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第602节
三人围坐在营帐中,沙盘上的山河仿佛诉说着这片大地上的厮杀与征服。
徐达指着沙盘上的一处要害:“这里,儒汉边境的龙脉所在,若是我们能破此地,必然能大乱敌军军心。”
朱元璋点头,他的目光如同深渊:“龙脉一破,儒汉必然内乱。徐将军,常先生,你们可知,此地有无内应?”
常玉春沉吟片刻,道:“董仲舒虽老,但诡计多端,我们虽有内应,也难保不是其反间之计。”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常先生深谙兵法,此言甚是。”
“但我们也非等闲之辈,哪怕是反间,也要让敌人无从下手。”
徐达拍案而起:“此时不战,更待何时?我等可率先锋直捣儒汉龙脉,就算是死里逃生,也要让敌人血流成河!”
朱元璋缓缓站起,宏声道:“徐将军英勇,此计甚妙。不过,直捣龙脉须得谨慎,我们须得再策划周详。”
营帐外,夜色渐浓,一轮明月悄然升起,帐内的灯火映照出三人面庞。
他们细细商讨着攻击策略,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军情与策略交织在一起,战争的前奏在这深夜中缓缓拉开。
徐达和常玉春,如同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他们在大明的军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16章
?
此刻,他们将自己多年的战场经验和智谋都投入到这场攻略之中,不断地分析着敌人的弱点和可能的反应。
帐幕中,气氛凝重。
三人的商议刚刚落定,朱棣身影骤然出现在门前。
天狗大黄跟在他的脚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
“父亲。”
朱棣肃然行礼。
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他进来。
朱棣迈步而入,坐下后便直接了当地说:“请父亲告知战情,我愿为先锋,领军直取儒汉边境。”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他将刚刚商议的计划详细地告诉了朱棣。
朱棣听后,立刻请缨,他的第三只眼仿佛能看透战争的迷雾,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
“好!”
朱元璋重拍桌子,声音如同晨钟暮鼓,“棣儿志在必得,此次若能破敌,定能震慑四方。”
召集人手的号角很快响彻营地,战士们被一一点名,整装待发。
铠甲的光泽在篝火之下映出坚毅的光辉,战马嘶鸣,震动了寂静的夜空。
朱棣站在众人前,三尖两刃刀在手,神情冷峻:“诸位,此去或生或死,但为大明,死而无憾!”
部队整装完毕,朱棣骑上大黄,带领着这支精锐部队朝着儒汉边境进发.
第502章 预防反扑!
他们行进在月下,如同一道流星划过长空,速度之快,几乎让人看不见他们的踪影。
贾云飞,儒汉皇朝的将军,感受到了前方传来的波动,立即命令召集人马.
他知道大明军队的攻势如同疾风骤雨,必须立刻反应。
两军在边境相遇,战鼓隆隆,战旗猎猎。
大明军队的冲锋如同猛虎下山,儒汉军队迎风布阵,箭如雨下,双方战得难解难分。
朱棣举刀直指长空,大声吼道:“儒汉狗贼,敢与大明军对垒,纳命来!”
他的声音如同雷霆,震得四野响应。
贾云飞拔剑相迎,他知道眼前这位是大明的四郎显圣真君。
但他也有着不屈的军魂,大喝:“朱棣,我儒汉土地上,岂容你放肆!”
刀剑交鸣,真气激荡。
两人在战场上杀出一片天地,朱棣的三尖两刃刀带着雷霆之力,贾云飞的剑法如同流水,却也蕴含着破岩之势。
战斗持续着,无数勇士倒在沙场,但双方都毫不退让。
铁蹄踏破黎明前的宁静,大黄在战场上如同狂风骤雨般驰骋,每一步踏出都伴随着敌人惊恐的叫喊。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他与贾云飞的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两人的身影在战场上快速闪动,交织成一道道炫目的光影。
朱棣的三尖两刃刀在空中舞动出密集的刀网。
而贾云飞的剑法则如同流水般连绵不绝,每一剑都精准地击向朱棣的破绽。
而朱棣不愧是有着真君之称,他的第三只眼仿佛能够洞察一切,寻找到了贾云飞的弱点。
在一个狂风骤雨般的攻势之后,他终于找到了机会,一刀猛然刺破了贾云飞的防御。
“贾云飞,你败了!”
