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1节

  诛心之言,逊请杀之!

  袁术眼眸微眯,意味深长,从陆逊今日陪自家便宜儿子来赴宴,便已能看出陆家立场。

  不过,他说的也在理,先不提奉迎天子的主观意愿,单就实际操作上,这件事就困难重重。

  若是早来几年南阳还在,从南阳、到汝南、至九江郡的寿春,这一路畅通无阻,可直抵洛阳!

  可如今南阳丢了,豫州除了汝南外,其余周边的颍川郡、陈郡、梁国也都在曹操的势力范围。

  豫州最后一个郡沛国,形式则更为复杂,谯县附近归属曹操;沛县即是小沛,如今被刘备暂予吕布屯兵;而蕲县周边又是自家所属,处于三方争夺要冲。

  这也是袁术此前敢带三千骑赴谯县把许褚接来的原因,毕竟地处边境,且经常爆发小规模冲突。

  然今奉迎天子可是不同,失了南阳这座桥头堡,他一整个就被刘表、曹操、刘备关在南方。

  袁一、袁三他们十八骑能抵长安,还是人数太少,又打着押送刘繇入京问罪的名义,性质类似于他袁术派往长安的使节,因此诸侯才放他们通行。

  可袁术若想横穿诸侯之地以奉迎天子,人带少了太危险,一旦泄露行踪,必遭大军围杀。

  而要多带人马,那明晃晃的大军压境,估计只能一路攻城略地打过去,可要能杀穿天下诸侯,谁还去奉迎天子?

  可别指望着打出奉迎天子,匡扶汉室的旗帜,诸侯就不敢打你。

  没见李傕捧着天子斥郭汜为反贼,郭汜不也还天天打他吗?不就为了抢夺天子。

  这年头,天子谁抢到,谁就是保驾勤王。

  其实说被如此堵在外边,于洛阳鞭长莫及的也不只是袁术,隔壁那位难兄难弟大耳贼,也被曹操、袁绍堵死了洛阳之路。

  否则,再过几个月,历史上天子饿的没饭吃,满世界发天子诏要饭.请诸侯进京勤王的时候,原身袁术是没想去;

  刘表则莫名被天子刚封的骠骑将军张济揍了,忙着打仗,没功夫去;

  袁绍他还搁那犹豫呢,曹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把天子接去许都,等袁绍反应过来再要争抢,已来不及。

  可刘备一心匡扶汉室,得知天子近况,岂有不救之理?他没去救,真就是徐州也被堵着,其有心也无力。

  回忆这段历史时期各方局势,袁术轻抿一口解酒蜜水,眸中锋芒潜藏。

  诸侯心思,谙熟于心,这天下群雄,可不为我所用?

  在他思虑之间,殿中氛围也因这缄默愈发压抑。

  见袁术默然于主位,也不理会自己,只一心喝着蜜水,那副喜怒无形,积威难测,让陆逊心底一沉。

  被看穿了?

  可自己分析的都是实情,即便老师有所察觉,也该对周瑜心生警惕,从而顺水推舟,予以打压。

  周公瑾与孙策休戚与共,只要老师在日常间多表露几分对他们的不喜,令孙策在众人眼中失去了老师那句【幼子多疾,汝当勉励之】对他的偏爱。

  那么袁耀不死,孙策又没了老师看重,他区区一个义子,凭什么跟嫡子争锋?

  等他护持袁耀再长大些,作为心头之患的义子孙策,必死无疑。

  陆家血仇,为时未晚也!

  也就在这袁术沉默,陆逊静候,群臣噤声之际,周瑜似对陆逊所谓【诛心之语】置若罔闻。

  只见他丰雅超群,朗声而笑,曰:

  “伯言所说,我岂不知?

  此去洛阳奉迎天子,沿途诸侯窥伺,凶险莫测,袁公当神器之重,岂可立于危墙,以身犯险?

  然,天子群臣、朝廷中枢就在洛阳,天予不取,必为他人所趁耳!

  昔高祖东伐洛阳,为义帝之死而缟素天下,则诸侯归心。

  自天子受辱于国贼,袁公会盟讨董,常以保驾勤王为念,盖因关中乱局,诸侯征伐,未能救天子于危难,扶社稷之将倾耳。

  今得蒙诏令,虽不能至,亦当分遣将帅,冒险入洛,身处于外,而心无不在汉室,乃袁公匡扶天下之素志也

  若不奉迎天子,安能扶社稷,挽天倾?他日天子落难于曹操、袁绍之流,为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处处受制于人,悔之晚矣!”

  此话一出,陆逊心中警兆大生,暗道不好,这简直是强盗逻辑,他周公瑾居然在威胁逼迫,强行要救天子?

