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第608节

  徐达沉声道:“此次行动,我们必须迅速、果断。”

  常玉春则紧握拳头,点头应允:“不容有失。”

  在朱元璋的统一指挥下,大明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国都进发。

  队伍中充满了士兵们雄壮的战歌,每一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胜利的火焰.

第519章 直捣黄龙!

  而在儒汉学宫中,董仲舒得知国都沦陷的消息后,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怒色。

  他的手轻轻敲击着桌面,声音冷厉:“朱棣,你毁我大计,今日,我便要你血债血偿。”

  董仲舒的弟子们接到师傅的命令,一个个神色肃然。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不容有失的任务,每一个人都调整了状态,准备前往国都。

  在国都的城墙之上,朱棣正在指挥着士兵加固防御,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反扑。

  他的第三只眼不断扫描着四周,警惕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

  很快,董仲舒的弟子们就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城墙,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朱棣。

  在月光下,他们如同幽灵一般,接近了朱棣的所在。

  但是朱棣的感知力非同一般,他几乎在敌人动手的瞬间就察觉到了不妥.

  在一次闪电和雷鸣中,朱棣手中的三尖两刃刀已经挥出,迎向了潜藏在黑暗中的敌人。

  激战瞬间爆发,朱棣与董仲舒的弟子们交手。

  每一次的交锋都是雷电与风暴的碰撞,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法力的火花。

  董仲舒的弟子们每一个都有着深厚的内功和独步天下的武艺,他们与朱棣的战斗异常激烈。

  但朱棣毕竟是大明军中的猛将,他的武艺已达化境,每一刀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将对手逼得节节后退。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最终,在朱棣雷霆般的攻势下,董仲舒的弟子们败下阵来,被迫撤退。

  而就在这时朱元璋率领着大明的铁骑在国都城外扎营。

  士兵们敬畏地目送着他走进朱棣的营帐。

  朱棣见父皇到来,赶忙迎上前去,躬身一礼。

  “父皇,我已率军打退了董仲舒的弟子们,但儒汉学宫如同一座坚固的龙脉,不可轻易攻破。”朱棣汇报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棣儿,我们接下来的行动要谨慎,皇宫与儒汉学宫。”

  “这两处地方是国都的心脏,我们必须制定完美的计划。”

  徐达和常玉春也在帐篷内,两人身经百战,沉稳可靠。

  朱元璋看向他们,声音沉定:“徐达,常玉春,我需要你们分别带队,去侦查皇宫和儒汉学宫的防御。”

  徐达和常玉春对视一眼,均是点头应诺。

  他们知晓这一任务的重要性,不容有失。

  朱元璋继续道:“皇宫若不攻破,国都不稳;儒汉学宫若不拿下,国都不安。我们必须一举攻克。”

  朱棣接过话茬:“父皇,我建议先从皇宫下手,它是国都的象征,一旦攻破,整个儒汉的士气必然大减。”

  朱元璋沉吟片刻,最后定下策略:“徐达带队攻皇宫,常玉春侦查学宫。”

  “等侦查清楚之后,我们会合力攻破儒汉学宫,直捣黄龙。”

  两队人马迅速出动,徐达带着一队精锐,如鬼魅般向皇宫摸去,而常玉春则带着另一队精兵,向儒汉学宫悄然逼近.

第520章 龙脉之地!

  ……

  他们的行动如同穿梭在夜色中的暗影,悄无声息。

  徐达的队伍到达皇宫,见宫墙高耸,守卫森严,他暗自点评:“果然是龙脉之地,防御甚为严密。”

  但他的心中并不惧怕,只是更加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守卫的更替,寻找着攻破的契机。

  常玉春的队伍则在儒汉学宫外围潜伏,他们发现这里的法力阵法错综复杂,非同小可。

  常玉春心中一动,暗道:“此地的防御,必有董仲舒的手笔。”

  夜深人静之时,徐达和常玉春都返回营地,向朱元璋和朱棣详细汇报了所见。

  朱元璋听后,面露沉思之色:“看来攻破这两地,非一日之功。”

  朱棣立即说道:“父皇,无论多难,我都将与大明将士们共同面对。我们将不惜一切,将儒汉纳入我大明版图。”

  朱元璋的战略帐篷内,灯火通明,一张张严肃的脸庞映照在沙盘上.

