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21节

  “前几日见母妃因皇考之事悲伤欲绝,形容枯槁,如今见之,气色稍有回暖,本宫甚是欣慰。”

  朱由校不知道李选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既然要演戏,他便陪着李选侍演了。

  “难得太子还记着我这个苦命的女人,如今陛下龙驭上宾,而我为太子母妃,却连个名位都没有,我受点委屈不算什么,若是因此让太子蒙尘,便是母妃的不是了。”

  朱由校说道:“大行皇帝的庙号、谥号,如今正议之中,母妃你身份尊贵,礼部岂敢轻视?”

  这算不算是嗣君的承诺?

  李选侍轻咬樱唇,光洁的额头上挤出了个川字,配上一身孝服,倒多了几分俏色。

  “不知可是太后?”

  之前在心里还夸她伶牙俐齿,转眼便问出这样的问题来。

  蠢女人就是蠢女人。

  朱由校摇了摇头,说道:“这事情你得去问礼部。”

  李选侍有些急了。

  “殿下在文华殿听闻让百官臣服,发号施令之下,礼部焉敢不从?”

  朱由校当即反驳道:“皇考在时,百官难道不臣服?为何皇考亲下的口谕,让母妃进位皇贵妃的诏令礼部敢拖延不从?本宫还非九五之尊,皇帝之命他们可不从,太子之命便更是如此了。”

  “那太子也要多催促催促。”

  这女人,居然真信了他的话。

  看来是真傻。

  朱由校彻底放下心来了。

  “母妃放心,本宫一定催促礼部,只是礼部到底如何评议,本宫也难得插手。”

  见太子愿意帮忙,李选侍悬着的心放下了不少。

  “太子对此事上心就好。”

  “母妃今日前来,便为此事?”

  李选侍当即摇头,说道:“此事是稍待一问,我看太子身边少了一些机灵的宫女侍奉,所以在宫中挑了几个模样周正的来伺候太子。”

  李选侍拍了拍掌,只见殿外走入五个宫女。

  这五个宫女皆可称容貌昳丽。

  其中有温婉如邻家大姐姐般的,也有娇羞如小家碧玉般,更有身形丰腴似妇人般的。

  这是选几个人来伺候?

  这是要榨取他朱由校的精血啊!

  这五个宫女,他朱由校能要?

第22章 稚女道真,孤家寡人

  这五个宫女还真能要。

  若是郑贵妃送的宫女,朱由校绝对不敢要。

  但李选侍

  她或许真的只是送几个宫女过来伺候他,以期能够得到礼部太后之封。

  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监视他的眼线。

  “母妃一番好意,儿臣便却之不恭了。”

  朱由校让贴身太监将她们带下去。

  收下这五个宫女,不代表马上用她们。

  还得让东厂与锦衣卫的人将她们的身份背景查清楚了,确定没有居心叵测之辈,朱由校才敢让她们前来侍奉。

  并且,吃用这些方面,短时间是绝对不让她们插手的。

  见朱由校收下她的人,李选侍脸上终于是露出笑容来了。

  看来郑贵妃说得不错,太子变化再大,那也还是男人。

  只要是男人,总有她们女人可以拿捏的地方。

  “太子高兴就好,若是她们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太子随意处置,不必给我留面子。”

  朱由校点了点头,接着低头看向躲在李选侍后面,抱着小腿,一副怯生生模样的皇八女朱徽媞。

  “徽媞,怎么,连皇兄都不认识了?”

  李选侍赶忙将朱徽媞往前推,笑着说道:“还不拜见皇兄?”

  朱徽媞双手交叠于腰间微蹲,对朱由校行了家礼。

  “皇兄万福。”

  朱徽媞虽只有七岁,但长于深宫,礼节已经是无可挑剔了。

  朱由校上前将朱徽媞抱了起来,问道:“你这丫头,还怕了皇兄不成?”

  朱徽媞仔细盯着朱由校的眼睛,却是突然说道:“你不是皇兄。”

  这句话,将李选侍吓得半死。

  “太子,囡囡还小,乃稚子之言,不可当真。”

  在朱由校的记忆里面,原身在深宫之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以至于对客氏产生依赖,在他做木工的时候,皇八女朱徽媞也会在旁边嬉戏,两者的关系应是不差。

  “无妨,孩童玩笑话罢了,再者,本宫确非之前的模样了。”

  朱由校还不至于生一个小孩的气。

  这小家伙,眼睛倒是比王安还毒。

  朱由校捏捏她粉嘟嘟的脸颊。

  若是王安能看出他的变化,如今也不至于要去给先帝守陵。

  “要吃什么糖果?”朱由校将小公主放下去,后者直接蹿在李选侍身后,一脸惊恐的看向朱由校。

  那眼神,仿佛是在看什么怪蜀黍一般。

  “太子莫怪,这些天来变动太大,徽媞她受了惊吓。”

  说着,李选侍眼中蓄起泪水,显然又要开始博朱由校的同情了。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那让徽媞多来罢,要什么吃用,就去找魏朝。”

  李选侍点了点头,又话了些家长里短,但终究还是惧怕王才人的牌位,目的达成之后,便请告辞了。

  只留下朱由校在慈庆宫西配殿中,对着生母王才人的牌位发呆。

  李选侍出了西配殿之后,缓缓吐出一口气。

  她转头看着朱由校的背影,眼中发现不了任何之前朱由校的痕迹。

  心中似有明悟。

  出了慈庆宫,李选侍坐在翟轿上面,由六名太监抬行。

  身侧有侍奉的宫女4人、太监8人,执红纱灯、拂尘,夜行点灯。

  这个排场,是贵妃排场。

  但今日见了嗣君,又听说太子乳母客氏的下场之后,李选侍心中也有些后怕了。

  “进忠。”

  “奴婢在。”

  李选侍的心腹太监李进忠赶忙到轿边候话。

  当然,这个李进忠与如今司礼监随堂太监是完全不同的人。

  “以后出行的排场,不必如此张扬了。”

  李进忠愣了一下,马上说道:“奴婢遵命。”

  此刻。

  慈庆宫寝殿。

  朱由校准备安歇了。

  躺在床上,朱由校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

  或许是因为明日就要登基为帝了。

  但他心中却没有多少开心,反而有些迷茫。

  正如他不知所措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一般。

  贼老天直接让他扛上了如此重担:

  拯救病入膏肓的晚明。

  可他真的有这个能力吗?

  大明存续两百五十年,积弊已重,税收体系近乎瓦解,土地兼并严重,藩王、士绅霸占全国耕地超40%,农民沦为佃户或流民,税基锐减。

  商业税仅占财政收入10%(江南富商通过“投献”避税),国库依赖农业税,而农业因天灾减产。

  万历后期起加征“辽饷”“剿饷”“练饷”,年赋税超2000万两,农民“拆屋卖子,饿殍载道”。

  如今在北京城外,便聚集了数万,甚至更多的破产农民,以期贵人施粥活命。

  卖儿卖女,易子而食的事情,随处可见。

  不久前黄河决口,流民的数量便更多了。

  此刻的大明就像是火药桶,一点,恐怕就能引起燎原之火。

  似李自成之辈,在大明的土地之上,不知道有多少。

  财政赤字失控,宁夏之役、播州之役、抗倭援朝耗银1200万两,掏空国库。

首节 上一节 2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