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139节

  “太子是位不安分的主,他不一定能等得到继位。”

  于志宁沉默了好一会儿,幽幽道。

  “细细道来!”

  李象吓得正襟危坐。

  所以小老头子看出李承乾想造反?

  “不能再说了,皇孙可否答应我那小小要求?”

  于志宁摇摇头,很是落寞道。

  “我没那个能力。”

  李象深深望着于志宁,见他确实不会再说,才道。

  “只要能保证两人不会丢了小命就行。”

  于志宁退而求其次道。

  “于师,其实我们并没有交情。”

  李象沉吟片刻,还是摇摇头拒绝。

  不是你可怜我就帮你,不是你求我我就帮你。

  而是你要对我有用,要给我带来好处,我才会考虑。

第102章 李象受牵连,雷霆出手

  把于志宁送走,李象心安理得入睡。

  也好在李象不是优柔寡断,乱发爱心的人。

  其实于志宁对李象的印象不深,甚至都不是好印象。

  之所以深夜求到李象,主要是李象现在是侍御史,为儿子多找个依靠罢了,并不是走投无路。

  好歹是正三品大臣,出身名门大族,关系深远,就算出事,子孙也不会受到太大的牵连,最多就是仕途不顺。

  不过次日睡醒,李象还是有点后悔,昨晚忘了让他写份弹劾柴哲威的奏章了。

  “郎君,有个叫田松德的雍州市令求见。”

  早餐的时候,小三子前来禀报。

  李象回想了下,才想起在雍州府里对田松德的警告。

  逾期了还来,估计是吃了娄师德的苦头。

  “让他等着吧。”

  ......

  大理寺。

  魏王和巴陵公主驾到。

  孙伏伽一众大理寺官员迎接入内。

  “孙大人,我要反馈,于志宁的弹劾是污蔑!”

  巴陵公主正色道。

  话落,一众参与调查柴令武弹劾的官员哗然。

  几天过去了,之前不说,于志宁被停职才说。

  “为何之前不说?”

  孙伏伽眉头微皱道。

  “之前你们也不问,我也担心我是柴令武妻子,证词力度不够。”

  巴陵公主道。

  作为亲属,有些时候需要避嫌。

  孙伏伽没立即回应,和其余官员稍微商量,最后愿意听一听。

  “那天我也在场,是于志宁私下找到柴令武,请求柴令武帮忙,他以为柴令武和李象有私怨,愿意出手。”

  “但其实柴令武和李象关系匪浅,都是皇亲国戚,虽然闹过矛盾,但一家人哪能有隔夜仇,心里从没有生过怨恨,于志宁弹劾柴令武对李象心生怨恨,不符。”

  “另外,之所以柴令武那天在御史台,是于志宁离开之后,柴令武担心李象出事,于是联系宗正卿。”

  “宗正卿为人刚正,考虑到李象正有可能受贿,为确保侍御史无小人,于是安排人盯着,若是受贿绝不姑息。”

  “此事宗正卿可以作证。”

  “之后的同一天里,于志宁就弹劾柴令武,接着于立政突然放出,显然是于志宁和李象达成某些协议,一同污蔑柴令武。”

  巴陵公主说着,还拿出一份说明书。

  宗正卿长孙冲提供的,确定那天是柴令武找他。

  孙伏伽接过,看了两遍,上面的字很少:柴令武找我说明于志宁找他构陷皇长孙,属实。

  很简单直接的文字,中性不偏袒。

  来自宗正卿的证词,孙伏伽和一众大理寺官员没有质疑。

  宗正卿,又是长公主驸马,不能随便质疑。

  “本王乃雍州牧,柴令武是雍州司马,本王以为柴令武不会因为私怨构陷李象,更何况他们也没有私怨。”

  李泰淡淡道。

  并做出保证,巴陵公主不会说假。

  “殿下和公主所言,我们会记录在案,作为重要证据。”

  孙伏伽沉吟片刻,安排书吏员记录在案,表示对案情有很大的帮助。

  有魏王作证、巴陵公主口供、宗正卿的证词,皇长孙和柴令武既然没有私怨,那就没有理由构陷皇长孙贪污。

  于志宁的弹劾,不符,有污蔑之嫌。

  大理寺重审于夫人,再次确定她知情不多,都是听于志宁安排。

  紧接着,孙伏伽带人亲自前往于府。

  于志宁虽然被停职,但也只是停职,不是免职。

  作为正三品大臣,大理寺无权召唤到大理寺,有话都是得亲自去问。

  “于师可有其他补充?”

  孙伏伽告知新进展,情况显然对于志宁不利。

  “巴陵公主理应避嫌,她的口供你们也记录在案作为参考,是不是不妥?”

  于志宁脸微黑,沉声道。

  “有魏王担保,我们愿意相信。”

  “主要是于师的弹劾不符,于夫人承认她没接触过柴令武。”

  孙伏伽望着于志宁道。

  于志宁的弹劾奏章中,是柴令武在于立政被关起来,遭到打击期间,趁虚教唆于夫人构陷李象受贿。

  现在有两个反转。

  于夫人承认没和柴令武接触过。

  巴陵公主和魏王担保,柴令武和皇长孙没有私怨。

  也就是于志宁身份特殊,不能以一般的手段去审问,不然现在已经重刑逼问。

  “你们是不是对我夫人用刑?”

  于志宁闻言,重重拍了下桌子。

  “抱歉,有些事我也控制不住,故而给于师自证的机会。”

  孙伏伽沉默,随即道歉,说出部分实情。

  确实是有人对于夫人动刑,但非他所愿。

  因此孙伏伽也怀疑,弹劾并非污蔑,也可能是帮助柴令武的人太多,硬生生扭转了证词。

  比如于夫人是在三木之下逼不得已改变证词。

  比如巴陵公主做了假证。

  比如宗正卿......

  当然,都是孙伏伽的怀疑。

  涉及到大人物太多了,他也头疼得很。

  “请给我些许时间。”

  于志宁吸了口气,沉声道。

  “明天巳时大理寺最后对峙。”

  孙伏伽摇摇头道。

  前有圣上要求严查,后有魏王逼迫快点。

  现在已经基本能证实柴令武没醉,于志宁涉嫌污蔑。

  明天就是最后一天,如果于志宁这边不能提供有力证据,柴令武将无罪释放。

  况且于志宁将面临污蔑的风险,将面临大理寺深入调查。

  于志宁点点头,送孙伏伽离开。

  “爹,现在怎么办?”

  于立政追问。

  “我要是出了事,记得关照一下你弟弟。”

首节 上一节 139/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