  朱棣站立帐篷之中,眉宇间透露出决断之色。

  “徐达、常玉春。”

  朱棣的声音清晰,“吾等须快速行动,分兵两路,突袭皇宫及儒汉学宫,探明其兵力,寻得突破之机。”

  徐达和常玉春身为战场上的老将,立刻领命,他们精心挑选了身手矫健、武艺高强的士兵,准备夜袭。

  夜色中,两路人马如同夜行的鬼魅,悄无声息地向目标进发。

  徐达带领的队伍潜向皇宫,他们行走在影影绰绰的角落里,躲避着巡逻的守军。

  徐达身手不凡,长枪一挥,就是一道凌厉的风暴,每一步都谨慎翼翼。

  他的眼神坚毅,指挥着士兵们悄无声息地贴近皇宫。

  常玉春则带队向儒汉学宫靠拢,他们的动作更为隐秘,因为儒汉学宫的防御法阵极其复杂。

  常玉春运转内力,探寻着法阵的破绽,他的掌力如同海潮一般汹涌澎湃,随时准备破阵而入。

  两路人马到达目的地后,突然动如雷霆,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徐达的长枪破风,一枪挑翻了皇宫前的守军。

  而常玉春的掌风则轰开了儒汉学宫的大门,两路大明士兵如狂风暴雨般冲了进去。

  守军在猝不及防之下,被迫应战。

  激战中,大明士兵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而徐达与常玉春的指挥更是得当,他们在激战中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皇宫内的守军在徐达的长枪下不断后退,常玉春则在儒汉学宫内与法阵中的守护者激战。

  他的掌力每次落下都似有山崩地裂之势。

  然而,守城将军在皇宫之内并未全然失去抵抗之力,他们迅速组织起反击。

  一时间,皇宫内外剑光如雪,法术如潮,战斗激烈异常。

  朱棣在营地中听闻战斗的消息,深知两路人马已经成功激起了战火,他召集了待命的精兵,准备随时援助。

  皇宫内,金甲将军挥舞着双锤,威猛如雷霆战神,与大明士兵血战于宫廷之内.

第521章 东山再起!

  …….

  徐达一剑挥出,剑光如龙,将一名护卫斩于马下,战斗之激烈,震得宫灯摇曳,殿瓦乱舞。

  紧急的军情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传入皇帝耳中,他面如土色,金龙宝座下的威严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大臣们面面相觑,议论声一时间如同蜂鸣,嘈杂而又急切。

  “首辅大人,不可迟疑!速速离开!”

  一位老臣颤声说道,他的眉间淌着冷汗,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皇帝的心中恐惧如野草般疯长,他起身,一步三摇地退出大殿,匆匆向着儒汉学宫的方向而去。

  而儒汉学宫此时,已是风起云涌,常玉春站在宫门前,身着白袍如仙,手握长剑,剑尖指地,剑气冲霄,仿佛一尊守护神。

  而身后的大明军队还在不断的与儒汉的弟子展开激战。

  儒汉皇帝来到学宫,远远看到常玉春的身影,立即拔脚向着小门奔去,只因大门前的战斗已经是烽火连天。

  董仲舒,一袭青衫,背负着手,他的眉心有光微闪。

  他的年岁已高,但神色间还是有着不可一世的锐气。

  皇帝一见到董仲舒,急切之情溢于言表,“先生,大明铁骑已至,学宫危在旦夕,我……我该如何是好?”

  董仲舒缓缓开口,声如洪钟。

  “首辅大人无需慌张,大明虽强,但我们儒汉千年积淀,岂能轻易败北。”

  “只需依我布阵,定能东山再起。”

  而此时徐达身披狂风,驾云破雾,冲进了儒汉皇宫之内。

  他的目光如电,扫过金碧辉煌的殿堂,寻找着那皇帝的踪影。

  但宫殿深处,只有寂静和空荡,似乎连空气都凝固在了这肃杀之中。

  没有丝毫犹豫,徐达立即召唤身后的将士,命令道:“占领皇宫,立旗为号!”

  声如洪钟,震得殿内龙飞凤舞的壁画都似要复苏。

  不多时,狮腾旗帜在皇宫之巅迎风招展,大明的气势如虹,儒汉的皇权在这一刻仿佛尘埃落定。

  而在儒汉学宫,大明士兵和儒汉学子的战斗已至最为激烈之时。

  剑影交错,法术争鸣,尽显了这个时代的锋芒与璀璨。

  徐达和常玉春汇合之后,两人如同两道剑光,斩破虚空,直奔战团之心。

  常玉春朗声喝道:“诸位同道,稳住阵脚,我大明天威,不可动摇!”

  但儒汉学子渐显疲态,剑法不再凌厉,法术也失了先前的精准。

  徐达见状,心知大势已定,正要高举胜利之时,一道深邃的力量自学宫深处涌出。

  董仲舒,宛如仙山中走出的道骨仙风老者,一袭青衫,在他身后似有八百年时光的沉淀。

首节 上一节 608/10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