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50节

  其他重民社成员听闻,也纷纷响应:“我等愿意追随!”

  毕竟,如今稍有见识的人都明白,米脂已然成为了一个危险的战争旋涡,“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他们还是深知的,现在不逃离米脂以后就很难了。

  大同报馆。

  此地早已今非昔比。曾经的报馆区域已迁至别处的院子,如今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米脂的政治核心。米脂的田籍、户籍等重要资料,通通都迁移至此,三百余大同社员承担整个米脂的政务。

  和明朝的小政府不同,大同社追求的是大政府,把原本士绅的权利收回,好处是权力更加集中,大同社的命令可以下达到村里,坏处是政务量暴涨了几十倍,齐绍光做县令的时候,除了收税的这段时间,其他的时候都是风花雪月,吟诗作对。

  而刘永等人忙得焦头烂额,仿佛置身于一场永不停歇的风暴之中。

  他们不仅要忙于米脂的田赋征收工作,追缴士绅们拖欠的粮食,重新梳理划分原本的田籍;还要在米脂精心组建一套属于大同社的军事体系,为即将到来的残酷大战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为这套军事体系筹备足够的后勤物资,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然而,祸不单行,周边的流民如潮水般涌进米脂。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宝贵的人手,去安置这些流民,为他们寻找合适的活计。如此一来,政务量陡然暴增了十几倍,每个人都被繁重的事务压得喘不过气,简直如同牲口一般连轴转。

  这一日,朱治和周晓珊两人神色匆匆,拿着统计好的文件快步走到刘永面前。朱治率先开口说道:“主簿,经过统计,整个米脂已有 3000户加入了咱们的民兵体系。接下来,要对他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这期间,需要 6000套训练服,预计花费 1800两银子;每人配备两双牛皮鞋,这部分花费 300两。民兵训练期间,每日需要 2升口粮,冬训为期 100日,总共需要划分 6000石粮食。另外,还需要 3000支火枪,3万斤火药。而且,目前飞雷炮的射程还是太近了,考虑到日后要面对明军主力,火炮必不可少,所以护卫队计划建立一个火炮营,需要铸造十门火炮,需要1200余两。”

  刘永接过文件,看着这长长的清单,不禁苦笑着摇头:“光这些开支,就得两万两银子啊!要是没有张光等人搜刮来的那些钱财,只怕咱们根本养不起这样一支军队。”

  但他深知军事建设对于大同社的重要性,稍作思索后,还是果断地盖上了他主簿的大印。

  此刻的他,越发明白先生当初坚持追缴田赋的深意。在如今这种既要赈济灾民、又维持米脂局势稳定,还要扩充军备的情况下,每一项开支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即便是收了三成的税,也无力承担如此巨额的费用,也只有米脂那些家底丰厚的大族,才有足够的财富来支撑这些开销。

  刘永再深入想一想,大明朝廷现在不也是要面对一样的局面,因为内部的组织力涣散,征收不到足够的税赋,朝廷的收入根本不能同时满足赈灾,军事开支和日常的行政开支,一只手就要接住三个球,如何不手忙脚乱,难以为继。

  朱治和周晓珊离开后,文书郑云帆前来通报:“主簿,下面米脂的马帮求见。”

  刘永微微点头,说道:“请他们去会议厅,我这就过去。”

  在大同报社的会议厅内,田然和高迎祥等人带着一脸好奇与期待,早早地等候在那里。

  田然心中感慨万千,思绪不禁飘回到一年前。那个时候是大同社把他从黑风寨手中救出来,是他的救命恩人。

  而且徐晨不仅救了他的性命,还帮他拿回了自家的货物。自那以后,他仿佛否极泰来,前往草原的一路上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任何事故,顺利地将货物销往草原,又从草原购置了牛羊马匹和羊毛等货物,满载而归回到米脂。

  而那段时间,恰逢大同工业区大规模扩张,对各类物资的需求如饥似渴。田然带去的牛羊马匹、羊毛等物资,都被大同社大量收购。这一年下来,田然往返于米脂和草原之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赚得盆满钵满,利润翻了好几倍。

  尤其是近期,大同社先是在河鱼堡进行分田、分钱的举措,之后在米脂也如法炮制。

  大量的银钱流入普通农户手中,使得农户们对耕牛的需求激增了好几倍。不仅如此,大同社对战马更是实行全包的政策,这一系列变化让田然的家业瞬间扩张了好几倍。

  高迎祥同样一脸新奇。他本是安塞人,以贩马为生,但以往生意做得并不顺遂,没有固定的商道,有时为了生计,还不得不兼职做刀客、马匪,也因此练就了一身骑射的好本事。

  随着大同社在米脂的势力不断扩张,他终于在草原和米脂县之间建立一条稳固的商道,他的生意开始好了起来。过去在大漠上无人问津、近乎无用的羊毛,如今变得身价倍增。米脂对牛、羊、马匹的需求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像羊毛布这样的特产,运输到草原后,能获得几倍的利润。短短两年时间,他的家产扩张了 10倍,马队规模也扩大了三倍。

  就在这时,刘永快步走进会议厅,拱手抱拳,面带微笑地说道:“某来晚了,实在抱歉!”

