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115节

  “是!我立刻去落实。”钱明重重点头。

  “还有,”方默叫住他,“燕子矶渡口的防空火力,不能懈怠。天一亮,机场战斗机必须准时起飞,在渡口上空进行不间断巡逻,绝不能让鬼子飞机威胁到运民的船只。”

  好在机场离燕子矶只有十公里,P-47和BF-109一个加速就能赶到。

  他现在手头有3架P-47D,16架BF-109E,还有2架之前初级池抽到的更先进的BF-109F,总共21架顶尖战斗机,性能全面碾压鬼子的老式双翼机和九六式舰战。

  长江里,还藏着两条装备四门88炮的SF40西贝尔渡船和五条S型鱼雷艇。

  LST自己也有防空炮。

  这套阵容,护住一片江面,应该够了。

  “另外,天亮后,侦察机升空,我要时刻知道鬼子的主力到了哪儿。”

  天色渐明,长江江面,水雾氤氲。

  一支鬼子舰队正耀武扬威地逆流而上。

  为首的,是“海风”号驱逐舰。

  舰桥内,舰长伊藤贤二少佐嘴角挂着志得意满的冷笑,享受着身旁大副的恭维。

  “舰长, ‘安宅’号发来灯光信号,盛赞您的操舵技术出神入化。”

  伊藤贤二微微昂头,颇为受用。

  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就是他,胆大包天,硬是驾驶着这艘一千六百多吨的驱逐舰,从江阴阻塞线那密密麻麻的沉船缝隙中,找到了一条极其狭窄的水道,钻了出来。

  此刻,以他的“海风”号为中心,包括“安宅”、“鸟羽”等炮舰在内的八艘鬼子战舰,正排开阵型,巡航在长江主航道上。

  其中“海风”号驱逐舰,舰长111米,排水量1685吨,配备5门127毫米主炮,在这江面上,堪称庞然巨物,火力凶悍。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封锁江面,彻底掐断大夏军民渡江北撤的通道,并伺机炮击沿岸目标。

  就在几天前,十二月一日,朝香宫鸠彦王亲赴前线,接替因高龄和疾病(发烧及慢性肺结核发作)而无法视事的松井石根大将,出任华中方面军临时总司令。

  而这位鬼子亲王下达的命令,冰冷残酷,毫无人性:“一个不留,不准接受任何投降,力求不留后患。”

  伊藤贤二摩拳擦掌,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用舰上那五门127毫米巨炮,将江面上那些挤满了难民的舢板、木船,乃至任何漂浮物,连同上面的生命,一同撕成碎片。

  “命令各舰,”伊藤的声音带着一丝嗜血的兴奋。

  “加快航速!睁大眼睛!发现任何船只,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无需警告,立即击沉!让支那人在绝望中沉入江底喂鱼!”

  就在这时,凄厉的防空警报声骤然划破江面的宁静。

  “飞机,上空。”

  瞭望哨声嘶力竭地吼叫。

  伊藤贤二一把抓起望远镜,循声望去。

  只见东南方向的天际,一个小黑点正迅速逼近。

  “上单翼……是侦察机还是战斗机?”伊藤眯着眼,试图分辨。

  那架飞机飞得很快,姿态平稳。

  正是方默派出的HS-126侦察机。

  它如同一个冷静的猎人,在高空盘旋了一圈,将鬼子舰队的阵容、位置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机头一摆,毫不留恋地向西飞去。

  “八嘎,是支那的侦察机。”伊藤贤二放下望远镜,骂了一句,但并未太过在意。

  一架侦察机而已,发现了又能怎样?

  难道那些支那人,还能从水里变出舰队来,或者从天上扔下炸弹不成?

  他挥挥手,示意警报解除。

  “继续前进,保持警戒。发现任何船只,无需警告,立即击沉。”

  舰队再次提速,破开浑浊的江水,向着西方,向着那片它们自以为可以肆意妄为的水域,傲慢地驶去。

  这些畜牲并不知道,猎人与猎物的身份,即将逆转。

第176章 第69军独立航空队,出击!

  多年以后,当罗伯特·肖已经坐上《波士顿环球晚报》主编那把舒适的皮质靠背椅,他依然会在壁炉摇曳的火光前,向绕膝的孙儿们讲述那个遥远的早晨,在金陵城外看到的、足以铭记一生的壮观景象。

  但在37年12月的这个清晨,他还只是《波士顿环球晚报》一个籍籍无名、却充满冒险精神的小记者。

  没点冲劲和赌性,谁会从波士顿跑到水蓝星另一端的远东,来报道一场看似与白鹰没啥直接关系的战争呢?

