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唐朝当神仙

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32节

  不远处,那几个读书人还在津津有味的讨论山上的精魅和妖邪。

  脸上浮现出神往,恨不得遇到神仙夜宴的是自己,也恨不得那夜斩杀妖邪,谈笑自若的是自己。

  故事传来传去,多有偏差,许多人更是添油加醋,加入了自己半真半假的见解,传的愈胜。

  戴修遐想说:

  “也不知山上那狐精生的什么样,腰肢细不细。食人心肝,真是恶妇。”

  姓王的书生哈哈大笑,他道:“我听说山里不止有一头猛虎,说来也怪,若是猛虎真死了,怎么会发出虎啸?”

  “那夜相聚肯定不止这两个妖。”

  “这种害人的东西,还是应当除之为快!”

  他们说的热闹,王自深随手把道童给的符纸塞进袖子里,掉在地上,也浑不在意,没弯腰去捡。

  ……

  ……

  江涉听见了,看向一旁的地祇,他便是山魈出身。

  地祇自然也听到了这些话。

  看向那些书生,眯起眼睛打量他们的模样,本是穿着襕袍的读书人,身上也有些文气。随着说的话越多,便见到这几人额上开始隐约浮现出淡淡的黑气。

  对这些凡人,地祇漠然道:

  “祸从口出,他们早晚便会明白这个理。”

  两人正说着话,就见前面一阵躁动,老观主被人扶着过来,一直走到两人面前,垂垂老矣,见到地祇,抬手拜礼。

  又看向江涉,拿不准站在山主身边的是什么人。

  “这位是……”

  三分钟后还有一更

第33章 尚在修行

  地祇看向江涉。

  “某姓江,蜀中一山人。”

  “原来是江先生!”

  老观主见礼,不敢小觑。

  身后,几个道士也纷纷行礼,不因为对方的谦逊而冒犯。小道士更是稀奇,不是说这个岁数大高个子是山主吗?怎么这位先生在和他说话。

  老观主身边带着的道士多,香客们都看过来。

  窃窃私语。

  好奇这观里出了什么事,怎么这么些道士聚在一起。

  莫非是县令来了?

  老观主慢悠悠笑着道:“如今是正午了,两位贵客可用了午膳?若是未用,不如移步吃些斋饭。”

  “我们清虚观旁的不论,这斋饭味道尚可,想来应当不会教贵客失望。”

  江涉应下。

  “那便叨扰了。”

  几人一起走着,沿路能听到有香客在私下里说山上遇到神仙的事。

  到了斋堂,还能听到人抱着碗跟人议论,嘀咕说:“这山我来了不是百次,也有五十次了,每月初一,逢年过节都要上山奉香。怎么从来没瞧见神仙?”

  “莫说是神仙,就连传说的妖怪咱也没见着啊,还说什么妖怪们在山里吃席,我瞅就是二牛那小子胡说八道!”

  江涉听见,不禁莞尔。

  老观主注意到,笑呵呵地说:“江先生觉得有趣?”

  江涉颔首:“这样无知无觉度过一生,平安康健,就是最好的了,不必问鬼神。”

  老观主一想,乐道:“还真是,这样的福气难得啊。”

  他旁敲侧击:“曾有人言,这世上的名山大川其实都有神异之物,只是凡人不得看见罢了,两不相妨。”

  地祇山魈忽地开口,说:

  “山神地祇夜宴,山鬼精魅相赴,人自然是看不到的。”

  老观主一顿。

  这意思是……

  这两日沸沸扬扬的山上仙人之说,果然是山间精魅的筵席。谈笑间漏了几句只言片语。

  叫凡人听见了?

  江涉忽地想起县令托付的一事,便问与老道。

  “观主可曾听闻有一方士?自称道法可比汉武时栾大,可点石成金,可解江河决堤,可炼不死之药。其有一不入门弟子,在附近诈了几千贯钱,如今县令已经定罪了。”

  老观主肃然问:

  “先生可知这人姓名?”

  江涉摇头。

  “县令只讲此人颇通幻术,有许多技法,不少弟子拜入门下,奉侍左右。”

  老观主仔细回想,遗憾道:“贫道好似有些印象,不知是在何处听过,这便去让门下弟子好生寻寻。”

  山神地祇也应道:“小神回去便去查,或问旁的地祇。”

  他们坐着的是斋堂里很偏的一张桌子,斋堂里也吵闹,寻常的说话声离着二尺就听不见了。

  道童端来饭菜,打断了他们说话,每人一碗。

  老观主听到山主的自称。

  筷子险些拿不稳,摔到桌上。

  黑石山山主,未修行时,性情暴戾,修行之后,也不大爱搭理凡人。他本以为这位江先生是山主的旧交,却忽地听到这句“小神”。

  老观主惊得险些三魂出窍。

  能让一地山神自称“小神”。

  那这眼前的江先生的身份是……

  “不敢当,不敢当。”老观主立即道。苍老的手颤巍巍扶好筷子,望了一周斋堂,招手唤来一个年青道长。

  与他说了一番。

  “都去问问可有人知道,若是不知,那就去查。”老观主说。

  “多谢观主。”江涉说。

  老观主道:“襄阳出了以道法欺人的事,我等自当好生查清,以正道法。”

  “我清虚观虽不是什么名观,但也当有此义。”

  ……

  ……

  这清虚观的斋饭名副其实,实际上是一碗五谷饭,小米稻米黄米麦子和豆煮在一起,分量颇大。上面佐着时令菜蔬,是山上道人自己种的,荠菜鲜嫩,青瓜清爽,茄子是酱过的,又搭着两片豆腐。

  这样的一碗饭,只收八文钱,入口清爽。

  吃饭的时候,三人闲聊。

  期间,江涉请教了些道家的炼丹方子,这老道也大方,并无私藏,讲的明明白白。

  “丹者,天地之元气所生也。”

  “大丹依五行,更相为祖始……”

  “譬如金液丹,便是取金一斤,以华池渍之百日……金精自服,状如紫霜。此金液入口,五脏皆生黄金。”

  “便是借托金石不朽,不死不灭的道理。”

  老道说完。

  又道:“金液丹是传下来的方子,清虚观地小庙微,钱财不足如此,尚未试过。”

  虽不知高人身份,但老道也劝说了一句。

  “只听闻均州有道人服丹而亡,炼丹之术,道也,但若是服用丹丸,还需慎重。自然,若是先生有别的法子,与我等凡夫不同,自然是可以。”

  老观主说的要比元丹丘更细致一些。

  让江涉心里有着微微的雏形。隐约有些念头,想要及时捕住。

  他道谢说:“多谢观主。”

  “一会可否借贵宝地,某想尝试一二。”

  “先生只管用便是!”

  几人已经用完了饭,坐在案桌前,听着斋堂里喧杂的声音。有的汉子抹着眼泪,要求家人康健平安。有的衣着锦绣,跟同伴说是在门口摊子那处买了一枚珠串,可以求财。有年轻娘子,面色羞煞桃李,被母亲带着上香,想择良人。

  又有县学学子立誓科举高中,望文曲护持,文星得助。

  人生百态,心中所求各不相同。

  老观主犹豫了下。

  能遇到山主和高人的机会太难得。

  纵然有些冒昧,他还是忍不住问:

  “贫道幼时,曾见过一老者,与贫道有活命之恩。那老者自称山川之主,却未说是哪座山的山君,如今七十八年过去,贫道也老了。”

  “不知贵客可认得他,他……可还活着?”

  老观主又说了那老者特点,是一个年迈须发尽白的老人,神情温雅自然。

  正与方才地祇山魈所言相应。

首节 上一节 32/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