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第555节


“英国人和法国人,已经不堪一击了。”日本人首先反应了过来。他们望向东南亚的目光更加的热切。仅仅一百多万的俘虏就抽干净了英法国的大半残存的兵力,剩下海外的部队那里还能把心思放在安稳殖民地上?

眼看着德国人一路挺进已经跨过了一战时期的战斗遗址,逼近巴黎了,日本人也行动了起来。在广西和海南的日军快速的集结,并逐步的向越南边界逼迫。但摸不清后边的发展,日本人依旧保持着最后一道底线,没有攻入。

原来的历史上,日本人是在法国的维希政府建立以后,才在9月份入侵越南的。几天之后才与德国人确定了同盟关系,签订了三国公约,正式形成三国轴心世界。

但此时德国人因为需要拉拢先锋军和山寨公司,所以对日本人不冷不淡的。使得日本人并没有急着趁火打劫。他还需要辨析一下其他国家的意见。

面对着德国人强大的武力展示,在芬兰农给了个灰头垢面的苏俄也坐不住了,本来和德国人签订了互补侵犯合约,打算缓和几年来备战,岂料号称世界最强大的英法联军竟然一塌糊涂的败了。他们不得不加紧了战备和扩张。波罗的海三国因为占据着波罗的海的港口,使得苏俄并不能很好的防御来自波罗的海的进攻。如果有人从爱沙尼亚等三国登陆,顺势推进,可能直接就威胁到莫斯科。

这种不安定因素,苏俄人向来都是用凛冽的北风摧垮在萌芽状态。如果不及早处理,让德国人从西边空出手来,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

苏俄人也立即调兵遣将,兵陈三国边界。这时候,德国人因为有合约限制,加上西线战事未了,插不上手。英法更是无法伸手,此时苏俄可以放心的生米煮成熟饭。

“如果伦敦陷落,那我们共和国也将陷入一场天大的危机。不光是经济上,而且军事上,我们的本土也容易受到德国人的威胁。如果让德国人整合了欧洲的力量,他们的军舰和潜艇会直接开到纽约来!”罗斯福拍了一下轮椅的扶手,沉声说道。

“可惜,国内的不少人只想着用战争刺激经济的发展,却是没有看到时局变化太快了。如果我们不扶持一把英国,恐怕到时候就来不及了。”罗斯福继续说道。

他的对面是威尔吉,这是40年刚脱颖而出的共和党选出来的总统候选人。这个以前毫不知名的新手一开始就抨击罗斯福新政效率低,尤其是罗斯福已经连任第三届,也是为人诟病。但罗斯福的注意力不在他这里,这张新面孔也只是一个传话筒而已。

美国人的总统虽然是财阀手中的一把刀,但如果总统根深蒂固后,这把刀可以反过来伤害那些舞刀弄棒者。不少总统试图摆脱傀儡的命运,但绝大多数是以被刺身损,美国总统的被刺杀的概率使得他的风险性堪比煤矿工人。

但罗斯福经过了两届的总统后,势力已经不是那些大亨们可以轻易活动的了。此时美国的关系有点像是华夏晋朝的士族、隋唐时候的几大家族和皇帝皇族的关系。当总统的势力发展后,形成的利益集团很渴望代替老的财阀。虽然美国总统死掉了不少,但美国的大财阀也倒下了不少。

而罗斯福正是这样一个强势的总统,就连第三任总统的职位,也依旧攥到了手中。若不是后来他离奇死去,恐怕美国也会有一位终身大总裁一下。

美国在罗斯福的经营下,越来越强,已经不需要孤立主义这件外衣了,罗斯福也有心在有生之年,把美国的力量展示到世界上。

大国的崛起的时间都是按照十年为单位的,美国人早在一战前就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了,而且一战还获利不少,但依旧算不上世界第一强国。继续发展了二三十年,经过了二战的洗礼后,才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这些年受到英法日德等强国的干扰,美国人甩出了孤立主义,一心发展国内,稳固国内的市场。

但他们从没有搏击世界巅峰的努力,看看美国人在二战中的很多武器,都是早早的就有了相关的设计,并不是匆匆急就。

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美国人需要好多借口以及合适的机会。

罗斯福此时说的这些话,就是为了要议会通过《出口控制法案》,来引爆最佳时机。RO!~!

第二卷扬帆,38到39第472章先锋军的魅力所在

第472章先锋军的魅力所在

《出口控制法案》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出口物资上一卡,无论是对象还是品种价格,都要过一下手。

这样强大的指挥棒,那些财阀们自然不肯让罗斯福轻易到手。不过,英法危急,无论是欧洲也好,亚洲也好,两大洋都不是很安宁。需要有根指挥棒来控制一下出口的倾斜方向。在一系列的妥协和平衡后,这个法案有最终提前一个多月出台了。

这个法案即针对英法,又针对日本人。

其中对于英法则是加大支持力度,好让欧洲磨盘转动的更加长久一些,这样美国的产品才能源源不断的卖到欧洲去。相应的,送去欧洲的物资多了,送去日本人的就少了。而且随着战争的加剧,钢铁、橡胶、油料等战略物资就需要囤货提价,对于日本的供应就更少了。

此时,英法身陷欧洲磨盘,荷兰更是早早就向德国人投降了。此时的东南亚地区已经解开了所有的武装,日本人也在蠢蠢欲动。

东南亚的粮食、橡胶、锡、石油、各类木材等都是众人眼中的大肥肉,就连美国人也是一直很眼热。但那些地方是他的盟友们的,美国人一直没有借口伸手,只能抱着菲律宾朝外流口水。和孟享的想法一样,急不可耐的日本人成了美国人想打造的一把利刃。不同的是,美国人的打算是让日本人来砍英荷法,而孟享的计划中多了一个美国。

