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156节
这时,外面响起崔仁师的声音。
于慎言望向李象,作拜告退。
没多时,崔仁师进来。
“皇孙最近都在忙什么啊?”
崔仁师笑道。
“处理你们送来的弹劾奏章,还没忙完。”
李象招呼他坐下,倒茶招待。
“皇孙在帮于慎言争雍州司马一职?”
崔仁师笑道。
“有事直言。”
李象愣了下,笑道。
于慎言经常偷偷来御史台,能瞒得住其他人,瞒不住崔仁师他们三个。
“候选人里面有一位崔姓,家里人不希望皇孙对其风闻奏事。”
崔仁师掏出一个方阵小盒子打开,放在桌面推向李象。
一块雕刻精湛的蓝色美玉,仿佛流转着神光。
质感不知如何,但肯定是价值不菲。
“客气了,也请不要对于慎言风闻奏事。”
李象望了眼美玉,笑着将其推回去。
话说到这个份上,就不能再收礼了。
他能对崔姓候选人风闻奏事,崔仁师也可以。
“谢谢皇孙,那我们就说定了。”
崔仁师收起盒子离开。
没多时,另一位侍御史张行成到来。
“皇孙,没打扰你忙吧?”
张行成客气道。
“没有,请坐。”
李象招呼他坐下。
他对张行成这人的印象比较深。
出身中山张氏,隋末时以察举入仕,背景挺不错的。
但是在四位侍御史中,他的背景最差,弹劾里最容易遭受报复的都是他负责。
感觉像是李昭德和崔仁师推出来背锅的。
平常人也木讷死板,很少说话,也是年龄最大的,五十多岁了。
“我是替人带话的,请皇孙莫要责怪。”
张行成没坐,而是向李象郑重作揖。
“你说。”
李象眉头微皱,坐直身子。
“魏王说,候选人里有一位李姓的,皇长孙不能动。”
张行成正色道。
“知道了。”
李象微微点头,神色平静。
但心底却讶然,张行成竟然是李泰的人,也是来要求他不能风闻奏事的。
啧啧,没想到最终的尚书审核的五人背后都有大背景......不对,只有于慎言的背景一般。
亏了,收多钱了。
是于慎言亏死,他成功率几乎为零了。
之前还有最后一个法子,对他们风闻奏事,现在不行了。
“谢谢皇孙体谅。”
张行成颔首,准备离开。
“来都来了,我们还没有怎么聚过,喝杯茶再走也不迟。”
李象笑着邀请。
李昭德和崔仁师会偶尔到值房喝茶,聊聊天。
但张行成从来没有,除了公事,交代完就走。
“谢谢皇孙。”
张行成沉吟片刻,落座一旁。
“素问行成执法严明,弹劾官员,不畏权贵,我一直佩服得很。”
李象先来一波商业互吹。
“皇孙有事请说。”
张行成板着脸,笑容也没一点。
“行成是怎样认识魏王的?”
李象也不恼,好奇问道。
“富平县任职期满,魏王举荐我进京。”
张行成道。
李象想了想,那应该是很久的事了。
随后又随便聊聊,张行成都是态度平平,不卑不亢,不喜不怒。
李象有些无语,不过人有百态,他还不至于心胸小到人家表现平平就记恨在心。
瞎聊了一炷香左右,李象送他出到值房门口。
临近放衙,李象就准备早退。
“郎君,太子殿下找您。”
刚走出御史台大门,曹明到来。
“何事?”
李象望了眼东宫的方向。
不会是昨天交代的事,今天就催他了吧?
“殿下没说,但小人隐约听到和赵国公有关,而且殿下很生气。”
曹明左右望了望,小声道。
昨天才刚收李象的金豆子,发挥了作用。
“辛苦了。”
李象笑着掏了几个金豆子塞过去。
赵国公即是长孙无忌,应该是长孙澹告状了,然后长孙无忌找李承乾。
“不辛苦,不辛苦。”
曹明美滋滋收下,脸笑成菊花。
“带路吧。”
李象摆摆手,让曹明前面带路。
他在后面低头沉思,总是这样被李承乾召见也不行。
于是进了承天门口,李象朝太极宫的方向走去。
“先去给皇爷爷请安,再去东宫。”
曹明闻言自然不敢说不行,乖乖跟李象前往御书房。
李世民此时正在御书房批改奏折,王德禀报李象前来请安,都愣了下。
那逆孙什么时候向他请安过?
一看就没好事。
“宣吧。”
李世民道。
“象拜见皇爷爷,祝皇爷爷万寿无疆。”
李象有模有样行礼。
“朕要是能万寿无疆,你爹就坐不住了。”
李世民冷哼道。
他现在就坐不住了....李象心里嘀咕了下:“不要太子就行了。”
“放肆,储君是社稷稳定的基石。”
李世民沉着脸道。
李象无语,吃火药了?
“说吧,找朕何事?”
李世民见李象不说话,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火气大,主动问道。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