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同时史今在营里的话语权,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让全营的战士都深刻意识到,士官长大大小小也是个官。
从油料班出来隔壁就是弹药班,还有为全营提供各种琐碎物品的物资班,情况比油料班还要好。
这两个班本身的工作性质,就不存在什么急迫性。
都是一次供应用很久。
各连把所需的弹药和物资列表,送到营部审批通过后,各连拿着审批的单据,自己开车过来取。
这两个班只要接收单据,清点出相应的物品即可,搬运都是各连自己负责。
相当于是仓库管理员,没什么太大强度。
哪怕是要保障全营八个连,只需要两个满编的十人班,就完全足够应付过来,且工作强度也相对轻松。
陈军只是交待了两个班班长,出入库登记务必要详尽,绝不可记烂账和糊涂账,基本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不是只有五十个人吗?还有十个人去了哪里?”
陈军把供应排一圈逛了下来,发现即便加上供应排的排长,也还有九个战士他没有看到。
“报告副营长,供应排比较特殊,它的物资供应是不稳定的。”
连长许志强连忙解释道:“比如今天打靶的连队比较多,弹药班可能就会比较忙,明天有几个连队同时搞拉练,那对油料的需求可能会比较大。
且每个班的工作都有一定技术性,从其他班抽调人员过去出公差,可能会因为对设备不熟悉而出事。
所以为了杜绝这种意外的可能,排长带了十个人组成了应急班。
这个应急班没有负责的区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各个班的技能,这样一来,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能调动应急班,解决临时人员上面的缺口。”
弹药班需要熟悉各种型号弹药,还要知道子弹、炮弹、榴弹、火箭弹等等,各种弹药的储存保养条件。
油料班需要熟悉各种加油事宜,以及各种储存加油设备的使用。
物资班的各种物资,也同样需要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