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74节
“歼敌四千?击毙少将?片山理一郎没了?”
他反复看了三遍电文,又抬头看了看参谋激动得无以复加的脸,甚至下意识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这……这怎么可能?昨天不是说吴淞镇丢了,方默部激战后不敌吗?怎么一夜之间,就冒出来这么个大捷?还打死个鬼子旅团长?”
巨大的落差和战局的急剧反转,让这位久经沙场的上将一时间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没睡醒,或者在梦游。
昨天他还在为丢城失地、如何保全爱将而烦恼,甚至不得不下达了近乎让部队去送死的反攻命令。
结果今天一早,方默就给了他一个如此石破天惊的捷报。
这简直……太魔幻了。
“好啊,好啊!”
“赶快让方默把片山理一郎的尸体、军官证件、指挥部各类文档之类的东西送来……”击毙一个陆军少将,完整歼灭一个鬼子步兵联队,这功劳太大了。
这可是真正的常备师团一个联队4000头鬼子,不是海军陆战队那种三线货色!
睡了一觉,方默就送上这么一个大礼,张冶中兴奋的和刚中举的范进似的。
你陈石叟不是带着土木系和我抢功吗?
这可是完整歼灭一个鬼子联队的大捷,看你还怎么抢?
“立刻上报金陵,对了,让方默把缴获的战利品、旗帜什么的也都送一点过来。最好再来台鬼子的电台,这电话线经常被剪、被炸断,太不稳定了……”
堂堂集团军司令,连电台都紧缺,大夏工业之孱弱,可见一斑。
到了下午时分,方默的独立第21旅所部基本全部撤退回了江湾、张华浜一带,远离了鬼子驱逐舰的舰炮范围。
官兵们抓紧这难得的喘息之机,修补工事,救治伤员,清点损耗,补充弹药。
“纳尼?!第68联队……玉碎?片山少将……为天蝗陛下尽忠了?!”
沪上派遣军司令部内,司令官松井大将接到第一份模糊的报告时,他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甚至觉得是通讯出了故障或者前线指挥官在谎报军情。
开什么玩笑?
那可是第3师团麾下最精锐的步兵联队之一,来自岐阜县的劲旅,齐装满员,刚刚登陆,士气正旺。
怎么可能在一个晚上,就被他们一直轻视的大夏军队成建制地消灭?甚至连旅团长都搭进去了?
额头上青筋暴起的松井对着通讯参谋咆哮:
“再探,再报!命令杨行的第6联队,立刻派出有力部队向东搜索,确认68联队情况。这一定是误报。”
第116章 松井:方默不是旅长,明明是个军长!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坏消息汇总而来。
逃到杨行的、属于第68联队的零星残兵带来了旅团长玉碎的确切消息。
第6联队侦察分队在公路上发现的惨不忍睹的战场遗迹——堆积如山的鬼子尸体、被彻底摧毁的战车和火炮残骸。
所有证据都冰冷而残酷地指向一个事实,步兵第68联队,真的完了。
当第6联队长仓永辰治大佐将连夜收拢残兵、询问得知的作战经过详细汇报至派遣军司令部时,整个司令部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报告中提到了大夏军队恐怖的火力密度、坚不可摧的超重型战车、刁钻狠辣的战术以及高昂的士气。
这一切,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大夏军队,尤其是对方默这支“独立旅”的认知。
松井大将颓然坐倒在椅子上,脸色铁青,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开战一个多月来,帝国陆军在华北所向披靡,何曾遭受过如此惨重的损失?
整整一个精锐联队啊,外加一名将军。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挫折,更是鬼子陆军在政治和声誉上的巨大打击。
他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那个素未谋面的“大夏之虎”方默隔空狠狠抽了几个耳光。
羞怒交加之余,松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迁怒于人。
“海军,都是海军那群马鹿的错。”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乱跳,“他们在沪上市区和这个方默打了整整十天!”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方默的部队火力如此凶猛?装备如此精良?士兵如此悍勇吗?”
“如此重要的情报,他们为什么隐瞒不报?这是对陆军的背叛,是对帝国事业的犯罪。”
盛怒之下,松井直接命令接通了海军省的电话。
电话一接通,松井就是一通劈头盖脸的怒斥和质问。
电话那头的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心里其实也在暗暗吃惊。
陆军竟然也栽在了方默手里,还赔进去一个少将?
这方默还真是陆海通吃啊?
不过,吃惊之余,山本五十六和海军方面获得的更多的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感?
你看,我们海军在沪上市区苦战,损失了一个少将(大川内伝七),你们陆军不是嘲笑我们无能吗?
现在好了,你们堂堂常备师团的旅团长也步了后尘,大家半斤八两,谁也别笑话谁。
至于隐瞒情报?
山本五十六自然是矢口否认,语气甚至带着一丝揶揄:
“松井君,息怒。关于方默所部的情报,我们早已共享给陆军方面了。是你们自己轻敌大意,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岂能怪罪我们海军?”
“或许,是陆军的勇士们习惯了北方的平原作战(图),还不适应沪上这种水网地带和复杂的地形吧?”
