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114节
于是,在精兵简政的政策下达后,李云龙的独立团,人员不仅没有减少多少,反而还在继续扩张。
因为过于臃肿的部队,加上部队多了大量没有经历太多战斗的新兵,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所以独立团在这次的反扫荡作战中损失惨重,成了反扫荡作战中减员率相对较高的部队。
而其他严格执行精兵简政政策的部队,在这次的反扫荡作战中,反倒是损失不高。
扫荡过后,和历史上的一样,精兵简政的政策开始下发。
要求所有主力部队的团,按照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种。
甲种团三营九连,人数在2000-2500人左右。
乙种团二营六连,人数在1200-1500人左右。
丙种团取消营级编制,下辖五个连,人数在900-1100人左右。
为了提升部队的战斗力,部队肯定是要整编的。
“我决定,成立两个大队,由孔捷,何建新作为大队长。”
“每个大队下辖五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加上支援连,机枪连等其他单位。”
“另外,从各大队抽调出部分骨干,新建第四大队,第五大队。”
“第四大队大队长由王贵担任,第五大队大队长由罗简担任。”
陈铭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定下了部队整编的方案。
而陈铭组建的两个大队,采用了五步一炮的编制。
陈铭还把炮兵营拆分,分配到两个主力大队里。
之所以拆分炮兵营,也是形势所迫。
独立支队的步兵炮不多,总共也就十二门,山炮更是只有购买而来的两门。
其他大部分火炮还是以迫击炮为主。
以迫击炮为主的炮兵部队,组建一个炮兵团?
说出去多丢人啊,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因此,陈铭就把炮兵营拆分成三个炮兵营。
配给两个加强大队的炮兵营,下辖六门九二式步兵炮,十二门迫击炮作为炮火支援。
剩下的迫击炮,一部分下发给各个营级部队作为支援火力,一部分组建一个迫击炮营作为机动支援力量。
第127章 整编完毕!
这两个强加大队,以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为核心,加上补充一部分新增加的部队。
孔捷资历足够,能力也足够,他当大队长没有任何问题。
何建新原本就是第一大队这个独立支队核心大队的大队长,功劳也足够。
对方也是当初区小队十二人中的一个,作为大队长同样可以服众。
李有胜的第三大队,因为资历和战功的确比不上何建新和孔捷,所以不做调整,整编成甲种团继续担任大队长。
至于罗简和王贵。
罗简是第一大队一营营长,在打垮日军237联队时,带着八百战士在日军飞机大炮坦克轮番轰炸下,硬是坚守住了阵地。
全营打到最后只剩两百多人,各个带伤,战功也足够。
王贵的话,因为之前战场抗命,被陈铭立了个典型,之后一直留在了支队部。
经过几次的作战,这次也把对方下放到了一线作战部队当中。
如此整编下来,独立支队就有两个加强大队,加上支队直属部队。
还有三个大队是四分区的部队。
这还不算地方武装。
当陈铭结果下发后,孔捷乐呵呵的。
“我没意见,反正都是打鬼子,不管是什么职务都是和同志们一起打鬼子。”
其他的指挥员们也很高兴。
何建新自不必多说,成为了加强大队长,算是向上进了一步。
王贵的话,从参谋部跳到了一线部队,可以重新带着部队在一线和鬼子作战,同样很高兴。
至于李有胜也没有什么意见。
独立支队的一贯风气,就是能者上,庸者下。
何建新和孔捷的战功,比自己强很多,加上资历也比自己强。
他们两人的部队得到了增强,他服气。
相反,要是陈铭真的现在就举荐他让他和何建新,孔捷一样,李有胜反而不愿意了。
上一次陈铭力排众议,让自己担任大队长,这还没过太长的时间。
这次要是陈铭再提拔他,承担的压力会更大。
李有胜是真心的敬重,感激陈铭,让陈铭为难的事情他不会做。
就算是陈铭真的有想要提拔他的想法,李有胜也会去找陈铭,请他不要这样做。
再说了,李有胜已经是独立支队部队中比较强的一支队伍了,这种情况下他还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我知道咱们部队战斗力强,敢打敢拼,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但是呢,我陈铭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独立支队打仗要硬,思想水平同样也要硬。”
“部队战斗力要保证,思想工作同样不能懈怠。”
“咱们八路军的纪律,是铁一般的纪律,谁要是敢思想滑坡了,违反了纪律,把爪子伸向了老百姓,到时候别怪我挥泪斩马谡,剁掉他的爪子。”
“我陈铭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陈铭给众人打了个预防针。
这次下发的命令,除了精兵简政外,要要求各部队整顿风气。
在这次的反扫荡过程中,各部队损失不小,武器弹药物资丢失严重。
咱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怎么来的?
不就是在不断的打磨中诞生的吗?
队伍不断的自我纯化,最终才真正做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独立支队虽然现在还不存在这些情况,但这种风气,绝对是要杜绝的。
该打的预防针要打,该整顿的也要整顿,部队的思想教育必须要严抓。
训话完后,陈铭解散了会议,让各部队按照整编方案进行整编。
同时抓紧新兵的训练,让他们尽快的形成战斗力。
陈铭准备在不久之后,趁着鬼子的注意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还有太平洋战争时。
对晋西北,晋北地区发动一场攻势,扩大根据地,压缩日军的生存空间。
等到了那个时候,日军的飞机会最先被抽调走。
鬼子没有了轰炸机之后,陈铭就有足够的把握,给鬼子整一波大的了。
部队整编如火如荼的进行,新兵训练也在持续进行。
秋收也进行到了尾声。
不过,这一次的收成,让根据地的战士们和老百姓们心里都压了一块大石头,有些喘不过来气。
因为旱灾,粮食大面积减产,减产幅度达到了30-50%。
有些受灾严重的地方,甚至大面积的绝收。
加上日军的封锁日益严峻,还趁着秋收时发动大小规模不等的抢粮行动。
在天灾人祸的共同作用下,根据地进入了物资最为匮乏的时期。
很多军分区的战士们,每日的粮食配给只有六两,战士们都在饿着肚子在打鬼子。
而独立支队所在的地区,因为占据了晋西北五寨-岢岚河谷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地。
日军没有进犯独立支队的防区,只是采用重兵封锁的策略。
同时,陈铭还在之前学习南泥湾的经验,组织大面积开垦荒地的同时,还修建水力设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粮食的生产。
独立支队这次困难的时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同时,先前的作战中,部队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足够部队自身使用一年多的时间。
所以在这次的旱灾中,独立支队不仅能满足自身所需,还有粮食富余。
独立支队控制的两个县城及周边的地区,是晋西北少数的产粮地。
两个县城的产量,直接就占了晋西北粮食产量的30%。
这次因为独立支队本身的存粮就足够满足自身需求,可以拿出一部分加上这次秋收的产出,支援给其他军区和后方。
经过沟通后,陈铭和地方政府共同协助下,拿出了6000吨粮食,支援受灾严重的兄弟部队。
拿出5000吨粮食支援后方。
这已经占到了这次两县秋收总产量的40%了。
属于是老百姓和独立支队的战士们勒紧裤腰带才能挤出来的粮食了。
再多是真的没有了。
同时,陈铭还组织了秋收后抢种荞麦,糜子,豆子等粮食作物,作为这次受灾的补充。
虽然这样做会一定程度影响土地的肥力,影响明年的耕种。
可现在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要趁着时间还早,把粮食种下去作为旱灾的补充比什么都重要。
在陈铭的组织下,粮食陆续被运送到后方,以及其他受灾严重的兄弟部队。
上一篇: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