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77节

  徐晃前日也告我说,他发现麾下一个校尉,收了曹营贿赂,已为他所斩杀,以儆效尤。

  难道这些事其实并非个例,不知不觉之中,局势竟已恶劣到这等地步了?”

  董承说着,深感难以置信。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我在陛下身上,根本没察觉到有什么不妥,更从未见陛下有对局势紧张的模样。

  果真如你所言,如此局势,我等如何会一无所觉呢?”

  刘繇:“!!!”

  有戏!

第267章 孔明之阵,瑾岂能破?

  “怎么不会毫无所觉?”

  察觉局势有戏,刘繇当即重燃希望,虽然不知道曹营居然果真派人联络宫中宦官,又或是渗透皇宫禁军,究竟是在暗中有何图谋。

  至少这些现象,反而恰到好处的救了自己,刘繇赶忙趁热打铁,谓董承曰:

  “正是一无所觉,才尽显陛下隐藏之深。

  试问如果连你我都能明显察觉异常,曹营又如何不知?

  诚如是,陛下岂不危矣?

  所谓先骗过自己,方能骗过他人,陛下如今正是此理。

  董公,信不信,你若明日拿今日我之所言,去追问陛下,其必故作一副毫无所觉之态,让你难窥半分真假!

  何也?虚虚实实,为迷惑曹营,以成兴汉之业!”

  刘繇说着,眼神一冷,故作严厉恫吓之。

  “陛下所谋深远,非你我能揣测。

  董公,我劝你还是不要自作聪明,若是为曹营所觉,坏了陛下大计,则汝虽万死,亦难赎罪。”

  “这”

  见刘繇说的虽然古怪,但好似也有几分道理,若陛下真是所谋甚大,故此演戏,以迷惑曹贼,则必然不会让自己瞧出破绽。

  毕竟连续经历董卓、李郭、曹操等历任国贼,当今陛下这等假做为人把持,实则暗中谋划的本事,可是最为擅长。

  倘使自己真如刘繇所言,没理解陛下让自己来寻刘繇,相助兴汉大业的暗示。

  反而傻乎乎的跑去当面询问,以致曹贼察觉,坏了算计,那可真就是汉室罪人了。

  可话虽如此,他却总觉得刘繇这番看似合理的说辞,暗藏古怪,不可深信。

  当即冷眉一横,瞪着刘繇,斥之曰:

  “不对!

  诚如你所言,陛下受制于人,正在布局演戏,所以不会对我等明言,故无法证明你所言是假。

  可假假真真,实难分辨,若按你所说,陛下正在演戏给曹贼看,一切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那我等又如何能证明你所言为真?

  倘使你不过是衣带矫诏,妄图凭一面之词,摇唇鼓舌,在这动摇人心,实则居心叵测,另有图谋,岂非才是坏我汉室根基。”

  刘繇闻言话音微滞,没想到这董胖子居然还有点脑子。

  按自己先前一番理论说辞,确实避免了自己当场被实锤打假之危,但不能证伪,同样也没办法证真。

  想要以理服人,颇为牵强。

  所幸他念头一转,当即面露悲戚之色,转而面对众人,泪眼潸然,打算以情动人?

  只见他惨然而笑,朗声吟道。

  “此身不利己,忧济在汉室。

  衣带授机要,辗转夜难眠。

  除贼为国谋,匡政老臣心。

  赤胆书汗青,一力挽天倾!

  刘繇不才,忝为大汉宗亲,一生碌碌无为,本可了此残生。

  陛下不以臣卑鄙,寄臣以大事,托付扬州诸郡,以谋抗袁为要。

  老臣不效,先失州治,后困江东,屡败于袁,尽失其地。

  患难之时,逃奔长安,携帝东归,砥砺磨难。

  及至洛阳安定,陛下不以臣无能,仍托臣以大事,拜为太傅,以师侍之。

  此古之贤圣先王,莫过如是,繇虽万死,怎报殊遇?

  今陛下密谋深远,暗授衣带诏为任,繇自得此诏,日夜难眠,辗转反侧,苦思兴汉之策。

  幸得人心所向,诸公皆以汉室为念,这才聚集如此多义士人杰,只为成就除曹大业,还政天子。

  哪知今日,我念你董承身为国舅,必怀忠义之心,特此出迎入内,共聚兴汉大事。

  不想你进来之后,不论青红皂白,先斥我谋逆之名。

  又不信我之所言,认定我啸聚众人,乃坏大汉之基。

  那么我且问你!

