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第1049节
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至于燕王那边……”
蒋瓛终于提起了另一件真正的心腹大患。
“不急。”
朱玄机的目光落在了沙盘的最北方,那枚被他刻意孤立的,代表燕王朱棣的旗帜上。
“朱棣是头真正的猛虎,对付猛虎,不能操之过急。”
“徐辉祖的釜底抽薪之计,已经让他焦头烂额。”
“如今,再让他看到西夏这块更大的肥肉,你猜他会如何?”
朱玄机拿起那枚代表燕王朱棣的旗帜,在沙盘上,缓缓划出了一道从北境挥师向西的巨大弧线,那弧线绕过了京师,直指遥远的西陲。
“他会比谁都积极。”
“因为征伐虎啸的功劳,已然有限。”.
第1736章 永绝后患!
“但若能作为主帅,统兵灭掉西夏,那便是开疆拓土的不世之功。”
“这份功劳,足以让他未来的野心,拥有更坚实的资本。”
“就让他去。将他和他麾下那些最精锐、最骄横的悍将,全都投入到征伐西夏这台巨大的绞肉机里去。”
“让他离京城,离权力的中心,越来越远。”
“待他筋疲力尽之时,我们再来收拾他,便易如反掌了。”
一盘牵动天下格局,算尽人心鬼蜮的惊天大棋,在朱玄机的脑海中,已然清晰无比,再无半分滞涩。
夜色渐退,天边泛起鱼肚白.
……
次日,太和殿早朝。
金碧辉煌的金銮殿内,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
连日来的北境捷报,早已传遍京师,虎啸帝国的崩溃已成定局。
文武百官的脸上,都带着一股扬眉吐气的振奋与自得。
尤其是以燕王朱棣为首的北方军功集团,一个个更是挺胸昂首,新换的朝服之下,仿佛还能听见甲胄摩擦的铿锵之声。
龙椅之上,年轻的皇帝朱允炆,也感受到了这股炽热的气氛。
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是每一个帝王都无法抗拒的梦想。
就在这股澎湃的战意即将达到顶峰之时,百官队列中,一人缓步走出。
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素色道袍,纤尘不染,仿佛与这金銮殿的富丽堂皇格格不入。
然而,当他出现时,整个大殿的温度,都仿佛下降了几分。
无人敢有丝毫小觑。
“臣,朱玄机,有事启奏。”
刹那间,满朝文武的目光,瞬间聚焦于他身上。
所有人都以为,这位权倾朝野的国师,将要为这场辉煌的胜利,画上一个最完美的句号。
然而,朱玄机接下来说出的话,却如同一盆腊月里的冰水,兜头浇在了所有主战派官员的心上。
他并未提及半句追击之事,反而将虎啸使者容若的提议,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公之于众。
“虎啸前太子容若,已诛杀国贼完颜洪,暂掌天狼城。”
“其愿以完颜洪勾结西夏、瓦剌之铁证,换取我大明一份宽仁之盟约。”
“并承诺,待其国内稍定,愿出兵助我大明,共击西夏。”
话音刚落,大殿之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如同滚油入水,瞬间炸开了锅。
“荒唐!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声石破天惊的怒喝,自武将班列中响起。
燕王朱棣排众而出,他身形魁梧如山,面容刚毅,此刻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怒意,那股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煞气,让周围的文官都不由自主地退了半步。
“虎啸蛮夷,反复无常,狼子野心,其言何可信?此必是其为苟延残喘,而使出的缓兵之计!”
“我数十万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数月,方有今日之旷世胜局。”
“如今贼寇已是强弩之末,正该一鼓作气,将其彻底剿灭,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第1737章 养虎为患!
“岂能因其片面之词,功亏一篑,养虎为患?”
“燕王殿下所言极是!”
数名在北境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纷纷出列附和。
“臣等在边关与虎啸鏖战多年,深知其性!今日放过他们,他日必将卷土重来,再犯我边疆!”
