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95节
“来,与我看看。”
胡瑗马上拦住董逸,说道:
“祭酒,这是我让武松写的,该我先看!”
“胡闹,我是祭酒,自然我先看!”
“不行,武松给我的!”
两个人眼看要动手,武松慌忙拦住:
“两位大人,一起看便是。”
两人的争吵吸引了很多人,都围过来看热闹。
到了堂上,武松把书放下,董逸、胡瑗同时翻看。
一页一页地翻,两人不断发出惊叹之声。
国子监的人都被吸引过来,都知道武松写了新书,阐述格物致知之说。
一口气看完,已经到了深夜。
董逸揉了揉眼睛,说道:
“马上刊印,把我的名字加上去。”
这本书绝对流传千古,董逸想搭个顺风车,也名垂千古。
“祭酒,这不合适吧?”
胡瑗急了,他早就想好了,武松的书刊印时,他把名字放在第二位。
“我是祭酒,书由国子监刊印,如何不行?”
“武松是我在恩州府点的解元,该是我的学生,自然该留我的名字。”
两人争执不下,武松劝道:
“两位大人,不如按照笔画排名。”
两人心里算了一下,笔画差不多...
“不行,是我点的武松解元,必须我在前面。”
胡瑗寸步不让,就算董逸是祭酒,是上级。
但这时候如果退让了,就是千百年在董逸之后。
董逸心里想了想,只要能把名字印上去就行,不管先后。
“行,你第二、我第三。”
定了名次,董逸下令火速刊印。
国子监在场官员、博士心中暗骂两人无耻,却又羡慕两人遇到武松。
这本书刊印之后,必定轰动大宋、流传后世。
试问,哪个读书人能抵御这等诱惑。
他们只恨未能结识武松,要不然自己也能加个名字进去。
第75章 为何并列,没脸见人
《传习录》交给国子监刊印,董逸心情大好,把武松请到房间里喝茶。
胡瑗作陪,三人聊到差不多天明,才放武松回客店。
到了客店,只见何运贞、林震坐在客堂喝茶。
见武松回来,两人喜滋滋起身:
“哥哥,如何才回来?”
“昨日听说你去了国子监,引起了轰动?”
“大哥,你又有大作了?”
武松揉了揉疲惫的眼睛,打着哈欠说道:
“你们明日再来,昨夜在国子监说到天明,实在困顿。”
“好,我们明日再来。”
武松回房,倒头就睡。
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中午。
起床洗漱,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
走出房间,林震就在门外候着。
“大哥起来了。”
何运贞在堂下招手,几个进士和他说话。
武松下楼,何运贞马上让伙计上菜、上酒。
“见过省元。”
“见过省元。”
几个进士对着武松行礼。
黄榜已经发布,所有人都知道武松、李杰是第一名。
见了武松,称呼一句省元也没错。
“客气了,请坐。”
武松坐下来,酒菜上桌,武松毫不客气,先喝三大碗酒,然后一口一只鸡腿,吃得嘎嘎香。
酒足饭饱,武松才停下来,问道:
“李杰那厮怎的不见?”
何运贞嘿嘿笑道:
“小弟遇见过一回,在金环巷,不过他似乎避着我。”
“避着你?为何?”
何运贞看向其他几个进士,嘿嘿笑道:
“哥哥可知为何与李杰并列第一?”
“他门第高,必有人相助。”
“也不对 。”
“嗯?那是为何?”
武松好奇,怎么自己猜错了?
难道说,在考官眼里,自己就是和李杰一样水平?
其他几个进士也很好奇,想知道其中内幕。
何运贞嘿嘿笑道:“哥哥的时务策,被童枢密定位第二,李杰地位第一。”
居然是被童贯看上了。
“原来如此!”
其他几个进士也恍然大悟。
“可是武省元的时务策更实用,为何定李省元为第一?”
武松也在想,是不是自己写的不够好?
半个月后的殿试,只考时务策。
如果真是如此,必须调整文风,像李杰一样,多说空话,少说实际用兵方略。
何运贞狡黠一笑,说道:
“怪就怪在此处,童枢密定李杰第一、哥哥第二,却把哥哥的时务策带走了!”
武松愣了一下,随即恍然。
童贯这厮想把武松的策略占为己有,所以故意判定为第二。
其他几个进士也不傻,马上明白了。
武松问道:“你确定?没搞错?”
何运贞非常认真地说道:
“哥哥,你昨日在国子监,难道没有告诉你?”
“卷子是祭酒董逸送过去的。”
武松回忆昨天的谈话,董逸好几次都说武松可惜了,让他殿试再好好发挥。
特别是胡瑗,说什么童枢密已经不在汴京...
原来是这个意思。
他们是朝廷官员,不好明说,只能暗示。
“原来如此...”
武松放心了,自己的时务策没问题。
何运贞一脸坏笑,说道:
“我估计,那李杰也已知晓原委,所以没脸与我相见!”
其他几个进士拍桌子骂娘:
“科举大事,岂可如此?”
“用了武省元的时务对策,却又判为第二,岂有此理!”
“武省元格物致知之说何等精妙,若非时务策判为第二,便是独占鳌头!”
上一篇: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