  依周瑜所说,现在不是想不想救天子,也不是能不能救天子,而是不得不救天子!

  你不救,便有他人救,届时他人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诸侯从是不从?

  从,则受制于人,不从,即为反贼!

  而若救天子,便如高祖为义帝发丧,不管能不能救成,做出这个表态,也能令天下归心。

  可此去洛阳,艰难险阻,生死未卜,老师定然不能亲往,而能代表他奉迎天子之人,袁耀年方六岁,必不可能。

  如此,也唯有

  果然,周瑜意气风发,以目示孙策,曰:

  “伯符,还不为袁公分忧!”

  事发突然,孙策明显愣了一下,但他和周瑜多年默契,很快反应过来,即刻挺身上前,长拜不起。

  “若有难处,策,愿为义父分忧。”

  情知时机已至,天高海阔,当孤注一掷,孙策虽然长拜,却锋芒毕露,慷慨壮烈!

  “只需三千人马,虽诸侯难越,吾往矣!

  此行必奉迎天子,以归寿春,纵然事败,虽马革裹尸,亦保天子无虞,绝不使国朝社稷,落入他人之手。”

  他单膝下跪,再拜曰:

  “为图义父之志,愿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这一刻,纵使是陆逊涵养,也被周瑜、孙策这套不要脸、不要命的配合气的想骂人。

  这玩意根本不跟他辩论计策的可行性,或者具体如何施行,直接把计策打成不管能不能行,反正必须要做!

  这不耍无赖吗?

  接着又论述这件事很危险,虽然你不能去,但可以派个能代表你的人去。

  可奉迎天子此等大事,若袁术不能亲往,除了孙策这个义子,谁又有分量代表他呢?

  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孙伯符,你居然仗着老师偏爱看重,纵容周公瑾在此威胁逼迫,以图谋私利?

  贼子!安敢!

  我陆伯言,岂能坐视你等诱骗老师乎?

第29章 传檄天下,匡扶汉室

  “巧言令色!”

  眼见孙策、周瑜一唱一和,大事将成,陆逊一挥衣袖,抢声打断。

  “老师万万不可!

  若真让他奉迎天子,一旦功成,则孙伯符之名扬威天下,与您何益?

  且夫放虎归山,潜龙升天,策素怀远志,入得洛阳容易,教他回来却难,倘使他于洛阳假天子而行王命,号令九州,老师从也不从?”

  “陆伯言!你这话好生无理!”

  周瑜抬眸看他,斥曰:

  “天下皆知伯符乃袁公义子,今代袁公入洛阳以迎天子,挽乾坤倾而得正,使汉室幽而复明。

  此一匡天下,中兴大汉之盛举,世人无不为之仰慕袁公忠义,万姓倾心,生民仰德,怎敢言无益?

  我知你因陆家之事,与伯符素有旧怨,可迎奉天子,关乎苍生社稷,百姓安泰,汝今于袁公面前,欲要因私怨而废公事乎?”

  他说着,又向袁术拜禀,“伯符拳拳孝心,天地可鉴!

  袁公不信,可扣押孙家满门于寿春为质。”

  孙策亦知情势到了紧迫之刻,鱼入大海,鸟上青天,在此一搏!

  他故作被误会的委屈之色,言辞恳切。

  “伯言以小人之心,横加揣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义父待我恩重如山,策恨不得结草衔环以报殊遇,再者孙家满门上下,皆在寿春,又岂能一去不回?

  义父,勿疑!”

  “一派胡言!”

  我因私废公?

  我小人之心?

  陆逊咬牙,冷声嗤笑。

  “纵使果真将天子迎回寿春,汝等只怕也悉为天子之臣,眼中无有袁公矣。

  奉天子而驳调令,假忠义以夺孝悌,死中求活,绝处逢生?

  周公瑾当世大才,名不虚传!

  先前所言纸上谈兵,倒是我小觑天下英雄。”

  “此小儿之言也。”

  周瑜浅笑而立,温润如玉。

  “自袁公至你我,皆为大汉忠良之臣,难道伯言以为迎回天子,袁公的调令还会违逆天子乎?

  伯言此话少说为妙,以免天下人误会袁公,心生猜忌。”

  “你”

  “够了。”

  袁术指节叩击桌面的声音不大,却令整座大殿为之一寂。

  “伯符,我爱子也,伯言,吾爱徒也!

  我知你等皆愿为我分忧,然今日庆功宴上,岂容争执吵闹?”

  他目光不断在陆逊、孙策、周瑜身上逡巡,大致也能猜出他们心思。

  陆逊看似被激怒,实则句句皆为勾引自己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孙策,言语如刀,杀机暗藏。

首节 上一节 21/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