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262节

  陈铭赶紧解释。

  “我陈铭的人品,您还信不过吗?就是让战士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不信!”旅长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老子信了你个鬼!你的人品?在人才和好兵上面,你陈铭还有人品可言?”

  要是其他的东西还好说,可一旦关系到了人才,技术骨干,部队这些东西,旅长可太懂了。

  没看到陈铭当初的神枪手排,现在还在旅长的手下吗?

  都是一脉相承的干部,谁不了解谁啊?

  陈铭立刻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唉,旅长,没想到我在您心里竟是这样的形象,太让人伤心了……”

  旅长根本不吃他这套,抱着胳膊,斜眼看着他,慢悠悠地说道:

  “这支连队的战士,可是老子一个个挑选,付出了大量精力物力才培养出来的,不能你说要就要。”

  陈铭一听,旅长的语气不对了,小声的问道:“旅长,那您的意思是?”

  “得加钱!”

  他心里明镜似的:

  一个精锐连队换一个梦寐以求的机炮团,这买卖简直赚疯了!

  而且这连队又不是没了,只是去独立支队“交流”,说不定还能学到更多东西,变得更厉害。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但表面上,必须得绷住了,不能让这小子觉得太容易。

  旅长心里想着,他不能阻止这支连队去到更能发挥出作用的地方。

  以独立支队的武器装备和培养人才的能力,这支连队去了后,绝对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听到旅长那句“得加钱”,陈铭心里悬着的石头反而落了地。

  他就怕旅长念旧情,死活不肯松口,那他才真没办法。

  只要是武器装备能解决的问题,对如今的独立支队来说,就都不是问题。

  “行!”陈铭答应得异常爽快,仿佛旅长要的不是珍贵军火,而是几斤小米。

  “旅长开口了,那我必须表示到位。”

  “这样,除了刚才答应您的那个机炮团的装备,我再额外给您加二十吨弹药!”

  “步枪弹、机枪弹、迫击炮弹、手榴弹,都给您配齐了!这下够意思了吧?”

  刚才还一副“老子心头肉绝不能给你”表情的旅长,脸色瞬间由阴转晴,变脸速度堪比翻书。

  他亲热地一巴掌拍在陈铭后背上,力道大得让陈铭龇了龇牙:

  “哎哟!这就太见外了不是?咱哥俩谁跟谁啊?谈钱……谈弹药多伤感情!”

  “都是为了革命打鬼子嘛!”

  他搂着陈铭的肩膀,一副“我完全是为了支持你工作”的大度模样:

  “你看你,搞这么客气干嘛?行了行了,就这么说定了!

  老子带来的那个警卫连,今天就留在你这儿了!

  让他们好好跟你的精锐学习学习,你可不能给老子藏私,得把真本事都给我掏出来!”

  “哈哈哈,一定一定!”

  陈铭也大笑起来,心里却明镜似的。

  这笔交易,看似是他用海量装备换了一个连,亏到了姥姥家,但他心里自有盘算。

  他之所以愿意下如此血本,固然有看重这个精锐连队本身价值的原因。

  这些好苗子到了装备更好、训练体系更科学、实战机会更多的独立支队,绝对能脱胎换骨,成长为更锋利的尖刀。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一份难以明说的心意。

  陈铭很清楚,自己的下一步任命基本已经定了,即将脱离太岳军区,脱离师部的直接管辖,独自去开创一片更大的局面。

  这意味着,他不再是旅长麾下那个能打能闹、还能时不时“上缴”点好处的小陈了。

  眼看就要“分家”单过了,他心里对这位一直信任他、支持他、也偶尔敲打他的老首长,充满了感激和不舍。

  直接送装备?旅长肯定不好意思要。

  但借着“交换”精锐连队这个由头,把整整一个机炮团的装备和天文数字的弹药“卖”给旅长,就成了合情合理的事情。

  这哪里是交易?

  这分明是他陈铭在离开前,绞尽脑汁,变着法儿地给老首长、给老部队,留下的一份厚厚的家底!

  有了这批硬家伙,旅长麾下的整体实力将跃升一个巨大的台阶,在面对日后更加残酷复杂的斗争时,也能有更足的底气。

  他看着旅长因为得到意外之喜而容光焕发的脸,心中暗道:

  “老首长啊,这点东西,就算是我陈铭离开前,最后给您交的一次‘公粮’了。以后,您可得多保重!”