  最近的金陵城,乱得像一锅煮沸的粥。

  恐慌在蔓延,无数拖家带口的市民和难民试图逃离这座正被战争阴云笼罩的古都。

  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源于那位名叫方默的大夏将军曝光出来的照片——那些记录着鬼子军队令人发指暴行的黑白照片,像投入滚油的冰块,瞬间炸开了锅。

  让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那些侵略者并非“文明的解放者”,而是彻头彻尾、披着人皮的野兽。

  罗伯特敏锐地嗅到了大新闻的味道。

  他听说,那位被称为“大夏之虎”的方默将军,他的指挥部和主力部队就驻扎在金陵城西,靠近玄武湖和紫金山的地方。

  甚至传言,他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守卫极其森严的军事基地,还放出豪言,要坚守到最后一个平民安全撤离。

  这简直是最佳的采访对象。

  穷小子罗伯特立刻带上他心爱的徕卡相机,跨上那辆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怀揣着特别的通行证,出发了。

  出城还算顺利,白人面孔和那张白鹰记者证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这位一心想挖到大新闻的波士顿穷小子,就这样吭哧吭哧地骑着车,一路向东,朝着传言中方默基地的方向前进。

  然而,他还没看到基地的影子,就在一条土路岔口被拦下了。

  两个头戴汉斯M35钢盔、身穿灰色野战服、眼神锐利的士兵,从路边的沙袋工事后站起身,手中的毛瑟步枪交叉一挡,动作干净利落。

  “站住,前方军事禁区,禁止前行。” 士兵的话语冰冷得不带丝毫情绪。

  罗伯特赶紧刹车,笨拙地掏出证件,用半生不熟的话语夹杂着昂撒语解释:

  “我是记者,白鹰记者。波士顿的,我想采访默将军,伟大的将军!和平!友谊!”

  一个士兵接过证件,仔细翻看,另一个则始终用警惕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他,尤其是他胸前挂着的相机。

  士兵对着工事里摆了摆手,另一个士兵立刻摇起了野战电话。

  士兵对着电话低声说了几句,然后捂住听筒,对罗伯特摇了摇头:“抱歉,先生。军座事务繁忙,不接受采访。请您原路返回。”

  罗伯特还想再争取一下,就在这时——

  一阵低沉而巨大的轰鸣声,如同滚雷般从远处天际传来,迅速由远及近,变得震耳欲聋。

  罗伯特下意识地抬头望去,瞬间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只见东边那片低矮的山丘后方,一架接一架的飞机呼啸着拔地而起,冲向蓝天!

  它们迅速在空中编组成庞大的集群,银灰色的机身在冬日苍白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Oh, My God...” 罗伯特彻底惊呆了,喃喃自语,甚至忘了自己被拒绝的沮丧。

  他看到了什么?

  那机群最外围的,是八架线条流畅、造型矫健的单翼战斗机。

  那锐利的机头、封闭的座舱盖,分明是他在新闻图片里见过的、汉斯人在弗朗机内战中使用的BF-109战斗机。

  中间簇拥着的,是十架看起来老掉牙的双翼机,速度慢悠悠的,但它们机腹下挂载的长条形物体……是鱼雷?。

  还有十二架造型古怪、有着倒海鸥翼、看起来笨重结实的俯冲轰炸机——那是汉斯的JU-87斯图卡。

  这位大夏将军,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搞来了这么一支完全由欧陆先进战机组成的空中力量?!

  这绝对是他记者生涯中最大的发现!

  罗伯特瞬间热血上涌,也顾不上哨兵了,手忙脚乱地举起胸前的徕卡相机,对着天空那支正转向东方的庞大机群,疯狂地按动快门。

  “咔嚓!咔嚓!”

  他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

  这将是轰动世界的头条新闻!

  高空中,BF-109F4的座舱内。

  系统飞行员,独立航空队指挥官楚天纵,摸了摸头上的飞行皮帽,透过防弹玻璃座舱盖,扫视着周围编队飞行的机群。

  无线电耳机里传来各小队队长清晰冷静的汇报声。

  “天鹰1队,高度3000,一切正常。”

  “鱼叉1队,高度2500,编队良好。”

  “铁砧1队,高度2800,准备完毕。”

  楚天纵沉稳地回应:“收到,保持队形,按计划高度飞行。注意观察四周空域。”

  他们这些系统飞行员,被直接灌输了最顶尖的飞行与空战知识,训练度直接拉满。

  方默对他们更是没得说,伙食顿顿有肉有蛋有奶,机场里甚至专门养了几头奶羊,就为了让他们能喝上新鲜羊奶补充营养,身体棒棒,杀敌利利。

  他带领的这支混合编队,堪称豪华。

  8架BF-109负责制空护航,其中6架是E4型,2架是更先进的F4型。

  历史上这两款BF-109全部在40年后才正式服役,装备一台奔驰的DB601发动机,最大速度624千米/小时。

  没错,后世大名鼎鼎的豪车厂商奔驰,此时正处于纳粹控制下,专门为汽车和飞机制造发动机。

  其中E4型装备4挺7.92mm机枪和2门20mm机炮,F型则在机鼻塞了一门20mm机炮,外加两挺机枪,火力猛,精度高。

  它们今天没挂炸弹,任务是清扫可能出现的鬼子飞机,保护攻击机群。

  那10架看起来慢吞吞的“剑鱼”双翼攻击机,是老家伙了,但挂上鱼雷,就是战舰杀手。

  而那12架JU-87B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则是今天的绝对主力,每架机腹下都挂着一枚沉甸甸的500公斤航空炸弹,专治各种不服。

第177章 蹂躏鬼子舰队

首节 上一节 115/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唐朝当神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