  田然等人连忙起身,客气地回应道:“我等也是刚到。”

  刘永走到首位坐下,而后示意众人也纷纷落座,接着开门见山地说道:“各位都是米脂有头有脸的大忙人,某就不绕弯子,长话短说了。如今,我们大同社因发展所需,急需 2000头牛,五百匹战马。各位放心,战马的质量越好,我大同社给出的价钱就越高。就看各位有没有本事,能在这当中赚得盆满钵满啦!”

  田然等人听闻刘永的需求,彼此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一丝惊喜与激动。这无疑是一笔令人咋舌的大买卖啊!光是那 2000头牛,价值就高达上万两银子,更别提那价格更为昂贵的战马了,算下来,这妥妥是一笔几万两的大生意。

  田然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刘主簿,实不相瞒,如今整个草原对咱们米脂的羊毛布和羊毛衣都近乎疯狂地抢购。咱们大同社若想顺利换到优质的战马,充足的羊毛布和羊毛衣那是必不可少的前提。然而,当下纺织厂的产能实在有限,我们即便排队等候,也很难获取足够数量的布匹和毛衣。如此状况下,想要换到优质的战马,实在是困难重重啊。”

  高迎祥也赶忙附和道:“刘主簿,现在在草原上,只要咱们能拿出保暖的羊毛布和毛衣,那些牧民简直什么都愿意跟我们交换,哪怕是他们视作珍宝的宝马良驹。”

  刘永听闻,微微点头,略作思索后说道:“明白了,某会即刻通知纺织厂主事,让她务必优先供应你们所需的羊毛布和毛衣。”

  “太好了,刘主簿!我等愿为您效犬马之劳!”当刘永明确同意优先供应羊毛布和毛衣后,现场众人几乎不假思索,立刻纷纷向刘永表忠心。

  虽说如今大同社的种种举动,几乎已等同于公然谋反,但田然和高迎祥他们对此却并不怎么在意,其中缘由有二。其一,他们本就游走于大明律法的灰色地带。往好听了说,他们是往来各地的商队;可往难听了讲,他们实则就是走私商人,他们做的就是半匪半商的买卖。长久以来,他们对大明的王法本就缺乏足够的敬畏之心。

  其二,他们是大同社扩张发展以来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大同社将士绅的财富重新分配,使得大量财富流入米脂的农户手中。如此一来,米脂农户对各类商品的需求急剧增长,足足旺盛了好几倍。在大同社治理下的米脂,他们的生意愈发红火,家产也跟着扩张了好几倍。他们已然深深融入了大同社构建的这一商业体系,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因此,对于帮助大同社,他们不仅毫无反感,甚至还十分乐意。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十月十八日。

  阳光洒在大同工业区的孙可旺家中,兄弟俩正忙碌地收拾着衣物。

  孙可旺一边仔细地整理着包裹,一边不放心地叮嘱弟弟孙磊:“到了宋家沟村,记得给大哥传个消息。要是缺了什么少了什么,尽管跟大哥说,大哥一定帮你置办妥当。”

  孙磊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满不在乎地说道:“大哥,你就别操心啦!俺这又不是去吃苦,分明是回乡下去当地主呢!而且宋家沟村离这儿又不远,俺要是有空,肯定会回来看大哥你的。”

  的确,自从上次宋家沟村大战过后,大同社便如同脱胎换骨一般,迅速朝着军事化的方向发展。

  秋收结束后,大同社收获的十几万亩土地很快被重新规划分配。整个米脂,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户都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只要申报,一户便能分得 50亩土地。不过,这土地可不是白给的,农户们需要承担相应的军事义务。

  但米脂地处九边,村民们一听这条件,心里顿时明白过来,大同社是想要自己这是成了军户。

  虽说在大明王朝,军户的名声向来不太好听,但这 50亩土地可是实实在在的财富,价值两三百两银子呢!有土地是财主,没有土地才是军户,所以,报名的人十分踊跃,大家都想着,甭管名声如何,这土地可是关乎一家人的生计。

  有了军户,自然需要有人来训练他们。徐晨从护卫队中精心挑选出 50位队员,任命他们为民兵队长。每个队长前往的村子,都会分配 100亩土地给他们,这土地便是他们的军田。

