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64节

  “当然!袁公路僭越犯上,枉称摄政,藐视天理,漠视王法,天日昭昭,世所不容。

  权自有受父亲教诲,世受皇恩,亦食汉禄,今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为了大汉,为了陛下,权万死不辞,誓要将袁公路之丑恶行径公之于天下,匡社稷之将倾,续炎汉四百年之国祚!”

  其一双碧眼,凛然清正,一身大义慷慨激昂。

  蒯越:“.”

  黄忠看着他有些怒其不争,似乎骂他江东猛虎怎生出如此软骨头的儿子,我们都没开始威逼利诱呢,你半天挣扎都没有,主动就要投降?

  可偏偏孙权这话说的大意凛然,他是为了忠于大汉,忠于天子,眼下他黄忠也是尊了刘表的命令,为了天子而奉诏讨贼呢,根本反驳不了孙权的言论。

  欲言又止了片刻,他这才斟酌着用词,问之曰:

  “可是我听闻袁公待你孙家厚遇有加,视你大哥如同亲子,你为何.”

  然而根本不等黄忠说完,就被孙权义正辞严的打断!

  “休要提我那大哥!

  我父亲一世英名,没有他这个儿子!

  家父为了大汉征战一生,蒙国朝大恩,天子眷顾,受封乌程侯。

  不想我那大哥,不知忠义为何物,视仁孝为糟粕,竟认贼作父,拜那国贼为父,助纣为虐,乱大汉社稷,祸国朝江山。

  此等无君无父之人,权羞以为伍,我没有他这样的大哥!”

  孙权明面上慷慨陈词,骂的激烈,实则心底暗自对大哥孙策说了声抱歉。

  这里倒不是他不想把大哥受制于人,早有怀异自立之心说出,实在是没人会信啊!

  以袁术如今给孙策第一义子的待遇,全天下谁不知道袁术厚爱孙策,视之为亲子,以为左膀右臂般重用。

  而孙策也知恩图报,为袁术数次征战出生入死,履历战功,甚至他身后都已经聚集了一批以孙家人为核心的势力,要助他争夺嫡子袁耀继承人的位置。

  这样一对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亲密父子,现在他孙权跳出来说其实这一切都是假的?

  谁会相信啊!

  指定把他孙权的投降,方成故意过来设计陷害的细作了。

  关键这个计谋还是有先例的!

  当年夏侯惇和戏志才就是上了这个当,以为孙策受制于袁术,早有反心。

  结果约好的出兵之事,遭受孙策背刺,一场大败以致颍川大局就此崩坏,连夏侯惇都投降了。

  此等先例在前,他孙权要是再敢行此说法,真是嫌自己命长了。

  而对孙权来说,眼下他铸下大错,毁了袁术荆南三县谋反,血染九郡的大计,回去袁营怕不是就是个死。

  而眼前眼前慷慨激昂一副袁氏忠臣的架势,刘表也容不得他。

  此刻他唯一的活路,便是大汉忠良!

  唯有做出一副早就看不惯孙策与袁术狼狈为奸的忠义之士,无奈此前一直受制于人,眼下得了机会,便要拨乱反正,才有一线生机。

  况且这也与他此前思谋的自立之事,不谋而合。

  借刘表之势,以抗袁术之威,趁长沙之乱,兴孙家门楣。

  当下有刘表这个高个子挡着袁术,他又身处长沙,只有所机遇,未必不能借先父英名,重现江东猛虎之威势!

  孙权各种所想,黄忠、蒯越自然不知,只是对于他这套大汉忠良的说辞,黄忠一时间找不到什么错处,竟无言以对。

  反而蒯越眸光诡谲,深深看了孙权一眼,意味深长的笑了。

  “孙家二郎,你怕不是忘了,你父孙坚,正是死于我家刘荆州之手,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你现在说你要来投靠我们,谁又会相信呢?”

  然而孙权年纪虽小,却心思缜密,关于这点也早有应对,其面上之正气,浩然长存!

  “大义尚可灭亲,国朝君父在前,又何言私仇?

  蒯先生莫要小觑于我!今天下分崩,九州离乱,天子有旦夕存亡之危,黎庶有水生火热之急!

  值此四百年炎汉,处将亡之兆,四千万黎庶,有丧生之难。

  权虽不才,三尺微命,安能坐视?

  当此之时,岂为家父之私仇,陷苍生之于不义?

  袁公路之心,路人皆知,其朝可着龙服,暮则食九鼎,出即乘六马,令以下诏命!

  此等狂悖行径,人神共愤,天理难容!

  刘荆州,虽与我有私仇,然其大汉宗亲,救国保民,名称八骏,威震九州,权亦有听闻。

  今当先公后私,先国后家,先奉天子而诛袁逆,再孝先父以报私仇。

  此间种种,句句属实,我之投降,日月可鉴!”

