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369节

第290章 密报惊魂,有坑真跳

  帝王一怒,流血漂橹!

  乾清宫暖阁里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连烛火都似被冻住,颤巍巍地不敢晃动。

  朱由校将那份密报狠狠一摔,纸张拍在案上发出脆响,惊得殿内太监们齐刷刷跪倒,脑袋贴在金砖上,连呼吸都屏住了。

  “魏朝!”

  他厉声唤道,声音里裹着未散的怒火。

  侍立在侧的魏朝连忙膝行几步,双手接过密报。

  他展开扫了一眼,眉头当即拧成个疙瘩。

  福王竟敢在这种时候动歪心思,简直是不想活了。

  连他都不敢贪墨银两,这个福王居然敢?

  “把这东西送到十王府,让福王自己好好看看!”皇帝冷冽的声音在这个时候传了出来。

  魏朝捧着密报的手微微发颤,他跟在皇帝身边多年,自然知道这话里的分量。

  福王虽是当今陛下的皇叔,可真要触了龙鳞,谁也保不住。

  他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抬头:“陛下,若是……若是福王爷看了密报,要递牌子求见,奴才是该传还是不该传?”

  朱由校面色阴翳。

  “见与不见,得看他拿什么来赎罪!”

  魏朝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

  他算是听明白了,皇帝哪是要见福王,分明是要逼着对方大出血。

  那一百五十万两本就该尽数入内库,如今福王私吞了三分之一,皇帝这是连本带利都要讨回来,怕是还得加上一笔“孝敬”才能消气。

  朱由校望着窗外沉沉的天色,眼底的戾气几乎要溢出来。

  福王就藩洛阳时,父皇赐了多少良田珍宝?

  如今国难当头,辽东将士连军饷都快发不出来,这老东西竟敢中饱私囊!

  一百五十万两,够养五万大军打一年仗,他倒好,敢跟天子“三一分成”?

  那都是朕的钱!

  “告诉福王!”

  朱由校的声音压得极低。

  “他要是拿不出让朕满意的东西,就甭想再回洛阳当他的土皇帝。十王府的院子宽敞,正好让他住到想明白为止!”

  魏朝连忙磕头:“奴婢省得!这就亲自安排亲信送去。”

  待魏朝捧着密报退出去,朱由校才缓缓坐回宝座。

  众人离去之后。

  他的面色顿时恢复如常。

  其实

  福王贪墨的事情,他早知道了。

  之所以装出一副愤怒的样子,还是做给别人看的。

  那五十万两只是个由头,他真正要的,是敲开福王和楚王的钱袋子。

  辽东的仗要打,京营要扩编,哪一样都离不得银子。

  朱常洵既然敢伸手,就得有被连根拔起的觉悟。

  十王府就挨着紫禁城的东华门,与宫城的威严相比,多了几分宗室府邸特有的闲散。

  魏朝的亲信太监李忠揣着密报,一路小跑。

  他知道这事急,皇帝的怒火还在密报上烧着呢。

  不过半个时辰,十王府的朱漆大门便出现在眼前。

  守门的侍卫见是宫里来的人,还捧着明黄色的封套,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放行。

  李忠也不看两旁的景致,径直穿过抄手游廊,往福王朱常洵的府邸走去。

  此时的十王府里,住着五位龙子凤孙。

  除了被召回京的福王、楚王,还有三位尚未就藩的王爷:瑞王朱常浩整日闭门修道,桂王朱常瀛沉迷于书画,惠王朱常润则爱与文士清谈。

  唯有福王府邸日日车水马龙,透着几分不甘寂寞的热闹。

  “宫里的公公来了!”

  随着管家一声吆喝,福王府的人慌忙迎了出来。

  朱常洵早已得了信,此刻正站在二门口,三百多斤的身子裹在织金蟒袍里,像座移动的肉山。

  他脸上堆着褶子般的笑容,眼角的细纹里都透着得意。

  楚王那一百万两“谢恩银”送进内库才三日,宫里就有动静,定然是陛下龙颜大悦,要赏他些珍玩,说不定还会松口让他回洛阳。

  “有劳公公跑一趟,快里面请!”

  朱常洵一边说一边就往地上跪,肥硕的膝盖弯下去时,带动着腰间的玉带发出“咔啦”轻响。

  “臣福王朱常洵,恭迎圣驾……哦不,恭迎圣旨!”