  旅长似乎也从陈铭异常大方甚至有些“败家”的举动中,隐约察觉到了什么。

  但他没有点破,只是用力又拍了拍陈铭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阳光下,两人相视而笑,笑声中既有达成交易的畅快,也夹杂着一丝即将分别的复杂情绪。

  PS:昨天去游泳回来后,直接就病了,今天只有四千五

第219章 特支整编情况,根据地的不速之客!

  大演武结束后没多久。

  陈铭便雷厉风行地开始“消化”这批通过激烈比拼、最终“留”在独立支队“交流学习”的宝贵人才。

  这些从兄弟部队手里“捞”来的兵尖子,个个身怀绝技,是淬过火的真金子。

  陈铭拿着个人档案,结合他们在演武中的表现,开始了精准的人才布局。

  枪法如神的,编入了扩编后的侦察连狙击排;

  通晓步炮协同、眼光毒辣的苗子,直接送进了新成立的炮兵教导队进行深度磨砺;

  那些在复杂地形里辗转腾挪犹入无人之境的好手,则被重点分配到即将进行攻坚与侦察战术特训的突击队。

  这些兵,都是没吃过“徽章组”加持过的系统训练,单凭天分和自身努力就达到如今高度的好苗子,天赋之优,可见一斑。

  如今,在陈铭领导下,不仅拥有看不见的“徽章组”加成,还有能提供更深层次技术指引的骨干老兵。

  更有远超普通部队的实战锤炼机会——无论是深入敌后的武装侦察,还是应对鬼子主力的正面攻防,都将成为他们成长的熔炉。

  陈铭坚信,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下,这批本就天赋异禀的战士,成长速度必将一日千里,未来能触摸到的顶点,也定会更高、更远。

  旅长“交流”过来的那个成建制的精锐步兵连,陈铭也毫不客气地进行了安置。

  他没有将其打散稀释,而是看中了其整体作战能力和磨合度。

  经过短暂休整和熟悉后,直接将其整体编入了独立支队的侦察营,作为营里新设立的一个强力攻坚连。

  无论是交换来的个人才俊,还是这个成建制的连队,陈铭和那些送来干部们的心里都如明镜一般透亮:

  说是“交流学习”,但学成之后?想把人要回去?

  嘿,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早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优良传统”,到了我独立支队的锅里,那就是我独立支队的肉,还能再让你捞出去不成?

  当初旅长把陈铭的“神枪手排”说借去“交流学习”一下,结果呢?

  那些宝贵的骨干早已被打散充实到旅里各连队,成了撑起部队的骨干。

  现在问旅长要人?拿什么要?

  要回来,难道让刚形成战斗力的连队再瘫痪掉不成?

  陈铭嘴角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心里早已盘算妥当:

  “等从后方学习回来,这些战士的组织关系就该转移到独立支队了。”

  人才安排完毕,陈铭旋即召集了独立支队所有营以上干部,召开支队整编会议。

  会场气氛严肃,弥漫着大战在即的紧张感。

  陈铭开门见山,敲了敲桌面:

  “大演武尘埃落定,同志们,关于组建‘特种支队’的提议,现在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没有!坚决服从组织决定!”

  “没有!”

  “同意!”

  “……”

  回应声干净利落,干部们一致表示赞同。

  就连此次大演武中被重点“做局”,接连败于丁伟和孔捷之手的第一大队长何建新,此刻也绷着脸,清晰地说了一句:

  “我服从命令。”

  他心中那股不服的火焰其实仍未熄灭。

  作为独立支队的头号主力,第一大队无论装备、训练还是战斗经验,都是公认的翘楚。

  他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自己一手带出的精兵强将,竟在公平竞争中被压到三大主力大队垫底的位置。

  这不仅仅是积分垫底的问题,而是他视为骄傲的铁血部队,竟成了衬托别人的背景板!

  可现实冰冷地摆在眼前,接连两场关键失利,输得无话可说。

  昨夜,他把自己关在指挥所里抽了半宿烟,焦躁和羞愧过后,是沉重的反思。

  为何会输?那股急于证明自己、轻视对手的浮躁心态,才是真正的败因。

  陈铭将何建新复杂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中却涌起一丝欣慰。

首节 上一节 262/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