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212节
和一开始的十名护卫加起来,将近一百的队伍,所有人都色变。
这一刻,众人才真正正视李象,而不再以为他是过来玩玩的。
“诸位官员人手不够,仁贵你看哪里有需要就帮他们搬。”
李象淡淡道。
“是。”
薛仁贵颔首。
“诸位,说好人手少,现在有人了,该搬了吧?”
李象扫向在场官员,最终目光落在秦永良的身上。
也还好他带来足够的人手,不然死皮赖脸不走了?
秦永良知道李象的意思,要自己做表率,不然就追究他刚才的行为。
虽然背刺同僚不好,但要想刚才的事过去,只能如实照搬。
“说好要搬,自然要搬,下官这就去搬。”
秦永良拉着老母离开。
一众官员望了望权万纪和薛大鼎,又望了望郑安伯。
见三人都没作声,只能讪讪跟随秦永良离开。
“搬吧,搬吧,大家都搬回去吧。”
“唉,刚搬过来又要搬回去,公务都不要做了。”
“刚走了位齐王,又来了位皇长孙,齐州真是多灾多难。”
后面难听的话没有刻意小声,李象听得清清楚楚。
但李象当作没听到,也懒得去追究。
人太多了,根本不知谁说的。
众人离开,所剩没几人,权万纪和薛大鼎还在。
“皇长孙新官上任,太鲁莽了,齐州情况和其他地方不同。”
权万纪沉声道。
“你在教我做事?”
李象眉头微挑,不满道。
“不敢,只是想提醒皇长孙,当前应该慎言慎行。”
权万纪表情也是有些不忿,如同自己是忠臣,被昏君不信那样。
“搬你的家。”
李象淡淡道。
“下官还住在刺史府,不用搬家。”
权万纪沉声道。
“那就该干嘛就干嘛去。”
李象有点意外,但也不想和权万纪多说。
“皇长孙如此姿态,如何治理齐州,如何恢复民生?”
权万纪的声音大了起来。
“消消气,皇长孙初来驾到,累了好几天,过些天再说,过些天再说。”
薛大鼎向李象赔罪,拉着权万纪离开。
莫名其妙!
李象望着两人的背影,很快没放在心上。
“你们几个带上护卫去后院看看,我和仁贵有话要说。”
李象朝刘倩等人说道。
三女没有意见,只是柳金花依依不舍望了薛仁贵一眼。
李象提前安排薛仁贵先出发齐州,夫妻两人已经小半个月没见过了。
“皇长孙,齐王对齐州的破坏很大,齐州的世家很多,对世家掌控很大......”
在刘倩和徐慧的催促下,齐王府后院的官员家属很快搬走。
有些搬回刺史府后院,有些搬回历城里的家。
这一日,历城都在传,新任刺史来了。
一开始,大街小巷,茶楼酒馆,也就议论着新任刺史是位年轻的皇长孙,讨论这皇帝有心还是无心治理齐州战后情况?
但没多久,议论就稍有变化。
新任刺史上任当天就嫌弃刺史府,要入住原先齐王府。
他鹤立独行,霸道猖狂,原先提前在齐王府住下的官员家属,全部赶出。
接着还传出,新任刺史对八十岁的老妇非打即骂,第一个赶走的就是八十岁老妇。
说是担心死在齐王府,脏了齐王府。
“八十岁老人自然死去,那是福报!”
“皇长孙果然事太年轻了,就他哪里治得了齐州。”
“先是走了个作恶多端的齐王,又来了个目中无人的皇长孙,朝廷就没想过治理齐州!”
自此,齐州百姓恶名李象,认为来了位小霸王。
原齐王府。
“李象,外面都在说你坏话。”
刘倩和柳金花从外买菜回来,告知外面情况。
“意料之中,快去做饭了,饿死了。”
李象笑了笑,并不觉得意外。
“就知道吃。”
刘倩翻了翻白眼,随即自己的肚子咕噜叫了起来。
她大感尴尬,捂住肚子红着脸离开。
离开前,她望了眼坐在李象旁的书香少女。
“皇长孙,外界的声音得平缓、逆转,才行,不然不宜你接下来工作。”
徐慧放下手中的书,面露担忧道。
“有良策?”
李象望向她问道。
“可施以仁政。”
徐慧想了想,提了几个建议。
比如对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关心,比如减少税收、比如赐予农具等等。
“建议是好,但不见得能执行下去,我今天算是把他们都得罪了,虽是刺史,但还没有实权。”
李象摇摇头道。
他初来驾到,和空壳司令差不多。
得将属于刺史的权力要回来,才能真正的治理齐州。
不过说实在,李象也没什么想法治理齐州,就是看有些官员不爽而已。
“那也得挽回声誉......最起码也得让薛仁贵他们暗中改变舆论。”
徐慧想了想,觉得也是,但也不想坐以待毙。
“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
李象笑道。
“啊?我?”
书香少女愣了下,指着自己的鼻子。
皇长孙对自己这么信任了?
“你和刘倩一样,可以直接指挥薛仁贵他们。”
李象正色道。
那些护卫除了薛仁贵,大多数是武夫。
徐慧有才,狄仁杰还没来,可以先让她代替狄仁杰位置。
“真,真可以吗?我怕把事情搞砸了。”
徐慧激动,转而又担心。
“试试就知道,搞砸了还有我。”
李象笑着安慰,给予信心和信任。
第134章 没钱,先苦一苦百姓
初秋,气温还是那么热。
刘倩和柳金花早早起床做早饭,接着出门找找有没有牙行,买些仆从或者招些长短工回来。
徐慧没去,她管理府上七十五名护卫,让他们乔装成普通百姓,在茶楼和酒楼等处,伺机为李象正名。
李象则是睡到自然醒,和薛仁贵以及两名护卫一同前往刺史府。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