  好吧,徐晨虽然不喜欢朱元璋,但却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军户制度在打天下还是非常实用的,他稍微删减一些就套上来用了。

  徐晨对明末的枭雄都是鄙视的,田都不会分,还打什么天下。

  随着这套制度的推广实施,大同社一下子就招募到了 3000名士兵。孙磊他们便是这第一批民兵队长,肩负着亲自训练大同社第一批义务兵的重任,他们将为完善大同社的军事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磊笑着对哥哥说:“大哥,你在护卫队也要继续加油努力呀!俺们兄弟俩不妨比一比,看看以后谁带领的兵更多。”

  孙可旺爽朗地大笑起来:“那兄弟你可得加快脚步!俺现在已经是护卫队的骑兵队长,手下可有一支百人的骑兵小队呢,在大同社也算是中高层军官啦!”

  孙磊笑道:“俺在宋沟村也有几十个兵,等立功之后还会扩大,骑兵却不是那么容易扩大的,兄长你就等着听俺的指挥把。”

  孙可旺笑着拍了他一下,而后他背着孙磊的宝贵来到营地前。

  而营地这里已经满是准备下乡的士兵了。

  一队马车在营地之外,这些都是后勤物资,孙磊把自己的包裹丢上马车坐上去,而后对孙可旺挥手道:“大哥保重。”

  孙可旺道:“好好练兵,不懂的就多看先生编写的兵书。”

  “俺知道了。”

  而后孙磊随着马车缓慢离开营地。

  中午时分,孙磊乘坐着一辆满载物资的马车,缓缓来到了宋家沟村。

  宋加沟村的村长早就得到了消息,一看到孙磊,立刻满脸笑容地激动上前,紧紧握住孙磊的手:“您就是孙磊队长吧?可把您盼来了!”

  孙磊微笑着点点头:“我是孙磊,是社里派到宋沟村的民兵队长,接下来,就由我负责训练村里的民兵。村长,麻烦您叫村里的人来,把马车上的物资全部运到民兵部去吧。”

  “好嘞!”村长立刻应道,转身招呼当地的十几个青壮劳力来到马车旁。众人七手八脚,将马车上满载的粮食、军服,还有一些用于模拟训练的木头火枪,都一一搬了下来。

  在村长的引领下,众人来到一间颇为完整的四合院前。村长指着院子介绍道:“这院子以前是一个姓孙的地主家。后来他家的地被收了,人也跑了,这院子就空下来了,现在村里就把这儿改成民兵部了。”

  孙磊在院子里转了几圈,仔细打量着。他将一间房屋定为武器库,一间作为粮仓,又选了一间给自己居住,而大厅则作为办公的地方。

  物资安置妥当后,孙磊在村长家简单地吃了一顿饭。

  饭后,他请村长召集村里的民兵。待民兵们集合完毕,孙磊神色严肃地说道:“明天开始,大家就要正式投入训练啦!外面的形势想必大家都清楚,那些敌人虽然暂时被我们打跑了,但他们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大家想要保住自己家里分到的土地,那就给我认真操练,用手中的枪,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台下招来的民兵们个个神情凝重,他们心里明白,这土地来得不易,既然拿了,就是拼了命也不会放手。

  孙磊接着说道:“俺再跟大家说一说训练的福利,俺们民兵虽然没有俸禄,但训练的补贴还是有的,每个人都会发放两身训练装、两双牛皮鞋。训练期间,包中、晚两餐,每人每天还有定额 2升的粮食。

  每训练一个月,大家就要去大同工业区的军营区进行会操,会操成绩前三名的,将会获得奖励。都听清楚了吗?明天辰时,准时过来操练!”

  “知道了!”民兵们齐声回应。

  孙磊眉头一皱,提高音量说道:“你们现在已经是军人了,要用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点名的时候要大声答‘到’,回答命令要说‘是’,回答要清晰短节,不能再用老百姓那种‘知道了’的口吻。都听清楚了吗?”

  “清楚!”民兵们这次的回应整齐而响亮。

  “现在,你们从队伍里选出 5个人担任什长,再选 5个人担任伍长。”孙磊命令道。

  士兵们听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后推举出 5个平日里威望较高的人担任什长,又选了 5个威望稍逊一些的人做伍长。

  “好,解散!”孙磊一声令下,民兵们各自散去。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民兵们就早早地吃了早饭,来到了民兵部。孙磊早已等候在此,他带着民兵们开始跑操,路线主要是围绕着村子跑一圈。

  可这看似简单的跑操,没跑多久,队伍就乱成了一团。什长找不到自己带领的士兵,士兵们也迷失了方向,与自己的伍长失去了联系。

  孙磊见状,气得脸色通红,一大早便把民兵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随后,他命令士兵们站军姿,开始传授什长和伍长队列条例中的内容。

