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96节

  刘表深深叹了口气,这位名士自始至终都放不下那副自命的清高,下此等败坏名声的政令,当即一言不合,甩袖而去。

  “好好好,你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便尽依你们的便罢。

  此间大小事宜,尽数交予蔡瑁、蒯良操持,是胜是败,我不管了!”

  且不说刘表走后,蔡瑁是如何为孙权筹集兵马,准备多多益善的。

  与此同时,庐江。

  “文聘将军留步!”

  曹操几步上前,紧紧抓住文聘的手,谓之曰:

  “当此之时,剿除国贼,毕其功于一役,只在顷刻。

  正值功成之际,文聘将军怎可轻易离开,致使讨袁大业,功败垂成?”

  “讨袁大业,功败垂成?

  昔日你我所以一同夹击张勋,私以为兵进庐江,便可迫袁术退兵,以解荆州困局。

  然而眼下,局势不仅没有半点好转,反而袁术主力转进,直取襄阳。”

  文聘语气坚定,话语间冷笑出声。

  “襄阳若丢,荆州沦丧,别说庐江了,哪怕我打下了寿春又有何益?届时怕不是还得投在曹丞相麾下,寻求庇护。”

  曹操被点破了心思,也不尴尬,正要开口再劝,恰这时魏延抢步进来,将手中军令急急递给文聘,脸色涨的通红。

  “襄阳的最新命令,将军,不撤了!

  主公命我们拼尽全力,强攻庐江,直抵寿春,这一战会震惊天下的。”

  对于魏延来说,襄阳丢不丢,刘表又是生是死,关他什么事?

  他才刚被征辟,对刘表可谓毫无半点忠心可言,之所以来此,便是为了建立一番前所未有的大功业,而还有什么功业,比得上奇袭淮南,攻克寿春的?

  乍然闻听此讯,曹操怎不惊喜?

  他非要留下文聘,倒也并非全然为了他这员大将,主要是文聘手下剩余的两万精锐荆州兵。

  三万兵力攻城和五万兵力,根本就是全然两个概念。

  眼下所有人都在抢时间,而一旦文聘走了,他进攻庐江、乃至寿春的进度也会骤减,给袁营喘息应对之机。

  当下得知此讯,曹操朗声笑之。

  “刘荆州还是个明事理的。

  怎么样,文将军,现今有了你主公军命,可还要回援襄阳吗?”

  文聘默然。

  襄阳告急,可主公好像不需要他了?

  唉!糊涂啊!

  若是自己能回去,尚且还能挡住袁军一时片刻,可眼下没了自己,就襄阳城中哪些人,又拿什么来抗衡袁军呢?

  沉吟良久,文聘最后之淡淡道了句:

  “三军集结,攻城!”

  见文聘心急之下,已经急着要发动今日份的进攻。

  曹操也不藏着掖着,吩咐三军,“全军配合文将军进攻庐江,天亮之前,誓破此城!”

  庐江保卫战,第十五天。

  “这已经是最后的箭矢军械,兵马也所剩无几,守不住了。

  朱副将,撤吧,退往淮南,还”

  然而没等张勋说完,朱桓已满目狰狞的瞪着他。

  “撤?后面就是三军将士的亲人故土,淮南!

  这里不仅仅是淮南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我同顾雍数年来的心血结晶,岂能言弃?”

  他说着高举右首刀剑,朗声呼喊!

  “今日,我等与那曹贼不共戴天,不胜则死!

  主公纵横大江南北都未尝一败,其百战百胜的战绩,绝不能因我们而断送。

  没有箭矢了,就用滚木,没有滚木,就用礌石,礌石也没有了,就随我拿起刀剑,冲杀敌军!

  今日我与诸君同生,亦与诸君共死!

  大不了众将士随我杀出城去,直面那位大汉丞相,同曹军主力一较高下。

  我死之后,主将张勋继之,主将死后,偏将继之,偏将死后,校尉继之,如此以至什长,伍长,诸君亦当奋勇向前!