美国人也考虑到了通过日本人的手自残一下的这一招,但一开始也没有想到珍珠港的这一手。他们的打算中,到时候出现一个西班牙那样的事件,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从菲律宾来出手接收了。当然原来历史上,后来他们知道了珍珠港的计划后,也是顺水推舟的演了一场苦肉计。

不过这个时空,日本人被先锋军揍得不轻。孟享一直担心这把刀举不起来,虽然特地安排了不少的布置,但世事难预料。

孟享没有想到美国人竟然也把主意打到了日本人的头上。其实这也不奇怪,哪个国家的国家战略不是以十年为单位计数,眼望百年的,只顾眼前的那点利益,一旦走进死胡同,那可不仅仅只是越发展越狭窄的问题。

他此时倒不是很担心日本人的问题,此时日本人已经奈何不了先锋军了。倒是先锋军正在露出势压日本人的姿态。

不过,先锋军一直没有采取行动,这几个月除了巩固战区内部,发展经济,就是剿灭躲到了山里边的日本人了。

当初躲到秦岭去的原驻蒙兵团司令官莲沼蕃中将带领的一万多鬼子,在坚壁清野下苦熬了半个冬天的严寒后,在看到春花遍地开放后,就被先锋军堵在一处山石裸露的山谷中,困了两个月。等到再也没有日本人的死士冲出来后,先锋军的侦查人员进去后,只看到了遍地骨头,和剩下的一百多啃着皮包骨头的大腿胳膊,眼神呆滞的日本兵。

自杀的莲沼蕃中将也只剩下了一个还算完好的人头。其他的部分再也找不到了。

而另一路,由板垣征四郎带领着,一路坚决的向东南。当时的商洛、伏牛山一带被汤恩伯控制着。坚壁清野落实的并不彻底,被板垣征四郎领着队伍偷空逃了出来。在被汤恩伯留下了五千鬼子后,竟然突破了层层防线窜入了河南。但很不幸,河南基本上已经被先锋军控制了,在先锋军的连连伏击下,板垣征四郎身边只留下了六千多人逃进了桐柏山。但在桐柏山他们碰到了从信阳撤下来的第14师团和第106师团的残敌。

当初第14师团和第106师团通往安徽的路途被56军堵住,就连大别山都过不去,只能退往桐柏山。

孟享也到没有想到板垣征四郎像个不死的蟑螂一样,竟然一直顽强的挣扎着,日本人占据了田王寨,缩在桐柏山中势力竟然一下达到了两万多人。不过,先锋军也以此为借口,57军直接进入了湖北,接管了襄樊,并迅速统管了枣阳、随州、广水各地,与信阳连起来,直接把这支日军堵死在桐柏山中。

因为先锋军进入湖北引起了中央政府的严厉斥责,但此时孟享也顾不得这些,屡次让鬼子逃脱,虽然也有先锋军不着力的缘故,但也让他有些恼火。

“难道还要打造出一个鬼子的长征英雄不成?”孟享恼怒道。日本人已经借着这件事情在国内大肆宣传,低调处理了那些被歼灭的鬼子,随之神化了这一支从山西,辗转陕北,河南,并跳出中央军和先锋军围堵的英雄队伍,并经常用来证明先锋军并不可怕。

板垣征四郎的名望再次大升,也激励了更多的日本人参军。至于原驻蒙兵团司令官莲沼蕃的死则是直接被人忽视了。

对此,孟享铁了心要把日本人的这支鼓吹为英雄的队伍灭掉,但中央军的实力实在是让人不放心。这2万多名鬼子从若是向南冲出来,说不定能冲破中央军的封堵,直接威胁到武汉。原历史上随枣会战就是在随州和枣阳一带。真要那样的话,可就太丢人了。

所以,孟享这才命令57军进入湖北,快速的接管了桐柏山周围的县市,也引来了老蒋的强烈不满。此时南边中央军的枪口都对准了先锋军,如果再有异动,可以直接开枪。老蒋还向先锋军讨要这些地区,但先锋军吞到口中的就从来没有吐出来过,又耍起了民意公投这一招。

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就是如此了。低保白送百姓好处的政策屡试不爽,而之后的全民公投也是被先锋军吃得死死的。

当然这背后,离不开先锋军组织体系的功劳。

从古到今,聪明人、圣贤之士从不缺,好政策也是比比皆是,但却没有多少奏效的,要么是执行时间短,要么是地域局限多,有的干脆就是一纸空文。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执行的问题。

中央党早早就喊出了减租减息的口号,但落实起来却是差之千里,只流于形式。

自古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和小吏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歇,即使后世,也一样。这其中就牵扯到执行的问题。

后世之所以新朝换代,最根本的就是组织的强大可以渗透下层的方方面面,维持住稳定。这就是严密的政党体系的优点所在,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强化组织和集体的同时,也在弱化个体的人性化因素。同时维持一个庞大的组织网络,必然是引起行政成本的巨幅增加,而且这么庞大的一个体系,必然自成系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新阶层。

当然还有更多的缺点,使得孟享不敢再以此为标准。发挥民众的主观能动,民众自己管理自己,政府宏观调控,如此或许能消除很多的麻烦和隐患。

但此时的百姓,虽然有小人物的狡黠,但碍于眼界的狭窄,只关心身边和眼前,所以使得思想容易为人左右。这就需要政府过多的引导,这也是发挥基层组织的时候了。而孟享手中就掌控着一支最是严格的基层大军。在四五万严格按照指令办事的克隆人的监管下,先锋军的政策已经保障了落实到民众半自治的乡镇没问题。下边的自治的村庄也可以监督到位。
首节 上一节 555/9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下一篇:空降抗日突击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