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第215节
袁术眉头皱得更深了。
若不是亲身经历,他可能觉得沮授在胡扯。
可他真正感到了寿春摇摇欲坠的状态,竟觉得沮授说得句句在理。
但凡刘备军在路上睡了一顿觉,寿春可能就陷落了。
但凡刘备军没有千里奔袭袁绍军,接连攻破前军和中军,斩杀敌军绝技大将,让袁绍军阵脚大乱。
恐怕以他们的疲惫之师也吃不消袁绍军的反扑,最终导致营救失败。
这样看来,刘备来营救他几乎是九死一生啊。
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导致惨败而归。
不仅没营救到他,还得罪了袁绍,不会有好下场。
袁术动容道:“他明知如此凶险,还是要救我吗?”
李业点点头:
“玄德公说,他以前就是个小人物,多亏了主公资助,这才在短短时间内有了如今的成就,”
“他非常感激您,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救您。”
袁术感慨道:“玄德确实是个忠厚人呐。”
李业说道:“然后那沮授就急了。”
袁术乐了,以稳重著称的沮公与也有急的时候。
于是问道:“沮授怎么说?”
李业道:“他说如果刘备执意要救您,一旦袁绍败北,陷入危险的境地,他将不排除劝袁绍联合董卓与您抗衡。”
都说只有敌人最了解对方。
袁术和袁绍从小一起长大,交手了那么多次,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袁绍。
袁术轻笑一声:“袁绍这家伙虽然讨厌,但不会和董卓联合的,沮授这是在诈刘备,确实是急了。”
“玄德怎么说?”
李业道:“玄德公没说什么,但他的部下都觉得救我们是一件划不来的事情,但又怕玄德公被人说不忠义。”
“于是沮授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他说不如不出兵,或者按照正常行军速度过去救您,按时睡觉,按时吃饭。”
“如此一来,没有人会责怪玄德公不忠义。”
“只要给他们攻打寿春的时间,让他们攻下寿春,依旧会给玄德公三公之位。”
袁术深吸一口凉气。
这方案可太致命了。
直接让刘备三赢,又赢得名声,又能获得三公之位,还不用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来救他。
袁术不敢置信地问道:
“这样的条件下,他还是要选择来救我吗?”
李业真心感慨道:“玄德公不顾部下劝阻,力排众议,依旧选择来救主公。”
“当真是忠义之士啊!”
袁术看向东海方向,动容道:
“玄德如此待我,我定不负玄德!”
....
袁术军和刘备军一路追杀,直到把袁绍军赶到九江郡外才停下来歇息。
他们还不能回寿春复命。
他们要一直追赶袁绍军,直到把他们赶出豫州。
这一战,击杀加上收降的袁绍军有一万余人。
加上袁绍军一路攻城夺寨,伤亡人数有一万余人。
中途逃兵,溃兵一万余人。
八万余兵马攻打寿春,刘岱只带了四万余人回来。
可谓元气大伤。
如今他们已经没有继续进攻寿春的能力。
只能往北撤离。
袁术军和刘备军休息,袁绍军也趁机喘一口气,坐下来吃口烧饼。
几位军中高层灰头土脸,围坐在一起开会。
刘岱垂头丧气地问戏志才:“接下来怎么办?”
戏志才遥望北方,说道:
“北上与田丰汇合,回兖州鲁郡集合,看看能不能配合颜良,东进东海,直捣黄龙,直接把刘备拿下。”
第174章 偷袭刘备计划
闻言。
众人面面相觑,皆露出惊讶的表情。
都败成这样了。
戏志才还想打吗?
戏志才解释道:
“如今袁术守住了寿春,荆州又即将拿下,手握荆州、豫州、扬州,在未来已成定局。”
“这对我们十分不利。”
“如今大战未定,我们依旧还有可乘之机。”
“如今关羽赵云两位核心大将在南方。”
“不出意外的话,张飞应该在北方与颜良对峙。”
“而且你们发现了吗?那一箭射穿军阵的老将也在我们这边。”
“这样看来,身在东海郡的刘备应该没有大将可用了。”
“趁着东海空虚,我们也许可以趁机拿下刘备。”
“如果我们成功挟持刘备,关张赵等猛将也将为我们所用,公孙瓒也会站到我们这一边。”
“届时,局势也许就发生逆转了。”
众人的眉头渐渐舒展。
觉得这个计划竟然有可行性。
从兖州鲁郡到东海郯县也不过半日时间。
若是从鲁郡向东突袭没有防备的刘备,成功率是非常大的。
但是还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程昱道:
“关羽在后面紧追不舍,如果不处理掉他,恐怕我们不能偷袭东海。”
“况且那荀休若可以感知杀意,如果我们向郯县发起突袭,他们就能提前预知,”
“如果我们要拿下刘备,就要做好强攻的打算。”
“否则一旦刘备守住一两日,求救信送到关羽或者张飞手里,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众人赞同程昱的说法。
认为刘备敢把大将都派出去,不就仗着有荀休若在身边吗?
戏志才道:
“关于解决关羽的尾随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我们先回沛县西边的丰县,假意要在丰县休整。”
“并不断派出斥候,做出要反扑的动作,吸引关羽前来攻打。”
“而我们只需要借着丰县城墙掩护,与关羽对峙即可。”
“同时给颜良送信,让他想办法拖住张飞。”
“如此一来,我们至少有一日的时间可以悄悄往东边分兵突袭郯县。”
众人纷纷点头。
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虽然刚刚打了败仗,兵疲马乏。
但依托城墙掩护,还有于禁、程昱等人的绝技,拖住关羽一天并不是难事。
程昱问道:“你打算怎么分兵?”
戏志才道:“如今文将军受了重伤,无力应战。”
“只能由文则(于禁)和儁乂(iùn yì 张郃)留下来帮忙守丰县。”
“而妙才的神速非常有利于登城墙,我觉得由妙才负责这次突袭行动最好。”
“不知妙才意下如何?”
夏侯渊点点头道:“我没有问题!”
刘岱关心的是兵力问题:“不知妙才认为率领多少兵马合适?”
上一篇: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