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最强合成旅

最强合成旅 第430节

  以陈军上上辈子的记忆,俄军因为国内实在是经济困难,部队的经费根本不够用,合成化步伐一直比中国慢。

  直到2014年的乌K兰危机后,才开始广泛使用“BTG”。

  翻译过来就是营战术群。

  这种营战术群的新型部队编制,本质上是以机械化步兵营或坦克营为核心,然后配上辅助的炮兵、防空、侦察、后勤等支援单位组成的模块化战斗群。

  BTG的优势是非固定编制,可以根据任务临时编组。

  特点是火力强、机动灵活。

  依靠炮兵和火箭炮远程摧毁目标,或尽可能地消灭敌有生力量和重要目标,再以装甲部队推进彻底摧毁目标。

  优点很突出,弱点也很多。

  首先是步兵不足,导致占领能力弱,需后续常规部队填线。

  所以强调打了就跑!

  其次是电子战和反无人机的能力有限,直白的说,就是信息化改革不彻底,只有合成化的壳,而没有合成化的灵魂。

  这一点在后续的俄乌战场上,彻彻底底的暴露了出来。

  最后是后勤脆弱,自我保障能力差,几乎不具备独自作战能力,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易被游击战切断。

  如果是在其他方面有弱点,或许还有办法救过来。

  可是在这三方面有弱点。

  注定了BTG活不久,并且来的很快。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的初期,俄军就投入约120个BTG,指望着这些新型部队,能够一口气拿下二毛。

  结果却是弱点进一步放大。

  步兵短缺缺乏驻防能力,后勤混乱无法进行有效保障,加上二毛无人机各种打击,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投入战场。

  被俄军寄予厚望的120个BTG,并没能展现出想要的作用。

  反而损失惨重,价值不如常规部队。

  于是仅仅过了半年多时间,2023年后的俄军又开始了大范围调整,逐步回归传统的师团编制,大幅度减少改编BTG,只保留部分精锐BTG。

  等于说俄军兜兜转转已二十年,军改最终等于改了个寂寞。

  又回归到了几十年前的传统大兵团作战。

  相比于到了2023年的中国,花重金打造的几十个重装合成旅已经成型,成为了让全世界畏惧的恐怖力量。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毛子现代化改革下的新型部队,从诞生到辉煌的时间不到十年,遇到了一点挫折就干脆砍掉不要,重新回归大兵团作战。

  正如德米特里学钢七营的打法编制,只打了一场败仗,就重新回归传统打法。

  一个摩托化步兵营传统兵团作战,蓝军总指挥部个个都有信心拿下174A,执行这次任务的一营也是信心十足。

  摩步一营不愧是来自中央师,配置真的称得上是俄军中的豪华级。

  三个摩步兵连都是12个班,三个30人的步兵排,加一个30人的火力排,战斗人员达到了120人。

  步兵班配置为指挥班长、RPK机枪手、RPG榴弹射手、AK步枪手、SVD精准射手等在内。

  每个班的火力配置,已经非常完善。

  再搭配每个连配置的火力排,拥有自动榴弹发射器班、反坦克导弹班、迫击炮班和大口径重机枪班,远程火力非常凶猛。

  在这个以山地丛林为主的地形,成建制的俄军作战营,确实有打硬仗的资本。

  因为兵贵神速要抢时间点,摩步一营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高速机动到了174A高地的外围。