  孙权如此一番表明心迹,却见蒯越始终一言不发,似乎无动于衷,知晓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会轻易相信这些鬼话。

  是以,他嘴角浮现一抹轻笑,谓之曰:

  “蒯先生可知今日是谁让张羡猝然发难,要招黄将军入府,又是谁先策,是张羡将心腹精锐集中于府,在城门处给了你们可乘之机?”

  蒯越皱眉看向孙权,“孙二公子的意思是”

  孙权傲然昂首,淡然而笑,“这一切都在我的算计之中,黄将军今日能一战平定临湘,皆是我的功劳。

  我还知道袁营的情报,本届寿春大比第二的诸葛瑾,现今就拿着袁术的矫诏跟随在张羡身侧,待他矫诏到日,只怕零陵、桂阳很快也会随之起兵。

  不久那袁逆大军亦将到来,蒯先生你们会需要我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大哥。

  我还可以用孙家的名义,在长沙当地招募兵勇。

  想想我的父亲与我那大哥吧,权之才不在他们之下,不日便可再组建一支孙家兵,与刘荆州共抗袁逆。”

  黄忠蒯越:“.”

  黄忠被他说的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倒是蒯越眼底浮现一抹耐人寻味之色,深深看了孙权一眼。

  “我道张羡忍了这么多日,怎么突然发难,原来是中了你的算计,这么说孙小将军倒是与越之计策不谋而合了?

  如此也好,袁营势大,我们如今确实需要联合一切抗袁实力。

  这样吧,孙小将军既然诚意来头,可先随我军侧,以你孙家的影响力,助我收复长沙,以观后效。”

  “多谢蒯先生。”

  待孙权走后,黄忠才诧异的看向蒯越,“先生以为他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蒯越只淡淡瞥了他一眼,“全然是假话,你倒是信也不要信。”

  黄忠哑然,“那先生为何答应”

  蒯越见此笑着为他解释,“似他这等莫名其妙的投靠之人,越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他。

  但看在他是孙策亲弟的份上,将他投降之事大似宣扬出去。

  纵使不能是袁术、孙策这对亲密无间的父子,就此离心离德,也能在他们之间埋下一根怀疑的刺。

  今时今日,看似无用,将来未必不能发芽抽枝,使父子反目。

  再者孙家在长沙的影响力着实不小,带着他随我等身侧,确实有助于接下来收复长沙。

  至于诈降背刺之事,我本就未曾信他,又岂会为他所骗?提防算计之下,兴许还能将计就计!”

  临听了这些聪明人之间的心思算计,黄忠叹服。

  “军师深谋远虑,主公大业可成!”

  接下来几日,自孙权投降传扬出去不久,他便以孙家的名义,在长沙招募了子弟兵千余人为黄忠助战。

  蒯越和黄忠见他只有千人,不足以危害自身,便命他作为先锋攻打张羡,以试探其心。

  其实说第一次领兵作战,他心底还是挺慌得。

  但没办法,他这次出来是打算自立的,而不是来给刘表当谋士的。

  麾下若无兵马,又要如何自立?而有了自家兵马之后,除了他自己,也没有人能领兵。

  可没想到,孙权惊讶的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特别有领兵作战的天赋。

  往往大将黄忠尚且需要久攻不下的城池,在他面前轻易就能攻破。

  往往蒯越都无计可施的死守,在他面前恍若土鸡瓦犬一般。

  渐渐地,孙权恍惚的发现,原来像父亲、大哥一样纵横沙场,百战百胜,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而他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不久之前,当他投降刘表的消息传回淮南,寿春宫里隐隐有袁公的朗声大笑传出。

  谓之曰:“十万天兵莫自牢,千军万马避仲谋。”

第196章 少年若有凌云志,一朝可怜白发生

  寿春,孙府。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春。

  新春佳节的喜庆刚过,寿春城似乎还沉浸在不久前袁公多施新政与寿春科考大比的热闹里,满目欣欣向荣之景。

  作为袁公的第一义子,袁营明面上的第一新贵,追随袁公征战南北,履历战功的孙策府上。

  这些时日里,来人络绎不绝,现一时显贵之相,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袁营第一相,寿春辅政大臣,阎象!

  名满天下,海内大儒,寿春学宫院长王朗!

  江东二张,满腹经纶,两郡太守张昭、张纮!

  袁家、朱家、步家等世家俊杰贤才

  迎来送往,一一接待送走这些曾经孙家难以企及的世家名流,孙策都不由有些恍惚。

  好像父亲孙坚努力了一辈子,可望而不可及的大汉上流阶级,他近乎不费出灰之力,轻而易举就已经踏足。

  没有人比他这位父亲最年长的儿子更清楚,曾经的父亲孙坚,拼一腔血勇冲进乱世,拿起手中一把古锭刀,杀得人头滚滚,无人不怕。

  世人称之为江东猛虎,为一时之英雄,实则不过是与一帮子老兄弟,拿性命搏一场富贵。

  而这样的富贵,在这高不可攀的世道里,恰恰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们,最瞧不起的。

首节 上一节 164/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