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51节

  随着抄家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魏朝的心也愈发沉重。

  陛下大兴诏狱,这下鱼死网破了。

  内阁会如何应对,群臣会如何应对?

  这是魏朝担心的问题。

  若是群臣反应激烈,那该如何?

  那些臣子,虽然不敢直骂皇帝昏聩暴虐,却敢言皇帝被奸宦蒙蔽。

  陛下为了平息朝臣愤怒,会不会把他推出去,成为政治牺牲品?

  魏朝此刻就似小娃娃拾炮仗——慌了手脚。

  终于,门外黄门太监匆匆而至。

  “陛下,内阁众阁臣递了牌子,要入宫拜见。”

  朱由校将祭文放下,问道:“都有哪些阁臣?”

  “内阁次辅刘一燝、阁臣韩爌、朱国祚。”

  朱由校轻轻一笑,说道:“让刘一燝进来。”

  没过多久,刘一燝便快步入殿。

  “臣内阁次辅刘一燝,恭请陛下圣躬万安!”

  “朕安,次揆请起,赐座。”朱由校面无表情的俯视这个跪伏在地的老臣。

  随侍太监早早的便将小凳搬过来了。

  刘一燝从地上爬起来,坐在小凳上,呼吸犹稍有急促。

  “次揆此番递牌子请见,所为何事?”

  刘一燝咽了口干唾沫,弯背挺直,发散的瞳孔逐渐汇聚,眼中现出锐利之色。

  他起身伏地顿首,山羊须随话音震颤:“陛下容禀:

  老臣以为,刑罚过重恐伤仁德,唯有宽厚待民方能泽被天下。如今弹劾奏章堆积如山,诏狱中人满为患。然先帝灵柩尚未安葬,仍停灵在宫,若此时派遣锦衣卫四处抓人、朝堂之上杖责不断.”

  他喉头滚动咽下唾星,补服锦鸡纹在急促呼吸间起伏:“臣并非要包庇贪官污吏,只愿陛下效法成祖皇帝宽恕“三杨“的胸襟,学习孝宗皇帝轻责言官的气度。即便真有贪官该惩处,也应当等到先帝陵寝完工、陛下服丧期满之后,如此方能彰显圣主如天般宽广的胸怀啊!”

  刘一燝说完,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话语。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对于刘一燝来说,都似酷刑一般。

  终于,大明皇帝开口了。

  “若是朕不答应呢?”

  刘一燝霍然直身,灰白鬓发扫过补服锦鸡纹,三叩青砖铿然作响。

  “臣等非张璁狂悖之徒,然若陛下执意兴诏狱、废言路.”

  刘一燝额角青筋突跳,官袍褶皱随胸腔起伏,眼中露出鱼死网破的决绝之色。

  “臣等当效正德十四年诸臣伏阙旧事,率六科十三道清流二百人,衮服未除而跪左顺门!”

  “到那时,先帝灵柩尚在而朝堂大臣却已空缺,陵寝工程无人督造而祭祀大典竟无主事之人!史官铁笔无情,定会记载'泰昌元年秋九月,新君践祚旬月即起叩阙之变'!”

  “狂悖!”

  魏朝闻此言,已然是变色,浑身肥肉颤抖,不知道是被气的还是被吓的。

  他厉声怒斥刘一燝,甚至想要让门外的锦衣卫将刘一燝拖出去。

  然而大明皇帝朱由校依旧神情未变。

  “你这是要和朕打擂台?”

  刘一燝沉声道:“老臣不敢。”

  呵!

  不敢?

  你已经是了!

  朱由校嗤笑一声,再问道:“刘一燝,你可还是大明臣子?”

  刘一燝抬首望向皇帝,目光坚定,朗声道:“臣自然是大明臣子!”

  朱由校剑眉星目,斥声道:

  “身为大明臣子,却不行臣子之道,不识君臣之礼,尔等口口言说的大明祖制,难道没有杀贪?洪武朝时,太祖皇帝便对贪官毫不姑息,空印案杀得贪官人头滚滚,无有‘雨露’之说,如今阁老却要朕饶过这些人?”

  面对皇帝的诘问,刘一燝脸色发白。

  他原以为皇帝听到臣意汹汹,虽不至于惧怕,也该后退一步才是的。

  难道陛下不担心自己的身后之名?

  难道不担心政事没人处理?