  此时正值农闲时间,村子里的男女老幼都觉得新鲜,纷纷围了过来观看。

  只见民兵们练习一个简单的向左向右转,却状况百出,洋相尽出,惹得围观的村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可把孙磊气得够呛,嗓子都快吼冒烟了。无奈之下,他灵机一动,让村民们把左脚的牛皮鞋脱下来。如此一来,大家就能记住,没穿鞋的那只脚是左,穿了鞋的那只脚是右。

  就这样,在一片混乱与欢笑中,孙磊艰难地带领着民兵们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训练。

第107章 ,养寇自重与层层挪用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十一月三日。

  榆林镇总兵衙门内,气氛略显凝重又夹杂着几分躁动。榆林镇总兵官杜文焕,召集了榆林守备以上的高级军官,同时还邀请了延绥巡抚以及榆林卫镇守太监前来议事。

  议事厅里,明军的各位守备们早早就到了,彼此之间正小声地八卦着各种消息。

  建安堡守备张成满脸好奇,凑近身旁的人,压低声音说道:“听说赵保国栽了大跟头,连几百乱民都没打赢,这事儿是真的吗?”他所在的地盘离河鱼堡较远,对于这件事,只是道听途说,心中半信半疑。在他想来,几百个乱民怎么可能打得过赵保国那上百家丁呢?上百全副武装的家丁足够击溃一个草原万人的大部落,可又觉得这传言既然能传出来,想必不会毫无根据。

  归德堡守备尤世辛嘴角带着一丝兴灾乐祸的笑意,接话道:“何止是没打赢啊,他连自己的老巢都被这些乱民给攻占了,到现在生死都还不明呢!”

  “我知道这事儿的详细情况!”另一个守备迫不及待地说道,“乱民的首领叫徐晨,还真有点领兵打仗的本事。他把赵保国的家丁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又巧妙地蛊惑那些军户。

  你们也都清楚,下面的军户都三年没发粮饷了,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被那徐晨一煽动,直接就倒戈了。在这些军户的带领下,河鱼堡一天都没能扛住就被攻破了。”

  “这个徐晨还挺有心机,没直接杀了老赵,只是把他关了起来,估计是想以此来迷惑我们。但他也不想想,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可能瞒得住?

  贺人俊都被徐晨给砍了,贺人龙这段时间天天跑到总兵府求援。但咱们榆林卫现在是个什么状况,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拿什么出兵去灭匪。

  守备张杰双眉紧锁,满脸忧色说道:“这军饷早该发下去了啊!再这么拖着,底下的兄弟们怕是要彻底乱套了。某可实在不敢带兵去夺回河鱼堡,就怕到时候背后冷不丁挨上士兵的黑枪,那可就冤枉死了!”

  众人听了,皆是无奈地叹气,他们心里都清楚,这军饷之事已经成了榆林卫上下的一颗定时炸弹。

  努尔哈赤造反,朝廷用尽全部的力量都没摁住这股叛军,甚至辽东战场上朝廷节节败退,国库也给打空了,从天启4年开始,榆林卫就断绝军饷了。

  去年,魏忠贤在朝堂上掀起狂风巨浪,对东林党展开了全面打击。待局势稳定后,今年他更是与各方势力周旋妥当,将大明的朝政大权牢牢握在手中。

  魏忠贤此人,虽非善类,但毕竟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深知士兵们的疾苦。他心里明白,三年不发粮饷,那军队必然会生出大乱子。

  今年三月末,魏忠贤便开始有所动作,他派出自己的心腹太监前往各镇,取代原本的镇守太监。这其中,榆林卫也在他的关注范围内,上头特意拨下了 100万两的欠饷。按照以往户部拨款的惯例,这笔钱从户部拨出,就要漂没三成。不过这次,因魏公公格外重视,户部也得给这位“九千岁”几分面子,所以只是稍微克扣了一成。

  五月,镇守太监魏翔带着 90万两饷银来到了榆林卫。这消息一传开,榆林卫从上到下,无论是总兵参将,还是底层的小兵,无不翘首以盼,就等着这笔饷银能早日发到自己手中,解一解多年的困苦。

  然而,事情并未如众人所愿那般顺利发展。镇守太监魏翔途径山西的时候,当地颇有势力的商帮范家找上门来,请求借 50万两银子,期限三个月,并承诺三个月后归还时额外奉上 5万两利钱。

  魏翔心想,反正这些大头兵都已经等了三年了,也不差这三个月,便答应了下来,如此一来,原本该发放的军饷便又没了下文。

首节 上一节 50/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