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112节

  “如今朝堂,权势莫过太师,他今日过来,对你十分看重,你自己想想。”

  “我等读书人,都想不蔓不枝,奈何难如人意。”

  董逸能说这样的话,武松非常感激。

  有宋一代,朝政最大的特点,除了崇文抑武,就是党争不断。

  大臣结成朋党,相互攻击夺权,一直到亡国。

  武松作为一个政坛新秀,不加入其中,很难生存。

  殿试对策,武松全力支持新法,已经得罪了旧党。

  蔡京现在就是新党的代表,如果武松不拜在蔡京门下,以后必定举步维艰、四面皆敌。

  “谢祭酒指点,但学生不会拜入蔡京门下。”

  “此人阿谀奉承、搜刮百姓,名为太师,实乃国贼。”

  “学生行正道、做正事,心无恐怖,无所畏惧。”

  蔡京有意招揽,但武松绝对不会投靠蔡京门下。

  武松看不起宋江那个龟蛋,更看不起蔡京这个国贼。

  朝堂之上,必须有靠山,这没错。

  但武松不会加入奸党!

  被针对就被针对,无所谓,反正最后全部要清除,反他娘的!

  董逸呆呆地看着武松,良久叹息道:

  “好啊,我佩服你!”

  “只是这一路,必定千难万苦。”

  武松郑重说道:“我武松,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好,你已有决定,我便不再多言。”

  董逸为武松感到高兴,也为武松感到悲哀。

  高兴是因为武松坚持了正道,就像《传习录》中所言,一心向善。

  悲哀是因为武松以后的路,注定了千难万难,绝对不会顺利。

  琼林宴结束后,所有进士散去。

  欧阳雄喝得微醺,高兴地抱住武松胳膊:

  “哥哥,我请你喝花酒,去嫖那崔念月,现在便去。”

  武松反手一巴掌扇在欧阳雄脑壳,说道:

  “回去好好睡觉,别跟个瓢虫似的。”

  “哥哥不是要喝花酒么?”

  “再说,这几日不去了。”

  “好,哥哥哪天想去了,跟小弟说,小弟随时奉陪。”

  何运贞走过来,一把推开何运贞,嫌弃道:

  “杀才,谁是你哥哥,莫要乱叫。”

  “何运贞,这声哥哥你叫得,偏我叫不得。”

  眼看又要吵起来,武松把两人分开,让欧阳雄滚回去睡觉。

  何运贞跟在武松后头,问道:

  “哥哥,方才祭酒与你说了甚么?”

  “祭酒说,蔡京有意招揽我,问我是否愿意拜入他门下。”

  “哥哥如何说?”

  武松轻蔑一笑,鄙夷道:

  “蔡京甚么东西,也想让我拜入他的门下!”

  何运贞吃了一惊,刚才的些许酒意全没了。

  蔡京权势显赫,多少人想拜入门下,奈何蔡京看不上。

  今天蔡京对武松那么赏识,武松却看不上蔡京。

  何运贞对武松真的再次刮目相看!

  “哥哥,我知你有鬼神莫测之能,但...就算不拜入太师门下,也不要得罪于他。”

  “我心里有数。”

  武松昂首看天,冷笑道:

  “朋党,要甚么朋党,老子自成一党!”

  何运贞突然有些激动,说道:

  “哥哥自成一党,小弟生死相随!”

  回到客店,何运贞问武松去不去逛青楼。

  武松没去,想歇一下。

  后天是大宋和辽国第二场蹴鞠赛,何运贞问武松去不去。

  这个武松有兴趣,约好后天同去。

  回到客店,武松洗漱休息。

  第一批《三国演义》终于赶出来,放在最前面,和《传习录》并列。

  北宋印刷术不够好,字体大,一部《三国演义》有二十册。

  一张大字报贴在店门口:

  今科状元、《传习录》作者武松新作,演义三国历史,战争权谋精彩绝伦,正式发售!

  书店老板李庸站在门口大声推荐武松的新书:

  “诸位学子,这部《三国演义》是状元武松的新作。”

  “不同于以往任何书,此书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说到晋朝建立。”

  “魏蜀吴三国争霸,战争权谋尽在其中,极其精彩!”

  书店买书的士子拿了一本翻看,很快入迷...

  “以为是儒学书,怎的是小说?”

  “就是小说,但这小说是武状元写的,其中兵法权谋无所不包啊。”

  李庸极力宣传,买书的士子有人沉迷、有人鄙夷,觉得这是不务正业。

  不过,来买书的书商一眼相中,知道这书必定大卖。

  很快,第一批500部《三国演义》刚刚拿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李庸大喜 ,下令作坊日夜不停刊印《三国演义》,其他书全部停掉。

第89章 作者署名,无耻老贼

  《三国演义》开售,很快成了爆款。

  书商和买书的顾客坐在书店等货,把书店挤满了。

  李庸心中大喜,亲自到作坊监督赶工。

  武松一觉睡到日头偏西,才懒洋洋起床。

  咚咚咚...

  房门被敲响。

  武松以为何运贞来了,约他逛青楼。

  房门打开,国子监博士胡瑗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本书,看起来很不高兴。

  “胡博士,您怎么来了?”

  “这书是你写的?”

  胡瑗黑着脸坐下,把《三国演义》丢在桌上。

  武松拿起来翻了翻,笑道:

  “是,我熟读《三国志》,喜欢里面的故事,所以写了这本书。”

  “我知道这不是正业,当做闲情娱乐罢了。”

  在胡瑗看来,写这种书肯定不务正业。

  只有研究儒学才是正道。

  胡瑗上门,应该是来说教的。

  武松也知道写小说是小道,他只想赚点零花钱。

  胡瑗黑着脸说道:

  “我没说你不务正业,我就问你,我算不算你的老师?”

  “当然,若非胡博士秉公阅卷,恩州解试的第一名便不是我。”

  对于胡瑗这个老师,武松是认的。

  不为别的,就为胡瑗坚持选武松为解元。

  若非胡瑗坚持,凭借何运贞的势力,他就是解元。

  “你既然记得我的好,为何不告诉我?”

  武松懵了,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12/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