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254节
方从哲心中感慨:
这般在大政方针上雷厉风行,于细微处又能体察入微的帝王,厚重的史书之中,又能寻得几人?
尽管方从哲对朱由校的某些政见有所保留,却不得不承认,自新帝御极以来,朝堂气象为之一新。
最起码,明面上的党争已销声匿迹,只剩暗流仍在枢机之地涌动。
六科廊、六部衙门乃至内阁都察院,昔日拖沓推诿之风尽扫,案牍文书皆得及时批答。
更兼天子雷厉风行整顿吏治,籍没贪腐之家以充国库,终使空虚多年的太仓渐有积储,便是九品末吏的俸银亦能如期发放。
凡此种种,岂非皆赖圣主宸衷独运之功?
哪怕再恨陛下的臣子,也不得不承认,当今圣上,是有作为的明君。
朱由校自然无从知晓众臣心中翻涌的思绪。
待诸事安排妥当,他不再多言。
现在,他只想干饭。
朱由校只朝魏朝略一颔首,那贴身太监当即会意,拂尘一甩便拉长声调:“摆驾乾清宫~”
朱由校乘上帝辇。
鎏金帝辇在月色下缓缓起行,十六人抬的轿杠压着宫砖发出沉闷声响,穿过重重宫门,在乾清宫东暖阁外停了下来。
朱由校踏入东暖阁,尚未坐定,御膳房早已备好的菜肴便一一呈上。
水晶虾饺的薄皮映着烛光剔透如纱,蟹粉狮子头氤氲着醇香,一碟碧玉般的清炒时蔬旁,还配着御厨特制的玫瑰腐乳——这本是他素日最爱的搭配。
一口一个狮子头,肠胃顿时感觉到一种久违的满足。
但很快,朱由校便停下干饭的脚步。
他望着眼前精致的膳食,却忽然有些出神。
饿过的人,才知饥火灼心的滋味。
他不过一日未进膳,便已觉得头晕目眩,腹中如火烧般难受。
可这大明朝的百姓呢?
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那些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的百姓……
他们之中,又有多少人正饿着肚子,甚至几日几夜粒米未进?
想到这里,朱由校握着玉箸的手微微一顿,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缓缓放下筷子,望向殿外无边的夜色,心中暗叹:
要拯救这江山社稷,要救活这些黎民百姓,他还要做更多、更多。
另外一边。
倪元璐出了宫城。
夜色如墨。
唯有几盏稀疏的灯笼在风中摇曳,映照出他略显疲惫却又难掩激动的面容。
两名锦衣卫一路无言,只沉默护送,直至会馆门前才抱拳一礼,转身离去。
倪元潞站在会馆门前,深吸一口气,抬手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
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屋内暖黄的烛光瞬间倾泻而出,照亮了他略显苍白的脸。
令他意外的是,会馆内竟仍灯火通明,人影幢幢。
卢象升、黄道周、文震孟等一众贡士皆未安歇,或坐或立,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诸位,夜深了,竟还不睡下?”
倪元璐微微一愣,随即拱手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却又掩不住一丝隐隐的兴奋。
卢象升第一个迎上前,眼中满是艳羡,语气半是玩笑半是懊恼:“听闻陛下亲自为你掌灯了?”
倪元潞心中奇怪,不知道卢象升怎么这么早知道这消息。
他点了点头,说道:“在下愚钝,误了时辰,仰赖陛下破例,方才能够完成策论,圣上掌灯,乃我倪元潞此生最大荣光,日后必定以死报陛下之恩。”
卢象升闻言,心中更是羡慕。
“早知如此,我何必急着第一个交卷?若得陛下这般垂青,便是死也甘愿了!”
倪元璐面颊微红,想起方才殿中那盏鎏金宫灯下,天子温和的目光,心中仍激荡难平。
他略一沉吟,郑重道:“卢兄说笑了,你第一个交卷,也得了陛下亲眼。”
文震孟站在一旁,神色复杂地望着倪元潞,既有羡慕,又有一丝不甘。
皇帝为倪元璐掌灯之事,究竟是如何传开的?
正是文震孟在贡士们之间有意无意地透露。
如今的他,早已成了锦衣卫安插在贡士中的一枚暗棋,既是眼线,又是传声筒,甚至还要在众人议论时悄然引导风向。
可这并非他心甘情愿。
魏忠贤手中攥着他的把柄,他不得不低头。
每每想到此处,文震孟心中便涌起一阵苦涩。
替锦衣卫办事,终究是见不得光的勾当。
再看倪元璐,得天子亲自掌灯,只要策论不是狗屁不通,金榜题名已是板上钉钉,甚至极有可能跻身一甲。
而自己呢?
若阅卷官知晓他与太监暗通款曲,莫说一甲,只怕连二甲都悬。
一念及此,文震孟的指尖微微发凉。
苦也!
文震孟的思绪还未酝酿开来,就被人打断了。
只见卢象升手持最新一期的《皇明日报》,神色凝重地环视众人。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在寂静的厅堂内格外引人注意:“诸位,有一句话要提醒大家伙。“
众人闻言纷纷抬头,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手中的报纸。
卢象升将报纸展开,指着其中一段说道:“诸位中了进士之后,切记莫要做勋贵大臣的东床快婿。陛下对朝中党争深恶痛绝,若我等与勋贵联姻,恐仕途艰难。”
“什么?!”
此言一出,会馆内顿时炸开了锅。
十余名贡士面色骤变,纷纷围上前来争相传阅。
有人甚至失手打翻了茶盏,清脆的碎裂声在厅内格外刺耳。
“这这报上当真如此记载?”
黄道周抢过报纸,手指微微发抖地指着那段文字。
众人凑近细看,只见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新科进士若与勋贵联姻,将不得授以要职。
“嘶~”
“嘶~”
会馆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险些误了大事!”
一位贡士拍案而起,额上已渗出细密汗珠。
在场不少人面色煞白,他们中有的已与勋贵大臣暗通款曲,有的甚至相看过贵族千金。
此刻回想起来,不由得后怕不已。
文震孟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适时带节奏:“幸而今日得见此报,否则我等前程尽毁矣!”
上面也要他将这个消息传给众贡士,他为此四处奔走,不想这卢象升,反倒是要帮他一忙了。
卢象升见众人反应,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他环视一周,朗声道:“如此圣君治下,岂能因为党争而自毁前程?诸位可愿与我联名上书,在传胪大典上表明我等‘君子不党’之志?”
这番话如同一颗火星落入干柴,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热情。
“卢兄此言大善!”
“正该如此!”
“我等寒窗苦读,岂能为姻亲所累!”
会馆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众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在传胪大典上,他们这份‘不党’的奏疏将如何引起天子的重视。
党与不党,对于这些进士来说,都无关紧要。
但能得圣眷,仕途能够青云直上,对他们来说,那就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了。
PS:
朕御极以来,夙夜忧勤,惟以社稷生民为念。然辽东战事未息,边关将士浴血;中原旱涝相继,黎民嗷嗷待哺。国库岁入有限,而兵饷、赈济之费日增,今太仓银两已竭,度支艰难。
诸卿皆朕股肱之臣,当此危急存亡之秋,宜各尽心力:
投月票者,视同捐饷助边,朕当录名于《援辽忠义册》,以彰其功;
增订阅者,譬若输粟赈灾,吏部考功,优先擢拔。
众爱卿还等什么?
订阅月票走起来!
第213章 黜虚求实,禁报集权
天启元年,四月初十,殿试后一日。
天穹澄澈如洗,万里无云,炽烈的阳光倾泻而下,将紫禁城的金瓦朱墙映得熠熠生辉。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