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111节

  因此,在双方的默契之下,鬼子只带着枪支弹药撤回了县城。

  陈铭不急着吃县城外据点的鬼子,打算把鬼子全都聚集在一起,逼迫鬼子做选择。

  要是吃掉了据点外的鬼子,固然可以缴获一部分枪支弹药和物资,消灭这部队的伪军和鬼子。

  可这样做,五寨县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鬼子很有可能不会为了县城内两百多名鬼子派出援兵,而是让他们自己从县城撤退。

  可把据点内的鬼子驱赶进县城就不一样了。

  不仅完整的缴获了除了武器弹药以外的物资,还把鬼子的兵力保持在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数量。

  两百多人鬼子不会救,可五百多人就不一定了。

  这已经是半个大队的鬼子了,要是不救的话,对于日军的士气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今天能放弃一个大队,明天是不是就能放弃一个联队了?

  就算底层的鬼子被武士道精神洗脑了,可依旧还是人,在明白自己已经被放弃时,也是会有情绪的。

  等五寨县外的日伪军全都被驱赶进入县城后,鬼子彻底失去了对县城外的掌控,只能龟缩在县城内。

  陈铭也没有客气,直接接管了县城外的据点,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让老百姓把这些据点拆了,砖头都带走。

  而是继续加固据点的防御。

  这些据点鬼子能用,他们独立支队自然也能用。

  陈铭已经打算好了,围绕岢岚和五寨,把这里打造成重要的产粮基地,保证部队的粮食供给。

  岢岚-五寨河谷,位于汾河上游,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较肥沃,是晋西北少有的连片农耕区。

  同时位于晋西北深处,只要一直威胁神池县这条路,鬼子就进不来。

  眼下旱灾的形势越来越严重,部队发展越来越壮大,陈铭不得不考虑部队的后勤了。

  养一支部队,不是像游戏里那样,简单的发把枪就可以了,还得供应粮食,衣物,药物等物资。

  后勤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的总结。

  为了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后勤基地,这些县城外的据点,自然就不用拆掉了。

  相反,陈铭能利用这些据点,进一步加强除了县城之外的防御,斩断鬼子伸向农村的触角。

  五寨县被独立支队包围后,消息传到了第一军司令部内。

  筱冢义男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也明白独立支队的打算。

  不就是威胁他去救援五寨嘛,让五寨县一直被包围,失去了对周边乡镇的控制,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依赖从神池县运送物资过去。

  不然就只能被饿死在县城内。

  可运输物资过去,要派多少部队护送啊?

  一个大队够不够?一个联队够不够?

  筱冢义男现在已经不敢赌了,不想再白白的将部队送给独立支队吃掉。

  他虽然已经明白了自己的结局,却依旧还是个帝国军人,绝不会做出这种损害帝国利益的事情。

  无奈之下,筱冢义男只能抽调一个联队加一个步兵大队,前往五寨将被围困的五百多鬼子救回来。

  为此,他还下了命令“不要分兵,不要夜战,不要给独立支队抓机会的机会。”

  “把县城的部队救回来后就立刻返回,等其他地方的扫荡部队兵力返回后,再开始针对独立支队进行进攻。”

  小鬼子出动了这么多部队,还谨慎无比,每走一段据地都要先侦察,确认安全了再继续走。

  陈铭知道没有机会,鬼子的防御太周密了,以独立支队现在的实力,根本吃不了这么多的鬼子。

  他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拿下两座县城,其实也有虚张声势的打算。

  用最快的速度打下两座县城,让鬼子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独立支队还保存了很强的战斗力,让鬼子不敢轻举妄动。

  打下两座县城后,独立支队的实力受损已经非常严重了。

  新增了很多伤兵,部队压力进一步加大。

  这种情况,放在普通部队早就崩溃了。

  也就是独立支队现在已经是一支有了军魂的部队,凝聚力和组织度很强,才能保持部队不散。

  可即便是这样,独立支队还拥有的战斗力已经不多了。

  这次鬼子别说来了一个联队加一个大队,就算只来了一个大队,陈铭都要斟酌考虑要不要打。

  “不就是五百多鬼子嘛,跑了就跑了,跑得了初一难道还能跑得了十五?等以后还有机会再消灭他们。”