  此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启明星都已经夜空闪闪发亮。

  驻防在174A高地上的蓝军,之前被钢七营骚扰了一两个小时,虽然没什么损失,但大家累得够呛。

  主要是神经上紧绷带来的疲惫,加上距离天亮是人咳嗽的时候。

  已经一夜没睡的蓝军战士们,还真没想到这时候还会有红军来袭,都忍不住在战壕里面打起了盹。

  就连派出去的明哨和暗哨,都因为过于疲倦而是放低了警惕性。

  这给了红军摩步兵一营好机会。

  没有再像之前那样用火炮洗地,洗完地之后再往阵地上冲。

  纯步兵营空间作战的摩步一营,选择了最为传统的步兵作战方式,那就是悄咪咪的往山顶阵地摸去。

  能无声的摸多近就摸多近,尽可能的缩短冲锋距离。

  毕竟一旦双方爆发战斗后,防守的蓝军会疯狂开火,进攻部队每往前走哪怕一米,都要用命去堆才行。

  而在双方没有爆发战斗前,红军每往前摸一米都是白赚的。

  传统的纯粹步兵攻坚作战模式,反而让摩步一营意外的占到了便宜,一口气派出去的两个摩步连,都顺利的摸到了山脚下。

  从山脚下继续往山顶上走,有了树林的掩护反而更加便捷。

  负责进攻的两个红军连想法很传统,那就是悄咪咪往山上走,能走多近就走多近,绝不主动开第一枪。

  蓝军的防备松懈,加上红军打法传统。

  还真起了化学作用。

  之前在攻打259阵地的时候,红军花费了半个连的损失作为代价,才好不容易摸到了山腰的位置。

  如今摩步一营没费一兵一卒,就这么摸到了174A高地的山腰。

  双方距离越近,越容易暴露。

  更何况红军一次出动两个连,两百多号人在山腰上摸索着直冲山顶,哪怕再小心也免不了打出杂音。

  一直都没有任何反应的蓝军哨兵,终于在这时候发现了不对劲。

  “敌袭,敌袭。”

  “哒哒哒哒……”

  随着哨兵扯开嗓门的大喊,再加上枪声打破山顶的宁静。

  红蓝双方步兵连的战斗,就此拉开帷幕。

第359章 给俄军狠狠上一课!

  红蓝双方都是俄军的摩步连,装备配置其实都是一样的,如果是正面打起来的话,基本是半斤八两。

  现在174A高地上的蓝军部队,占据着防守方有掩体加以高打低的优势。

  红军同时两个连进攻,占据人数优势。

  双方优势抵消,打起来势均力敌。

  红军两个连的火力排齐出,不断用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压制高地蓝军,掩护己方的步兵冲击山顶。

  蓝军借助工事掩体作为掩护,阻止红军步兵往上面冲。

  每分钟双方都有人阵亡。

  可剩下的人还在冲。

  整个战斗现场看起来就极为传统,除了用的武器比二战更加先进,其他和二战时期的高地争夺战没区别。

  174A高地蓝军在防守作战的同时,还向指挥部进行了求援。

  蓝军指挥部非常重视174A高地,生怕113被打穿的丑事重蹈覆辙,第一时间便调派部队前往支援。

  甚至放在大后方应急待命的炮兵营,都被派出来加强蓝军左翼防线强度。

  可惜。

  蓝军终究是没想到174A高地,红军部队会来一个回马枪,尽管回马枪的部队,不是开始的钢七营。

  可是防守上面的疏忽大意,终究是埋下了巨大隐患。

  红军一口气出动了两个连,并且悄咪咪的成功摸到了半山腰的位置,才被高地上面的蓝军哨兵发现。

  双方的距离已经太近了,留给蓝军的缓冲实在是太短。

  哪怕蓝军部队拼了命的反抗,各种当家绝活全都用了出来,也终究没能够挡住,乌泱泱往上面冲的红军部队。

  战斗爆发仅过了不到十分钟,蓝军的支援部队都还在半路上。

  蓝军高地就宣告失守了。

  当有一个班的红军冲上高地,沿着战壕开始进攻其他的蓝军,剩下的蓝军根本就没办法再有效防御。

  挣扎了仅仅不到五分钟时间,红军就全面拿下了174A高地。

  高地上的蓝军不是被“干掉”,就是在红军的逼迫下不得不逃离阵地,撤往后方的第二道蓝军防线。

  尽管红军只干掉了不到半个连,对于一个加强团来说压根不算什么。

  可是在如今红军大部队进攻受挫,士气正好处于低迷的关键时刻,拿下174A高地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拿下蓝军高地就代表胜利,能够极大提升红军大部队的士气。

  总指挥德米特里接到前线战报,得知摩步一营已经顺利拿下174A高地,激动的毛胡子脸都红透了。

  对于德米特里来说。

  这一战可不只是鼓舞士气,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代表着德米特里的传统打法,一点都不输于钢七营的合成化部队新型打法,甚至证明了更加适合俄军部队。

  毕竟前面的合成化联合营输了,现在的纯步兵传统打法却赢了。

  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通过实战证明了自己的战术,传统的依旧是最有用的,德米特里的信心大涨,决定趁热打铁再下一城。

  命令已经拿下174A高地的一营,继续进攻蓝军的第二道防线。

  德米特里也想来一把打穿蓝军防线!

  有一说一。

  摩步一营才刚刚拿下高地,对后方的蓝军防线完全没有任何情报,德米特里这么安排属实急功近利。

首节 上一节 430/4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的谍战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