朱棣高喝一声,声音在战场上回荡。
贾云飞面露不甘,但终是无力回天,被朱棣一刀刺中要害,身体犹如断线风筝坠落。
?
此时,大黄也在朱棣的带领下,成为了大明军的利箭,深入敌阵。
其威势如同天狗吞日,无数儒汉士兵在它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朱棣趁势高呼:“兄弟们,随我杀!”
他如同一道疾风,带领着部队直冲敌阵深处。
大明的战士们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儒汉的防线,战斗一触即发。
儒汉士兵虽然勇猛,但在大明军队的铁蹄下,防线如同薄纸般被轻易撕裂。
朱棣挥刀直指,如同雷霆之怒,无数儒汉士兵在他的刀光下倒下。
朱棣率领的军队如同黑夜中的惊雷,势不可挡地冲进了儒汉的边境防布。
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大明的龙旗很快就插在了儒汉的边境上,标志着边境的暂时占领。
而此时,大营中,朱元璋正与徐达、常玉春商议着下一步的行动。
徐达眉头紧锁,沉声说道:“首辅大人,此战虽胜,但儒汉的董仲舒乃是狡猾之辈,必有后手。”
常玉春也接着说道:“是啊,我们必须加固防线,预防他们的反扑。”.
第503章 今夜休息!
朱元璋点了点头:“你们说得对,此战之后,我们要更加小心。”
“董仲舒虽然阴险,但我们大明有着最强的武力和智谋。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
在夜幕的掩护下,朱棣立即派出快马,携带着边境战事的捷报,疾驰向大明营地.
使者穿梭在夜色中,星辰与月光为他们指引着归途。
朱元璋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刻,脸上浮现出了难得的笑容。
他对徐达和常玉春说:“棣儿已经占领边境,是时候我们全力以赴,一举将儒汉纳入版图。”
徐达与常玉春立刻领命,召集起大明的勇士,他们如同急流般汇聚,朝着边境奔去。
与此同时,儒汉的皇帝在听到边境失守的消息时,脸色煞白.
他的心中惊慌失措,整个人仿佛被寒冰覆盖,他匆忙下朝,前往儒汉学宫寻求董仲舒的指点。
而此时董仲舒早已知晓这一切。
他坐在学宫的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那是儒汉皇朝的国宝,凝聚了整个王朝的气运。
皇帝急匆匆地进入书房,语气中满是恐惧与求助:“学宫大师,边境已失,我们该如何是好?”
董仲舒抬眼看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淡漠:“陛下,这点小事亦能惊慌?大明而已,不过是稍有威胁的蝼蚁。”
皇帝的心中更是发寒,董仲舒的态度让他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但他还是低声说:“大师,边境不守,民心恐将动摇,望您指点迷津。”
董仲舒轻轻放下玉佩,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时空:“陛下不必担心,大明虽强,但入我儒汉者,但未必能活。”
“你只需安坐龙椅,余下之事,交于我便是。”
皇帝听到这般话,虽然心中不安,却也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只得退了出去,留下董仲舒一人在书房中沉思。
董仲舒闭目凝神,他的心中早有计策。
与大明的战事,不仅仅是军力的较量,更是智谋与策略的较量。
他的生命历经数百年,见过的风云变幻比这皇帝所经历的要多得多。
大明的版图正在逐渐扩大,但董仲舒的心中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而此时随着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消逝,大明军队的营地逐渐安静下来。
朱元璋与他的部队终于到达了儒汉边境,与朱棣以及他的先锋部队汇合。
两股浩荡的气息融为一体,如同两条大河汇成了一条更为壮阔的江流。
营帐中,朱元璋、朱棣、徐达和常玉春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沙盘前。
他们的目光犀利地扫过每一个城池,每一条路线,试图找到攻占儒汉的最佳途径。
“父亲,前方有两座城池必须先行攻破,方可直达儒汉皇宫。”
朱棣指着沙盘上的两个标识,眼中闪烁着战争的火焰。
朱元璋沉吟着,他的目光如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指引着方向。
“今夜休息,明日拂晓即整军出发,我们要在不惊动儒汉的情况下,迅速攻下这两城。”.
上一篇: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