  “不过,这五百个鬼子换来的,却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后勤基地,恢复建设起来的速度快了不少。”

  陈铭开口说道。

  因为独立支队的逼迫,五寨县没有像神池县和岢岚县那样,被战火破坏太多,依旧保存了相对完好的设施和生产力。

  为之后建设后勤基地降低了难度。

  新的伤员需要安置,立功的战士们需要表彰,部队需要消化这段时间的战斗收获。

  该晋升的晋升,该宣传的宣传。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陈铭决定组织战士们垦荒,和老百姓们一起劳作。

  发挥军民鱼水情的传统。

  部队内除了有任务,负责警戒和防御的部队外,都被陈铭拉着参加了开垦。

  陈铭也参与了进去,拿着一把锄头带头开垦荒地。

  八路军奉行官兵平等,既然战士们都在垦荒,陈铭也不能闲着,要做好表率。

  在热火朝天的开垦队伍中,你甚至不能分出谁是干部,谁是群众。

  大家都扛一样的锄头,挖一样的地。

  陈铭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怎么开垦荒地更省力,开垦出来的土地,适合种什么作物。

  面对陈铭的虚心请教,老农们毫无保留,将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陈铭。

  等到陈铭让大彪拿纸笔来,准备把这些经验记录成册,让全军战士们学习时。

  老农们这才知道,原来一直跟着他们开垦荒地,虚心请教的汉子,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独立支队的指挥员陈铭。

  其中有几个刚才还觉得陈铭连种地都种不好,开口说教过陈铭的老农,更是臊得脸都红了。

  他们竟然教训了陈铭,教训了这个抗日英雄。

  看着老乡们的表情,陈铭毫不在意,笑呵呵的开口道:

  “都说达者为师,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干活的,我向你们请教问题,你们就是我的老师嘛。”

  “首长,使不得使不得,您是英雄,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当不得您的老师。”

  听到陈铭这么说,几个老农连忙说道。

  “哎~我现在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想让战士们和乡亲们吃上一口饱饭的普通汉子,你们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后辈就好了。”陈铭摆了摆手,亲切的说道。

  听着陈铭的话,老农民由衷的敬佩陈铭,敬佩八路军,敬佩党。

  这些人是真心为了他们当家做主的人,和国府,军阀们完全不一样。

  看着陈铭继续在开垦荒地,老农们也不继续休息了,吐了口唾沫摸在手上,继续跟着陈铭的步伐开垦荒地。

  过了一段时间后,一个小男孩给开垦荒地的人们送来了水。

  听到自己父亲说什么英雄时,好奇的问道:

  “爹,你说这个叔叔就是英雄吗?”

  “是啊,首长他带着八路军的叔叔们打鬼子,把小鬼子赶出我们的家园,保护了我们,他们就是大英雄。”孩子父亲朴素的说道。

  “那我也要当英雄,也要保护爹娘。”小男孩兴奋的说道。

  陈铭看着这个孩子,走上前去摸了摸对方的脑袋,轻声细语的说道:

  “小娃娃,你现在给我们送水,支援我们开垦荒地,你也是英雄哦。”

  小男孩听到自己父亲口中的大英雄说自己也是英雄,高兴的喊道:

  “爹,你听大英雄说的话了吗?他说我现在也是英雄了,我也是英雄喽。”

关于编制问题

  关于后续章节审核问题,现在在这里声明一下。

  接下来的部队编制可能会有一些混乱。

  所以我写的是纵队-支队这条线。

  没想到还是被盯上了。

  因为抗战时期主角的级别问题,所以进行了修改

  现在解释一下。

  关于独立支队问题,可以看成纵队,读者老爷们能看懂就好了。

  支队-纵队

  大队-团

  加强大队-支队

  其余的没有区别,换了个名字。

  这本书,虽然现在被审核了几章,改了一些编制的称呼,但剧情还是能写下去的。

  在能写的范围内,肯定能给读者老爷们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会轻易断更。

  希望读者老爷们能给我一点机会,不要就此弃书onz

第125章 陈十万!

  随着开垦荒地的持续进行,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陈铭和地方政府共同动员战士们和老百姓们开垦了十万亩的荒地。

首节 上一节 11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