这番阴阳怪气的话,更是火上浇油。
两人在电话里激烈争吵,互相推诿责任,甚至一度情绪失控,扬言要“用战车踏平海军省”,以及“用长门号的410mm主炮炮轰陆军省”。
当然,这只是气话,但也足以说明鬼子陆海军之间的矛盾积怨已深,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摔了电话,松井余怒未消,胸膛剧烈起伏。
但他毕竟是老牌军人,深知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当前最紧要的是应对眼前的危机。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走到巨大的作战地图前,目光阴沉地盯着吴淞、杨行、宝山一带。
“我命令。” 他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立刻更新敌方情报评估。将方默及其独立第21旅的威胁等级提升至最高。”
“通知所有单位,今后任何与方默所部交战的情报,必须第一时间呈报司令部。”
“另外,责令情报部门——同文书院、满铁调查部、白机关……所有在沪上及周边的情报力量,全部动员起来。”
“给我不惜一切代价,查明这个方默的底细。他的这些装备——那些威力巨大的新式火箭炮、数量庞大的冲锋枪、那种连战防炮都难以击穿的重型战车,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松井猛地一挥拳,砸在地图上:
“如此豪华的装备,绝不可能是贫弱的大夏能够自产的。也绝不可能是零星购买的。这背后,一定有一个西方列强在暗中支持他,武装他,企图通过他来挑战帝国在东亚的秩序。”
“这是对大和民族的公然挑衅,必须把这只黑手揪出来。”
有参谋小心翼翼地提醒:
“司令官阁下,汉斯和意呆利两国是我们的准盟友,如果直接进行调查或质问,恐怕会引起外交纠纷,外务省那边……”
“八嘎!” 松井厉声打断他,“那是外务省的官僚才需要考虑的问题。我的职责是夺取战争的胜利。为了胜利,必须搞清楚我们的敌人究竟是谁,手里拿着什么。”
“立刻去查。”
参谋吓得一低头:“哈依!”
发泄完怒火,松井再次将目光投向地图,开始调整部署。
“给第3师团藤田进中将发电:令其知耻而后勇,加快第29旅团的登陆速度,尽快恢复第5旅团的战斗力。”
“命令杨行的第6联队,放弃现有阵地,收缩回吴淞镇,依托舰炮火力进行防御。记住,所有调动必须在白天进行,且行军路线必须处于海军航空兵和舰炮的掩护范围之内。”
“司令官阁下,”另一名参谋问道,“那么,原定由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协同,攻占宝山,彻底打通吴淞与川沙口登陆场的战役计划,是否按原计划进行?”
大将缓缓摇了摇头,手指敲击着地图上方默部队大概活动的区域。
“暂时停止。”
“我们现在必须正视现实。这个方默,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旅长,他的部队,也绝非区区一个独立旅。”
“暂且假定,他指挥的是一个军,至少两个大夏‘调整师’(德械师的官方叫法)规模的精锐部队。”
“其战斗力,远超其他大夏中央军,足以媲美甚至超越帝国的一个旅团。对于这样的对手,必须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认真对待,不可再有任何轻敌之举。”
第117章 片山少将失足落水,其他士兵都是害病而死(8.23加更)
“诸君,岂不闻《通俗三国志》(《三国演义》在鬼子那里的译本)中说过‘欲速则不达’?如今我方侧翼出现此等猛虎,若贸然深入,恐被其断我归路,届时悔之晚矣。”
松井顿了顿,继续道:
“当前首要之务,是稳住阵脚。只要第11师团能在罗店顶住压力,不断消耗大夏军队的有生力量,待其久攻不下,师老兵疲,士气崩溃之时……”
说着,他缓缓翻过手掌,做了一个向下按压的动作,语气变得森然:
“届时,任凭他方默是真正的猛虎,也独木难支。我军再以泰山压顶之势合围,消灭他,易如反掌!”
司令部内的鬼子军官们纷纷低头:“哈依,司令官阁下英明。”
然而,战略上的调整只是其一,如何应对这场惨败带来的政治和舆论冲击,则是松井石根必须立刻处理的另一个棘手问题。
毕竟那可是一整个联队和一位少将啊,堪称开战以来,鬼子遭遇的最大损失。
三个月灭亡大夏的豪言壮语已经喊出去了,这脸被打的啪啪响啊。
松井阴沉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军官,语气不容置疑:
“关于此次战斗的对外通报,需统一口径。”
“第68联队并非遭遇歼灭,而是于行军途中,遭遇大股敌军伏击,经浴血奋战,予敌重大杀伤后,成功转进至安全地域。”
“具体战损……” 松井停顿了一下,面不改色地说道:“帝国勇士阵亡约二百余人。另有千余人,因沪上水土不服,不幸罹患脚气病、恶性疟疾、腹泻等恶疾,为昭和陛下尽忠。”
“其余伤亡,后续再逐月统计上报。”
他的意思很明显,剩下的两千多人的账,慢慢用未来一两个月的正常战斗损耗和病亡名额偷偷抹平。
一名参谋忍不住小声问:“那……片山旅团长阁下……”
提到片山理一郎,松井石根的眉头就皱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