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344节

  信使说还有一封信要送,武大郎问是谁。

  信使说是给李二宝娘亲的。

  武大郎连忙请李二宝的老娘出来,说道:

  “他娘亲就在我这里住着。”

  二宝老娘出来,信使将一封信递上,说道:

  “这是李将军托我送回来的。”

  二宝老娘疑惑道:

  “哪个李将军?”

  “便是李二宝,他跟着枢密使立了功,封了八品的都指挥使,做了将军。”

  二宝老娘听了,感觉头晕目眩,问道:

  “我二宝做了将军?”

  “是哩,李将军是枢密使亲随,日后前途大着哩。”

  二宝老娘不敢相信,两只手擦了擦,接了信,说道:

  “我不识字...”

  武大郎赶忙找了个识字的过来。

  李二宝在信里说自己做了将军,跟着武松很好。

  又说等在京师买了宅子,请她过去享福。

  二宝老娘听了,泪流满面。

  “我家往日没有隔夜粮,如今二宝做了将军,我不是做梦吧。”

  武大郎憨憨笑道:

  “嫂子没做梦,二宝这娃子机灵,好日子在后头哩。”

  府里的仆人听说李二宝做了将军,都来祝贺。

  武松做了枢密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清河县,震惊了所有人。

  隔壁宅子里,孟玉楼手里拿着家书,看完后,惊得目瞪口呆:

  “官人居然灭了西夏,他如今已是枢密使了。”

  潘金莲也不太懂,问道:

  “枢密使便是宰相么?”

  “枢密使便是掌控大宋兵权,如今大宋的兵马,都是官人说了算。”

  潘金莲惊呆了...

  “二郎何时接我们到京师?”

  “二郎说年后要去江陵府剿匪,还说世道不太平,我们且在清河县。”

  潘金莲听了,心中不乐。

  “莫非官人有了新欢,忘了我等?”

  孟玉楼安慰道:

  “姐姐莫要多想,官人不是薄情的汉子。”

  “官人如今做了枢密使,日理万机,我们姐妹切不可让官人为难。”

  潘金莲叹息道:

  “我也知晓,只是许久不见官人了。”

  黄秀秀很高兴,笑道:

  “金莲何必多想,你与二郎都还年少青春,待过些时日,孩子长大了,再去京师不迟。”

  “到那时候,我也与你们同去。”

  庞春梅刚刚生孩子,怀里抱着娃娃,说道:

  “嫂嫂说的是,姐姐不要多心。”

  潘金莲说道:

  “玉楼,你给官人回一封家书。”

  孟玉楼马上拿了纸笔,几个姐妹一起商量回信。

第277章 梁山征兵,戴宗送信

  吴月娘、李瓶儿和李娇儿几个听说武松做了枢密使,很快过来。

  潘金莲和孟玉楼、庞春梅正在回信。

  “金莲姐姐,官人真做了宰相么?”

  李瓶儿很激动,潘金莲点头道:

  “是,官人差信使回来。”

  家书递给李瓶儿,吴月娘凑过来看。

  李娇儿青楼女子出身,她不识字。

  看过后,李瓶儿震惊了:

  “官人居然灭了西夏。”

  潘金莲骄傲地说道:

  “也只有我家官人做得如此大功业。”

  李瓶儿喜道:

  “官人做了宰相,日后我们的子女前程有了。”

  吴月娘笑得合不拢嘴。

  万万没想到,武松这么厉害。

  几年的时间,从一个平头百姓做到宰相。

  自己为武松生了孩子,不敢想以后孩子该有多富贵。

  孟玉楼感慨道:“我们姐妹几个都是经历过苦日子的,往后只有荣华富贵了。”

  一群人围着写好了家书,封好以后,婢女李姝拿到隔壁,给了信使。

  黄秀秀一起回到家里,把家书给了信使。

  武大郎准备了酒菜招待,信使 吃饱喝足,当即便要往回赶。

  武大郎又送了许多银子,送信使出门。

  吴月娘在潘金莲房间里待到天黑,回到宅子时,吴员外和哥哥吴霖在屋子里候着。

  “爹、大哥,你们怎来了?”

  吴员外激动地搓着手,问道:

  “二郎果真做了宰相么?”

  “嗯,方才问了金莲妹子,做了枢密使,二郎做得好大功业,灭了西夏,杀了西夏皇帝。”

  吴员外、吴霖同时吓了一跳。

  灭西夏、杀皇帝,他们做梦都不敢想。

  “哎呀,我就说二郎是个有出息的。”

  吴员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吴月娘的孩子是谁的,吴员外很清楚。

  原来心里有些别扭,如今恨不得吴月娘嫁给武松做小妾,好公开和武松做亲戚。

  “妹子,二郎做了宰相,你替我写封信给他。”

  “大哥写信给二郎做甚?”

  吴员外说道:

  “老话说,宰相府里七品官。”

  “二郎做了宰相,你大哥想去京师寻二郎要个差事,或者做些买卖也是好的。”

  “你与二郎有恩情,写封信给你大哥,也好进门。”

  吴月娘说道:

  “大哥和二郎也是认识的,何必我来写?”

  吴霖嘿嘿笑道:

  “不一样,我与二郎相识,但二郎如今做了宰相,我哪敢找他。”

  “妹子为二郎生了儿子,有妹子的信,便不一样了。”

  吴月娘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马上过年了,年后再说。”

  见吴月娘答应了,吴员外喜道:

  “我们家虽有些田产,却终究是小门小户。”

  “若是二郎愿意帮我们,我们吴家也可以兴旺。”

  事情说定了,吴员外和吴霖回到家里。

  吴霖又带着许多贺礼送到武大郎家里,门口已经挤满了人。

  县里有头有脸的,街坊邻居都来恭贺送礼。

首节 上一节 344/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