  而对朱由校来说。

  身后之名,岂是你一个东林党就能说的算的?

  就算你喉舌无数,笔锋暗挫,他根本也不在乎。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至于政事,难道只有你们东林党人能够处理?

  大不了,朕便做一回朱重八,一日批改奏疏两百件,又能如何?

  思及此,朱由校的声音却愈发激昂。

  “你们这些人享受朝廷俸禄二十余年,竟敢拿先帝的丧事作为要挟的筹码!你们可还记得自己曾是先帝的臣子?在君父丧期竟敢如此行事,这是不忠不孝,还有脸自称是大明的臣子吗?”

  吵架?

  他朱由校本就身处高位,如今又没有做错事,天然站在道德最高点上,你会是朕的对手?

  “你们若真敢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明日先帝的祭奠礼服朕亲自穿戴,陵寝事务没有官员就派太监去办!倒要看看是你们在左顺门外跪到膝盖溃烂,还是朕先把这些蛀空朝廷的硕鼠千刀万剐!”

  刘一燝闻言,身躯颤抖,跪伏而下,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面对着他的威胁,皇帝寸步不让,他又能如何?

  和皇帝打擂台?

  那真成了无父无君之臣了。

  但.

  若是不反抗,科道之中的清正之士接连被抄,日后科道之中,还有铮臣?

  岂非陛下可以为所欲为了?

  硬的不行,刘一燝当即转化态度,来软的。

  “臣等绝无悖逆之意,只求陛下以国事为重,以大局为重。”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朕非草木,孰能无情?像是收冰敬炭敬此种,朕不过多追究,然而若是贪赃枉法,专心党争,祸乱朝纲者,朕绝不姑息!”

  朱由校走下御座,缓步至刘一燝身边,说道:“次揆口口声声说以国事为重,以大局为重,尔等当真做到了以国事为重,以大局为重?”

  言至于此,朱由校有感而发: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也是万民的天下,尔等若是真的忠心为国,想的应该不是包庇蠹虫,而是想着如何做实事,挽救国朝,兴旺国朝。”

  “国家多灾多难,便是京城外,都有流民盘踞,朕是他们的君父,你们是他们的青天大老爷。”

  朱由校将刘一燝搀扶起来,却看到这老人根本不敢直视他的目光。

  “他们嗷嗷待哺,正需能臣前去宽抚;大明朝千疮百孔,亟待治国经世之大才将挽天倾。”

  皇帝的话语语重心长:

  “朕要的是务实有为之官,而非清谈党争之臣!次揆且去,出了慈庆宫,尔等要如何做,朕都应下!”

  话止于此。

  你们还要来打擂台?

  那朕奉陪到底!

第57章 奉安玄宫,帝归乾清

  刘一燝满怀敢死之志,斗志昂扬要去说服,甚至说是恐吓新君。

  仰首挺胸进的慈庆宫。

  然而,再走出慈庆宫门的时候,却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双目无神,宛若是丢了魂魄一般。

  在宫门外等候的韩爌、杨涟、周嘉谟、朱国祚等人当即围了上来,询问道:“次揆,结果如何了?陛下肯停大狱否?”

  刘一燝无动于衷。

  韩爌见此情形,急了,当即扶住刘一燝的肩膀,重重摇了两下。

  “刘公,你说句话啊!”

  刘一燝浑浊的老眼中,神采渐渐汇聚。

  他看着一脸心急如焚的众人,说道:“陛下英姿圣断,我等万不可忤逆圣意。”

  杨涟眉头紧皱,而韩爌则是问道:“方才殿中,次揆说了什么,陛下又是如何回答的?”

  刘一燝深深叹了一口气,这一刻,他仿佛是老了十岁一般。

  “老朽以群臣跪谏为由,望陛下以国事为重,不想陛下以祖制反驳,以忠孝诘问,陛下要的是实务之臣,非清谈党争之臣。”

  “这”

  杨涟张了张嘴,问道:“陛下难道不怕朝野舆情汹汹?”

  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早有准备?

  周嘉谟摸不清楚脉络,却明白新君不可小觑。

  “锦衣卫行动,迅疾如风,到我们收到消息的时候,三十三人,皆被铐入诏狱,其中六科中的十数人,尽数被抄家,陛下这是早有预谋,我看,还是等等罢。”

首节 上一节 5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