  为了身后淮南家国,诸君,你我九泉相见!

  杀!!!”

  张勋:“.”

  你还知道我才是主将呢?

  不过有了朱桓的带头冲锋,袁军士气一振,勉强又挡住了一阵进攻,然而好景不长。

  荆州兵才退下,曹军又至。

  敌军山呼海啸而来,连绵不绝,反而自己身边,人数越来越少。

  已经十五天了,对于袁军来说,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乃至于守城军械,都已到了极限。

  眼看周身只剩不足五百人,张勋同朱桓相视一眼,这会不用人提醒,也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而也就在这濒临绝望之刻,只听一声声高呼,由远及近,响彻战场。

  “帝星北辰,振宇策而抑长空!

  诸星萤火,携众生以证黄天!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苍生黎庶,我等来援,助袁公挽天倾,匡大业!”

  无数百姓,漫山遍野,执锄头镰刀,头戴黄巾,蜂拥蚁附而来。

  当先一人,一身道袍飘扬,正是太平道,于吉!

  黄天不死,大贤良师,旗帜不倒!

  万民心中向往太平,黄天信仰永世长存!

  既然袁公带给我们太平,那么敢动袁公之黄天大业者,便是在坏我等太平根基。

  则万民虽死,前赴后继!!!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然韭亦有腥辣之怒,雄鸡一鸣天下白!

  你们最大的错误,便是将战场选在了淮南!

第219章 请大汉赴死!

  十数日之前,寿春。

  看着手中一封庐江急报,一封主公袁术传回的死令,阎象陷入了沉默。

  他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万万顷良田里,茁壮成长的新苗,田野间是万民百姓一张张期待丰收喜形于色的脸。

  有了曲辕犁,有了筒车,甚至是已经更新换代,准备等秋收就投入使用的耧车,所有人都知道,今年的粮食收成将远超以往。

  而对平民百姓而言,一口粮食一口命。

  特别是这两年通过对世家使用土地兼并,与对百姓分租田制度的大规模推行。

  不少人都分到了袁家的租田,已经是淮南第一世家袁家的佃农。

  身为袁公的佃农,他们当然也是要交租子的。

  可问题是,如今淮南的天是太平黄天,而淮南的袁公正是黄天之子。

  于是乎,分到袁家租田的百姓们忽然就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喜讯!

  给袁公交租之后,可以得到免税卡,袁公来了不纳粮。

  身为高贵的袁公佃农,他们享有特权,交租不交税。

  虽然表面看上去,好像交租子和纳粮交税没区别,但这其中的差别便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地是袁公的地,交得是袁公的租,地主老爷们再也没办法来强买他们的土地,让他当佃农剥削他们的粮食了。

  今后再碰见来抢田地的地主,直接就是一句,“我耕的是袁公的地,要买地你跟袁公去谈。”

  就能把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地主老爷们,逼得没脾气。

  至于说这些地主老爷们用其他手段欺负他们?

  不好意思,咱现在可是高贵的袁家佃农,是袁公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

  你动我一根手指头,试试?

  自这批分到租田的百姓,试点性的改税为租之后,淮南税制清明了不止一星半点。

  毕竟税收里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弯弯绕绕,藏污纳垢之甚,想要查清整顿,实在太难。

  从世家大族,但地方小吏,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是这利益链中的一环,想要把他们整顿了,堪称大汉四百年来之难题。

  但袁公居然另辟蹊径,交租不交税!

  给部分特定人群,颁发免税,减税的特权,这玩意是有先例。

  当年太祖高皇帝称帝后,对沛县父兄说:

  【“游子一想到故乡就感到伤悲,我虽然在关中定都,死后我的灵魂还是乐念沛县。

  而且我是由沛公的地位来诛暴讨逆,才得到了天下。

  因此要把沛地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地百姓的赋税徭役,大家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首节 上一节 196/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