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唐朝当神仙

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126节

  见江涉听的专注,才继续道:

  “圣人领着百官来到咱们兖州,正逢着岐病重,圣人兄弟情深,便下诏令请来天下的医师术士。来了许多人。”

  “有的是和尚,有的是道士,还有据说是跟随晋代的神仙一起学道的女子,隐居在山上服用朝霞露水的山人……”

  这是说起石神娘娘庙的事了。

  这庙子传的广,江涉已经听了许多人说。

  说书先生念了一会前情。

  话锋陡然一转。

  “却不知,那和尚已经身死,便是由岐王府的人亲手杀的!”

  江涉放下筷子。

  “岐王府的人?”

  说书先生点头,“听闻是岐王府上的亲卫,见到这和尚行骗,岐王的病症始终不见成效,就杀了那和尚。”

  江涉听着。

  问:“那侍卫是如何发落的?”

  说书先生一怔,不知道这位郎君为什么会关心起一个亲卫。

  他想了想,没有骗这位,坦然道:

  “那亲卫也是忠心耿耿,岐王念在这亲卫护卫多年的份上,请求圣人宽赦他的罪过,后面再如何发落,在下就不大清楚了。”

  江涉又问:

  “那岐王的儿子呢?”

  这个说书先生晓得。

  “岐王唯生下一个孩儿,素来宝重,早早封了爵位。那小王侯重情重义,一直守在岐王病榻前,不曾离得半分。”

  江涉听着,重复了一遍。

  “不曾离得半分?”

  那说书先生是这样听说的,他道:

  “圣人登泰山,小王侯还要一起随行东岳,为父祈福。”

  江涉笑了一声,点点头。

  “原来是这样。”

  他说的平淡,说书先生纳闷瞧了这位郎君一眼,不知道为什么又是问护卫,又是问小王侯的。

  总不能认识这些人吧……

  说书先生端着茶碗,喝了一口润润嗓子。

  又继续往下说:

  “跟着圣人到咱们兖州的,还有一位画道大家。穷丹青之妙,圣人定然要诏他,为泰山东行作画。”

  “这位大家一路观摩,寻求造化……说不准还能把咱们画上去。”

  “郎君可知道这位大家是谁?”

  【求月票】

第123章 缘赠说书人,劈开乱雪

  江涉说想不到。

  说书先生便道:“便是吴道子,吴生!”

  在姓氏后,加个“生”来称呼,也是这时常有的,襄阳那卢家卢沛,就被许多人唤作卢生。

  说书先生又讲起吴道子来。

  说了一会。

  又提到有的人家闹鬼。

  “那王家这段时间可不消停,自从娶了新妇,夜里总似乎是能听到声响。有时夜里起来,还能猛地瞧见有个白衣的女子披头散发飘过,可骇人!”

  “王家疑心是前头的发妻在地下不安生,特意请来了法师驱邪,却也不经用。”

  “这两日正闹着……”

  “听说城外那庙子灵,王家的还来找我问道,想求石神娘娘庇佑。”

  猫仰着毛乎乎的脑袋听,碧眼专注。

  说书先生见了一笑。

  忍不住说,“郎君这猫儿养的好,油光水滑,还这般灵性,像是能听懂话一样。”

  江涉摸了摸猫儿头。

  石神娘娘如今混得不错,听着香火是旺了许多。

  公务繁忙。

  也不知一个小精怪能不能管得过来。

  见一人一猫听的有趣,说书先生还特地为江涉指路。

  “郎君若是觉得有趣,那传言里的石神娘娘庙倒是离城里不远,出城再走二里路,远远瞧见个土庙就是。”

  江涉没说自己知道地方。

  他谢过说书先生。

  这时候,他用完饭许久了,听了这么一会子话,酒肆里来了新客,说书先生不再能专为他一人讲故事。

  说书先生喝了小半碗热气腾腾的茶水,与店里伙计嘀咕几句。

  他转头看向食店里的客人们。

  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起来:

  “今日继续给大伙讲伍子胥报仇的故事……”

  江涉招手唤来伙计。

  “结账,一共多少文?”

  那伙计走过来,腰间还绑着一块巾子,道:“方才那柳先生给您付过了。”

  他示意江涉去看正在讲书的说书人。

  伙计在旁边笑。

  “柳先生与我们说,从前也没少讲您那宅子的故事,得了许多利处……今日有缘见到住客,如何说也不能让您付账。”

  江涉这才知道,原来这说书先生姓柳。

  说书先生坐在门口,一半有帘子遮着外头的冷风,一半店家迎客,需得敞着门做生意。他就坐在那处,招揽生意,说着故事。

  吹着外面的寒风。

  怪不得要饮热茶暖身。

  这时候讲书,也称说话人,或是市人。讲唱结合,说的也多是佛家俗讲故事,尊者佛陀如何如何,再就是历史变文,伍子胥、李陵、王昭君那些,多有教化的意思。

  偶尔穿插几段新鲜事,讲讲城里的轶闻。

  江涉想了想。

  寻了桌子的干净地方,借用酒家记账的纸笔来,他道:

  “我这里有些故事,有的是经历过的,也有的是道听途说,可以给柳先生瞧瞧。”

  他把襄阳的经历写下来。

  写起那地祇夜宴的盛事。讲襄阳清虚观老观主生下来开了天目,可以看到鬼神,模糊了其中地名。写老鹿山神与卢家结缘八百年……

  零零散散,也写了四五件事。

  纸驴恐怕会给人家招惹麻烦,江涉未曾写下。

  等到写完,江涉落款“开元十三年冬,江某缘赠柳先生。”

  停笔,吹干墨迹。

  他递给伙计。

  伙计也没怎么读过书,对这读书人的玩意都不敢碰,用巾子抹了两把手,才接过来。

  一瞧,就赞道:

  “郎君好字!”

  江涉带着猫儿出去,还见他站在那瞧。

  东家见伙计不干活,也走过来,嘀咕问:“瞧什么呢,客人写了什么东西?”

  伙计瞅了半天。

  他嘻嘻一笑。

  “就是觉得那郎君字好,咱们看不懂写的啥,二舅你与我说说。”

  东家凑过来,看着外甥手里的字,感叹一声。

  “嚯——这字真好!”

  眯了眯眼,才看内容。

  “这故事也好,说的跟真事似的……”

  江涉一笑,带着猫儿踩着雪路,走远了。

  至于说书的柳先生讲的小王侯重情重义,护卫杀人一事……江涉抬起手,掐算了一下。

  ……

  ……

首节 上一节 126/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