“我军将士,如今士气如虹,正可直捣黄龙,不破天狼誓不还!请陛下降旨,允我等乘胜追击,为大明开疆拓土!”
一时间,殿内喊杀之声四起。
军功集团的将领们群情激奋,他们用袍泽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绝不容许被一个虚无缥缈的盟约所断送。
朱棣的目光,如两把出鞘的利剑,直刺朱玄机,其中并无半分退让.
这不仅仅是国策之争,更是他与这位权倾朝野的国师之间,又一次正面的交锋。
“燕王殿下与诸位将军忠勇之心,天地可鉴。”
“但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味猛进,未必是上策。”
他转向龙椅上的朱允炆,微微躬身。
“陛下,臣以为,联虎制夏,于我大明,有三大利。”
许多人听到三大利这种说法,眉头都是一皱,以为又是什么陈腔滥调。
然而朱玄机却并未分点陈述,他话锋一转,直接问道:“敢问燕王殿下,若要彻底攻灭虎啸,需时多久?耗费几何?伤亡几许?”
朱棣一怔,随即沉声道:“虎啸虽败,但困兽犹斗。”
“若要全据其土,至少尚需一年半载,耗费粮草军饷不计其数,我大明将士,恐再有数万伤亡!”
“说得好。”
朱玄机点点头:“一年半载,数万伤亡,钱粮无数。”
“此为攻虎啸之代价。”
“那么臣再问,西夏如何?”
他根本不给朱棣思考的时间,自顾自地说道:“西夏国小而富,核心区域皆在河西走廊,易攻难守。”
“若我大明东西夹击,虎啸出兵牵制其主力,我大军精锐雷霆一击,最多三月,便可令其国灭。
此为天时地利之便!”
“虎啸虽败,但其民风彪悍,若我军以征服者之态入境,必将激起其同仇敌忾,令我大明陷入游击袭扰的泥潭之中,永无宁日,前隋之鉴,殷殷在目!”
“反之,我大明若以宽仁之师的姿态,助其平乱,惩治国贼,则可令虎啸上下感念我大明之恩德,从此甘为我大明北方之屏障。
此为人心向背之利!”
“最重要者……”
朱玄机的声音陡然提高,目光扫过全场:“北方之患,在于其广袤无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与其耗费国力去占领一片我们难以消化、治理成本极高的草原,不如扶持一个对我大明心存敬畏的虎啸新政权。
如此,我大明便可从无休无止的北方边患中彻底脱身,集中全部精力,解决西夏之患,打通西域商路.
第1738章 何故不做?
继而发展内政,休养生息,创万世太平之基业!此为长远之计!”
“以虎啸之兵,伐西夏之国,我大明坐收渔利,一举而定两大边患。”
“此等万全之策,何乐而不为?”
一番话,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气势磅礴。
他没有去反驳朱棣的缓兵之计之说,而是直接将议题,从要不要灭虎啸这个战术层面,粗暴地提升到了如何为大明谋取最大战略利益的帝王高度。
他所描绘的宏大蓝图,远比单纯的攻城略地、快意恩仇,更具诱惑力,也更能彰显一位帝王的雄才大略。
殿内渐渐安静下来。
许多原先主张强硬出兵的官员,此刻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们不得不承认,玄机真人所言,格局之大,谋虑之深,确实远在他们之上.
朱棣眉头紧锁如铁,双拳在袖中紧紧攥住。
他虽勇武,却非莽夫。
朱玄机所说的道理,他并非不懂。
但他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和麾下将士浴血奋战换来的大好局面,就这么被对方轻飘飘几句话化解,并再次将整个天下大局的主导权,牢牢地、死死地握在了他自己的手中。
就在此时,一个苍老声音,从御座之侧,缓缓响起。
“玄机真人所言,甚合老夫心意。”
满朝文武,骇然望去。
只见一直闭目养神,仿佛一尊雕像般置身事外的内阁首辅,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不知何时已经睁开了双眼。
上一篇: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