  剿除曹贼,难道是在谋逆吗?

  匡扶汉室,难道是在坏大汉根基?”

  他情绪越说越激动,指着董承,哭诉斥问!

  “在场皆忠义之人,同谋尽向汉之臣!

  你可以去问问!

  这段时间以来,繇除了聚集众人,共谋讨贼救国,有做过任何一件谋取私利,有损大汉之事吗?

  大家信我刘繇,皆为匡扶汉室而来,若我所作所为,有损汉室半分,不用你董承言说,诸公皆不容我!

  我刘繇费尽心机,所求所谋,不过是力挽天倾而救国,众正盈朝以匡汉。

  汝不思同谋救帝,匡国兴汉,反而对我诸多指责,言之凿凿,这也不信,那也不信。

  难道非要证明我所言为虚,让大家都不要按照衣带诏除曹勤王。

  非要证明你董承才是对的,让那曹贼一日日猖狂下去,使陛下在受制于人中绝望,你就高兴了!

  董承!国舅!

  你到底安的什么居心?”

  刘繇此言一出,全场为之一寂,随之哗然激愤!

  如果说先前董承突然出现,带来天子可能毫不知情的重磅消息,使众人深感难以置信,对刘繇满怀疑虑的话。

  其后刘繇与董承的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既不能证伪,也不能证真,已经难分真假,使得众人对他的态度,转为将信将疑。

  那么此时此刻,几乎所有人都同仇敌忾,重新站在刘繇一边。

  论迹论心,剿除曹贼,难道有错吗?匡扶汉室,难道有错吗?

  无论真假,我们所追求的,难道不是追随在太傅身后,剿除曹贼,匡正朝野,再造朗朗乾坤,建立一个众正盈朝的大汉朝堂吗?

  目标是一致的,方法是一致的,除曹是一致的,结果是一致的!

  既然如此,过程它重要吗?是真是假,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这么多人来都来了,早日商讨出一个除曹良策,力挽天倾才是正理。

  你个董承莫名其妙跑过来,各种言辞打压太傅,分明是在坏我等除曹兴汉之心。

  说到底,董承你激动个什么?我们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难道是在密谋颠覆大汉吗?

  想什么呢?在场皆大汉忠良,能来的都是经过考验的兴汉义士。

  倘有人怀不轨之谋,敢说出来,当场就得被众人群起而攻之了。

  听着众人之言辞议论纷纷,眼见大家之讨论群情激奋,董承忽觉一声:遭了!

  他成先前的刘繇了,被众人用充满疑窦的眸光盯上了。

  这么一想也是,说他们被刘繇骗了,那不是说他们这么多人都是傻子、蠢蛋,被人利用犹不自知?

  若是证据确凿也便罢了,现在这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他们自然更信自己先前的判断。

  而指责刘繇居心叵测?

  他居心叵测了些啥呢?在座皆赤胆忠心,入目尽大汉忠良!

  众人聚集在此,每夜辗转难眠,讨论的也都是如何匡扶汉室,如何除曹救国!

  董承:“.”

  这.这还怎么说人家居心叵测?

  人刘繇分明是大大滴大汉忠良啊!

  这一刻,尽管董承总觉得刘繇的说辞,隐隐有哪里不对。

  但面前之人,已硬生生焊死在了匡扶汉室的道德制高点上,地位稳固如青山,难以动摇。

  真要和他顽抗下去,据理力争,董承都怕自己这个皇亲国舅,陛下心腹,能被打成居心叵测,心向曹氏。

  所幸见董承进退不得,一时间认下自己这衣带诏也不是,继续打假也不是,刘繇主动释放善意,出言宽慰。

  “国舅也是忧心天子,一时情急,诸公也勿要太过苛责。

  至于国舅所言,要验我真假,实则易耳!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陛下是否受制于曹,暗中谋事,虽不能明言,但董公可以从暗处旁敲观之。

  正如董公曾言,已见过曹营联络宦官之事,也听徐晃在军中查到曹营细作。

首节 上一节 277/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