  他这一跪,身后的属官、仆役也跟着“哗啦啦”跪倒一片,院子里顿时黑压压跪了一片。

  朱常洵跪在地上,不过片刻就传来阵阵酸麻。

  他耐着性子等了半晌,却迟迟没听见预想中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不由得微微抬头,脸上的笑容已经有些挂不住,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

  “天使辛苦了,这日头也升起来了,若是有旨意,不妨早些宣了,也好让本王领旨谢恩啊。”

  他这话音刚落,就见那太监脸上没半点笑意,嘴角反而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讥讽。

  李忠往前半步,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福王。

  “王爷怕是误会了,咱家今日来,并未带着圣旨。”

  “没……没有圣旨?”

  朱常洵脸上的笑容“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三百多斤的身子猛地一僵,像被人兜头浇了桶冰水。

  他这才注意到,太监手里捧着的并非明黄的圣旨卷轴,而是个薄薄的明黄色的牛皮封套,上面还盖着锦衣卫的朱红印鉴。

  那是他最忌惮的印记。

  李忠看着他骤然变色的脸,心里冷笑一声,慢悠悠地从怀里掏出那份密报,用两根手指捏着,递到朱常洵面前:“陛下说了,让王爷亲自瞧瞧这个。看完了,自然就明白宫里的意思了。”

  “锦衣卫密报?”

  朱常洵的声音陡然发颤,指尖触到那粗糙的牛皮纸时,竟像被毒蛇咬了一口似的缩回手。

  他这一辈子,最怕的就是锦衣卫的密探,那些人无孔不入,连他在洛阳府里偷偷藏了多少窖银都摸得一清二楚。

  此刻见了这封套,心里的不安像潮水般涌上来,几乎要将他淹没。

  旁边的长史周师文见势不妙,连忙给旁边的仆役使了个眼色,几人悄悄往前挪了半步,准备随时扶住自家王爷。

  朱常洵定了定神,咬着牙接过密报,肥硕的手指哆哆嗦嗦地拆开绳结。

  当那页写满蝇头小楷的纸页展开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像被人用针狠狠扎了一下。

  上面一笔一划写着他与楚王的密谋,连“一百五十万两”“私吞五十万两”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他跟楚王派来的亲信说的那句“陛下年轻,很好糊弄”都原原本本地记在上面。

  “噗~”

  朱常洵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脑门,眼前阵阵发黑,手里的密报“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他胸口剧烈起伏着,像头缺氧的肥猪,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三百多斤的身子晃了晃,眼看就要一头栽倒在地。

  “王爷!”

  “快扶住王爷!”

  身后的几个亲信反应极快,连忙扑上前去,七手八脚地托住他的胳膊,才勉强让他没瘫在地上。

  周师文慌忙捡起密报,飞快地扫了一眼,吓得脸色惨白,手一抖,密报又掉在了地上。

  李忠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这场闹剧。

  他见朱常洵被人扶着,总算没晕过去,才慢悠悠地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刻意的提醒:

  “王爷,这密报上的事,陛下可是看得一清二楚。您要是有什么想弥补的,趁早做好准备,不然,怕是连说话的机会都没了,这辈子都要待在京师,回不去洛阳了。”

  朱常洵被这话一激,总算从惊恐中回过神来。

  他瘫在亲信怀里,肥脸煞白如纸,额头上的冷汗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把胸前的织金蟒袍都浸湿了一大片。

  他这才明白,自己那点小聪明在皇帝眼里根本不值一提,所谓的“三一分成”,不过是自投罗网的笑话。

  “完了……这下全完了……”

  朱常洵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哭腔,那三百多斤的身子此刻软得像摊烂泥,哪里还有半分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架子。

  李忠看着福王失魂落魄的模样,知道目的已经达到,便微微躬身:“王爷慢慢看,咱家先回宫复命了。”

  说罢,转身带着随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福王府。

  朱常洵瘫坐在地上,手里的锦衣卫密报被他攥得皱成一团。

  那张素来堆满油腻笑容的胖脸,此刻像被抽走了所有血气,白得如同敷了层白粉,嘴唇哆嗦着,连带着双下巴上的肥肉都在不停颤抖,活脱脱一副大限将至的模样。

  “这……这叫什么事啊!”

  他猛地一拍大腿。

  三百多斤的王爷,此刻竟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声音里带着哭腔。

  “本王不过是想多攒点养老钱,有错吗?洛阳的庄子虽多,可哪样不要花钱?那些佃户刁钻得很,收租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他眼前又浮现出之前和楚王朱华奎在密室里的光景。

  当时他拍着肚皮,唾沫横飞地给楚王“支招”:“陛下年轻气盛,正愁辽东军饷呢,定会盯着你这楚藩的家底。依我看,他少不得要你出两百万两。不过你放心,有我在,保准让你只出一百万两,只是这中间的关节,得费些打点,五十万两,不算多吧?”

首节 上一节 369/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